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2篇
  29篇
综合类   302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13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51.
从提高细胞生物量并降低发酵生产成本的目的出发,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已筛选出的枯草芽孢杆菌CS27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工艺条件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5%黄豆粉、0.5%糖蜜、0.8%氯化铵、1.0%氯化钠、0.1%柠檬酸钠、0.5%碳酸钙、0.1%七水合硫酸镁;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2℃,最佳装液量50 mL/250 mL,最适接种量10%,初始pH7.0。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条件下细胞生物量可以达到1.75×10~9 cfu/mL,为枯草芽孢杆菌CS27菌株规模化生产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2.
不同氮素形态、pH对茶树元素吸收及有机酸含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茶树龙井43为材料,利用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pH对茶树体内阴阳离子和有机酸的影响,初步明确茶树养分吸收与氮素形态及pH的关系。结果表明,与NO_3^--N处理相比,NH_4^+-N处理提高-的含量以及根中N、SO_42-含量,但是NH_4^+-N处理降低了茶树对Ca、Mg、B、Mn、Zn的吸收,也减少了成熟叶中SO_42-、根中H_2PO_4^-的累积量。与其他处理相比,NO_3^--N处理提高了成熟叶中苹果酸、草酸、柠檬酸浓度。茶树对养分的吸收、积累也与介质pH有关,尤其是pH与氮素互作时。在NO_3^--N处理下,pH 6.0显著提高了茶树对B、Mn、Zn的吸收和根中K、Ca、Mg浓度。茶树中有机酸含量受pH影响较大,与pH 4.0和pH 5.0相比,pH 6.0提高了茶树成熟叶中苹果酸、柠檬酸、草酸浓度以及根中草酸浓度。茶树对养分的吸收、积累与自身体内有机酸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茶树中全氮含量与柠檬酸、草酸浓度具有显著负相关性,而阳离子Zn2+、Ca2+、Mg2+、Mn2+含量与柠檬酸、草酸浓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53.
为明确土壤肥力和施氮方式与冬小麦对两种氮源吸收利用的关系,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中两种土壤肥力和不同施氮方式下小麦植株对两种氮源的吸收利用特点。结果表明,在八个试验处理中,以高肥土壤、氮肥基施深度20 cm、底追各50%处理的籽粒产量及构成三因素最高,是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最佳处理组合。越冬、拔节、开花、花后20 d和成熟期小麦吸收肥料氮的平均比例随生育进程逐步递减,吸收土壤氮的比例则随生育进程逐步递增。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各生育阶段氮素吸收总量,使成熟期肥料氮当季利用率提高10.51个百分点,肥料氮损失率降低4.6个百分点,但同时也降低了生育中后期对肥料氮的吸收及向籽粒的分配比例。施肥深度仅对拔节前氮素吸收积累和不同氮源比例影响显著,但深施可显著提高成熟期肥料氮的利用率并降低损失率。氮肥全部底施可提高越冬和拔节期的总吸氮量,并降低土壤氮的吸收比例;底追各50%施氮方式有利于生育后期氮素吸收积累,使成熟期肥料氮的当季利用率和损失率分别提高和降低2.72和13.5个百分点,但来自肥料氮和分配到籽粒中的比例却显著低于全部底施处理。  相似文献   
554.
在对云芝不同碳氮源筛选的基础上进行了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云芝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2%、蛋白胨1%、KH2 PO40.2%、MgSO40.0%.  相似文献   
555.
 对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a)3种鳞翅目昆虫罹病虫体上分离纯化的球孢白僵菌DBM001, XWYE001和PTM001菌株在液体培养基(萨氏葡萄糖培养基)及其在不同氮源添加物培养基中菌丝产量、产孢量、孢子形成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菌株中,分离自斜纹夜蛾的XWYE001菌株培养物浓度及菌丝生长量略高于分离自小菜蛾和马铃薯块茎蛾的DBM001和PTM001菌株,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类型氮源物质对分生孢子的形成及菌丝生长影响显著(P<0.05),加入(NH4)2SO4 后液生分生孢子产量较高,菌丝产量相对较低;加入NH4NO3 或L-酪氨酸后菌丝产量较高,液生分生孢子产量相对较低。研究结果为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的筛选及液体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6.
[目的]确定绿色木霉ZJ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佳诱导时间和诱导物,为其实际应用提供条件。[方法]接种绿色木霉ZJ株7 d内,每天取培养物样品,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检测产酶量。将绿色木霉ZJ株接种添加了不同碳源或氮源的基础培养基中,观察绿色木霉的生长情况,测定菌丝重量,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的培养物中CMCase酶的产量。[结果]绿色木霉ZJ株的最适培养时间为72~96 h;绿色木霉在以单糖、双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均能迅速生长,CMCase酶产量在3~4 d时达到高峰,以纤维素粉的诱导效果最佳;以硫酸铵与酵母膏组成的复合氮源最适合绿色木酶ZJ菌丝的生长,产酶活力最高。[结论]接种后3~4 d收获绿色木霉ZJ株培养物可获得最大产酶量;以纤维素粉作为碳源,以硫酸铵与酵母膏组成的复合氮源为氮源,绿色木霉的产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557.
培养条件对白腐菌分泌漆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株白腐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对漆酶活力的平板检验和培养白腐菌的碳源、氮源和初始pH值的初步筛选,找到产漆酶的菌株,并摸索出漆酶产量较高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1)裂褶菌没有产生漆酶;(2)碳源对白腐菌产漆酶活力的影响,由高到低为葡萄糖、麸皮、淀粉、玉米粉、果糖和甘露糖;(3)氮源对白腐菌产漆酶活力的影响,由高到低是蛋白胨、黄豆粉、酵母膏、氯化铵、硫酸铵和硝酸钾;(4)初始pH值对白腐菌产漆酶活力的影响,由高到低是5.0、5.5、4.6、4.2、3.8、6.0和7.0.  相似文献   
558.
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链格孢菌培养特征的差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的氮源培养基培养7种链格孢菌,观察各种链格孢菌培养特征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培养特征的差异规律,可为链格孢属真菌的分类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9.
曾东方  陈玢  高孟文 《食用菌》2010,32(4):10-11
研究以改良的查氏(Czapek)真菌培养基为基础,采用确立的最佳碳源和理化培养条件,通过单因子试验方法比较了不同氮源对松茸纯培养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菌丝体萌动生长速度、菌落扩展的动态与收获的菌体生物量(干重)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无机氮源以NH4Cl最好,NH4NO3其次,KNO3最差,呈现出松茸喜铵态氮源而不喜硝态氮源的规律性;有机氮源蛋白胨比酵母粉好;速效性氮源NH4Cl比缓释性氮源蛋白胨好,NH4Cl是试验的优选氮源。以优选氮源组配真菌常见的生长因子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马铃薯汁、维生素B1或者同时添加酵母粉,对松茸的生长有促进效应,尤以NH4Cl为氮源的查氏(Czapek)合成培养基中同时添加酵母粉和维生素B1,松茸生长幅度提高最大,与其它处理间的差异极显著,为进一步优化松茸培养基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60.
从污泥中分离到1株絮凝剂产生菌,命名为MBF11。根据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MBF11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利用单因子试验对MBF11的培养基碳氮源进行了优化,以提高絮凝活性和降低生产成本。结果表明适宜的碳源为玉米淀粉35 g.L-1,氮源为尿素3.0 g.L-1。培养基优化后MBF11的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率达到9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