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夜出型昆虫与日出型昆虫一样, 具有强大的颜色视觉能力。为明确微光环境下草地贪夜蛾的颜色视觉行为反应, 本研究利用颜色卡纸测试了草地贪夜蛾对紫色、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等5种颜色的趋向、取食和产卵选择的偏好性。结果表明, 趋向测试中, 草地贪夜蛾雌雄成虫对蓝色(21.43%和18.57%)和紫色(17.13%和15.70%)表现出明显的趋性, 显著高于绿色、黄色和红色; 取食测试中, 其成虫对不同颜色的选择率无明显差异; 产卵选择则明显偏好黄色(40.27%)和绿色(40.17%)。本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昆虫微光视觉生态学理论, 也为深入研究草地贪夜蛾颜色视觉行为机理提供了基础, 应用上为利用颜色视觉研发草地贪夜蛾物理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小麦群体的品种多样化与白粉病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8个抗白粉基因和遗传背景各不相同的小麦品种(系),按每品种单独播种和3-8个品种混合播种,研究了小麦群体的品种多样化与白粉病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任一混播处理小麦白粉病的严重度(实测值)均显著低于其组成品种单播的平均严重度(理论值),实测值较理论值降低16.4%-26.4%。虽然每一混播处理产量的实测值均高于理论值,但仅有一个3品种混播处理达到了显著水平,实测值较理论值增加17.7%。小麦群体的品种多样化程度(群体包含的品种数)与白粉病严重度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而与产量之间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53.
吡虫啉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张桂芬,鲁传涛(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郑州450002)吡虫啉(imidacloprid)对稻飞虱具有较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且对人畜低毒。我们于1994~1995年应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大田及秧田进行了防治稻飞虱(白...  相似文献   
54.
栽插密度、施氮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综合生态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应用回归最优设计,评价了水稻栽插密度与施氮水平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综合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密度与氮肥均是诱发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主要因子,但影响的侧重点不同,密度主要影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虫量的再分配;氮肥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的影响,以及对水稻纹枯病的水平扩展作用要大于密度的作用;而密度对水稻纹枯病的垂直扩展作用略大于氮肥的作用,二者的交互  相似文献   
55.
 为明确侵染白附子的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 virus,DsMV)的分子变异情况,对51个DsMV白附子分离物(DsMV-BF)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和3个分离物的近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定,DsMV-BF的CP基因大小有855个和942个核苷酸两种类型,51个白附子分离物之间CP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一致率分别为88.3%~100%和91.9%~100%,BF8、BF30和BF38分离物之间多聚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率分别为82.9%~95.9%和90.7%~95.9%,与GenBank中其他分离物之间多聚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率分别为76.9%~99.4%和85.6%~99.0%;P1基因的分子变异较大,P1基因大小有987个和990 个核苷酸两种类型;CP基因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侵染白附子的DsMV分离物可分为两个亚组;重组分析结果表明BF8和BF30分离物各检测到1个重组事件,BF38检测到2个重组事件。  相似文献   
56.
以玉米为供试材料,采用土壤添加法研究苄嘧磺隆残留对玉米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苄嘧磺隆残留的增加,玉米幼苗株高、地上鲜重、根长和干重显著降低,高剂量的苄嘧磺隆处理导致其根冠比升高。随着苄嘧磺隆残留浓度升高,叶片SPAD值、Pn、Gs、Tr及Ls均显著降低,Rd和Ci显著升高;Fv/Fm、Fv、Fm、q P、Y(II)及ETR均降低,且叶片吸收的光能向P的分配逐渐减少,向D和E的分配逐渐增加。在苄嘧磺隆胁迫下,叶片发生了光抑制,PSⅡ复合体受损且光合电子传递受阻。玉米幼苗自身具有一定的光合保护机制,可减轻或消除苄嘧磺隆的胁迫,增强玉米对苄嘧磺隆残留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57.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是专业从事植物保护研究的社会公益性科学研究机构,是全国农业科研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其主要任务是以农业有害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有关植物保护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生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环境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8.
为评估三甲苯草酮与其他除草剂混用的协同效应,室内通过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三甲苯草酮、炔草酯、唑啉草酯、啶磺草胺、氟唑磺隆、甲基二磺隆对多花黑麦草、碱茅、硬草、野燕麦的活性,并初步评价了三甲苯草酮与几种麦田禾本科杂草常用除草剂混用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三甲苯草酮与几种除草剂混用对多花黑麦草均表现出相加作用,对硬草主要表现出拮抗作用。防治碱茅时,三甲苯草酮与炔草酯、唑啉草酯混用表现出相加作用,与啶磺草胺混用表现出拮抗作用,与甲基二磺隆混用,不同剂量下表现出相加或拮抗作用。防治野燕麦时,三甲苯草酮与唑啉草酯混用表现出相加作用,与啶磺草胺、氟唑磺隆混用表现出拮抗作用,与甲基二磺隆混用以拮抗作用为主,与炔草酯混用时,随炔草酯混用剂量变化而表现出拮抗或相加作用。综上,三甲苯草酮与其他除草剂混用时,对不同杂草的协同作用有较大差异,应根据田间草相选择合适的混配除草剂。  相似文献   
59.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咪唑乙烟酸、苯达松、唑嘧磺草胺、草除灵4种除草剂及其混剂对苜蓿田播娘蒿的防效、对苜蓿的安全性及增产效果,为华北地区苜蓿田杂草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5%咪唑乙烟酸AS及其混配处理对播娘蒿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5%咪唑乙烟酸AS 1 800、2 250 m L/hm~2处理及5%咪唑乙烟酸AS 1 800 m L/hm~2分别与48%苯达松AS 1 500 m L/hm~2、30%草除灵EC 450 m L/hm~2、80%唑嘧磺草胺WG 56.25 g/hm~2混用处理对播娘蒿防效较好,鲜质量抑制率分别为76.05%、84.23%、77.65%、79.45%、85.81%;但5%咪唑乙烟酸AS 1 800 m L/hm~2与80%唑嘧磺草胺WG 56.25 g/hm~2、30%草除灵EC 450 m L/hm~2混用处理对苜蓿有明显的药害,苜蓿株高抑制率分别为33.33%、39.61%。30%草除灵EC 450 m L/hm~2和80%唑嘧磺草胺WG 56.25 g/hm~2对播娘蒿防效较差,鲜质量抑制率低于32.63%。5%咪唑乙烟酸AS安全性好、防效高,可进一步示范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0.
2007年和2008年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 鉴定了河南省沿黄稻区25个主要推广品种、育种高代品系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在两个年份均表现为抗病的有5个粳稻(5/17)、3个籼稻(3/3)和2个旱稻(2/5)品种;但有4个品种(4/25)表现不一致。2007年17个粳稻品种中的11个表现为感病或中感(64.70%),5个旱稻品种中2个表现感病或中感(40%)。2008年17个品种中有10个表现为感病或中感(58.80%),5个旱稻品种中3个表现为感病或中感(60%)。 2008年对25个品种的病情变化和田间灰飞虱种群动态的调查结果表明,抗、感品种间的病情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同水稻品种间灰飞虱的虫口数量也具有显著的差异,但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程度和灰飞虱的虫口数量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