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研究从海南广藿香的根、茎、叶和花等组织中分离获得61株内生真菌,采用显微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15个属,其中优势菌群为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和干酪酵母菌属(Meyerozyma)。以澳洲坚果叶枯病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火龙果溃疡病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拮抗菌株筛选,发现镰刀菌属(Fusarium)菌株PfuJ20、PfuG16和PfuG5对澳洲坚果叶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棒孢属(Corynespora)菌株PfuH2对西瓜枯萎病菌抑菌效果较好。采用滤纸片扩散法进行各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动植物病原细菌的抑菌作用评价,发现镰刀菌属PfuJ20、PfuG16对各细菌均有较强抑制效果,而链格孢属(Alternaria) PfuH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效果相对最强。结果表明,海南广藿香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部分内生真菌菌株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规范化种植广藿香药材的安全性。[方法]用微波消解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对海南省万宁市、广东省肇庆市、湛江市吴川市、湛江市遂溪县4个产地的广藿香中的5种重金属含量(铜、镉、铅、砷和汞)进行测定分析与比较。[结果]用微波消解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得5种重金属元素的检出限〈0.13mg/L,相对标准偏差〈2.0%,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通过对4个产地广藿香中的重金属测定比较发现,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中重金属含量存在一些差异,但都低于限量标准,其中以湛江市吴川市樟铺镇所产的广藿香药材中重金属含量最低。[结论]该研究涉及的4个产地均适合广藿香的规范化种植,能确保广藿香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63.
为了评价氟环唑在小麦生产上使用的残留安全性,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及土壤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及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为0.01、0.1和2 mg/kg(小麦籽粒和土壤)和0.01、0.1和10 mg/kg(小麦植株)下,氟环唑的回收率为82%~93%,相对标准偏差为3.0%~9.7%。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8.4和10~30 d。当以有效成分112.5 g/hm2的剂量施药2次、采收间隔期为21 d时,小麦籽粒中氟环唑的残留量为<0.05 mg/kg,低于中国制定的小麦中氟环唑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05 mg/kg)。建议氟环唑在小麦上使用时最大剂量为有效成分112.5 g/hm2,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21 d。  相似文献   
64.
分析测定了营养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总量幅度为10.68mg/100ml~8.47g/100ml,且大都含有十八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65.
牛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治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炎是母牛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影响牛的繁殖,降低养牛经济效益。对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采用抗生素、中草药、激素、维生素等,进行肌肉注射、子宫灌注、冲洗、口服均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母牛配种受胎率。  相似文献   
66.
对广藿香的化学成份(挥发油和非挥发性成份)、生物活性、遗传多样性以及活性成份和遗传多样性间的关系等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展望,并提出了三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7.
研究甲氨基阿维菌素在糙米、谷壳、水稻植株及土壤中的残留和在水稻植株、土壤及田水中的消解动态,评价其在水稻和土壤中的安全性,为该农药在水稻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甲氨基阿维菌素在糙米、谷壳、水稻植株、土壤及田水中的空白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9.2%~101.8%,相对标准偏差为1.7%~10.4%。其最小检出量为1.0×10-11 g,在糙米、谷壳、植株、土壤及田水中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0.02、0.015、0.006、0.008mg/kg。2011年和2012年在河南省、黑龙江省和江苏省三地进行的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为0.5~0.9d,在稻田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2.9~6.4d,在水稻田水中的消解半衰期为1.1~3.3d;其在糙米和谷壳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2mg/kg,在植株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15mg/kg,在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06mg/kg,说明该药为低残留、易消解农药。采用甲氨基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建议最高用药量为15g/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14d。  相似文献   
68.
对阿维菌素在棉花和土壤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为该农药在棉花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建立阿维菌素在棉籽、棉花叶和土壤中的前处理方法和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的仪器方法,对阿维菌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两地的残留试验,研究阿维菌素在棉籽、棉花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棉籽、棉花叶及土壤中的空白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0%~95%,相对标准偏差为2%~7%,其最小检出量为0.01ng,在棉籽、棉花叶及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2011年和2012年河南省和湖南省两地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棉花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0.78~1.3d、1.1~2.9d;阿维菌素在棉籽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1mg/kg,说明该药为低残留、易消解农药。建议采用阿维菌素防治棉花红蜘蛛时,最高用药量为16.2g/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21d,其在棉花上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9.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诺丽(Noni)营养器官及枝叶不同生长阶段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进行研究,以探索诺丽营养器官内总黄酮的动态积累,为生产中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及其采收部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该方法测定诺丽中总黄酮含量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加标回收率达99.66%,测试结果稳定可靠;(2)诺丽各器官总黄酮的含量顺序为:90 d叶270 d叶30 d叶毛状根210 d叶150 d叶侧根330 d叶主根嫩枝老枝2年生枝多年生枝1年生枝。结果表明,对诺丽中总黄酮的开发利用应重点选择叶片,采摘生长270 d的叶入药,有利于植株生长,并可提高诺丽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70.
为了对氟节胺在棉花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通过建立氟节胺在棉子、棉叶和土壤中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通过2年2地的残留试验,研究棉子、棉叶和土壤中氟节胺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并对棉子中的残留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氟节胺在棉子、棉叶和土壤中对照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3.25%~98.28%,相对标准偏差为1.68%~9.93%,在土壤、棉叶及棉子中的最低检测限(质量分数)分别为0.05、0.05和0.1 mg·kg-1。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精密度高,可满足氟节胺在棉花上的残留分析要求。氟节胺在棉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0.81~3.7 d、5.4~8.7 d;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及采样间隔期,氟节胺在棉子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54 mg·kg-1和≤0.81 mg·kg-1。氟节胺普通人群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是5.19×10-5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0.01%左右,按本试验方式进行施药,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一定的采收间隔期内,施药剂量对氟节胺在棉子中的最终残留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