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5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559篇
林业   259篇
农学   727篇
基础科学   1102篇
  1135篇
综合类   4674篇
农作物   730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1083篇
园艺   654篇
植物保护   208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404篇
  2021年   402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341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341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591篇
  2013年   536篇
  2012年   579篇
  2011年   651篇
  2010年   583篇
  2009年   590篇
  2008年   585篇
  2007年   535篇
  2006年   517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7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施氮量对农田土壤有机氮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土壤氮素转化酶活性和有机氮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氮素转化酶活性与各有机氮组分之间的关系,为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合理制定施肥量和施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定西市李家堡镇麻子川村的不同施氮量(0(CK)、52.5(N1)、105(N2)、157.5(N3)、210(N4)kg N·hm-2)春小麦长期定位试验,收获后使用Bremner法测定0—40 cm土层中有机氮组分含量,以及4种氮素转化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土壤有机氮组分分配比例顺序为氨基酸态氮>酸解铵态氮>酸解未知态氮>氨基糖态氮,同一土层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酸解总氮、氨基酸态氮、酸解铵态氮和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除全氮外其余都在N2处理时最大,全氮含量在N3处理时达到最大;同一处理不同土层间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全氮含量和蛋白酶活性是影响陇中黄土高原农田有机氮组分分布与转化的关键因子;碳氮比与所有有机氮组分均呈负相关,蛋白酶、有机碳和脲酶与氨基酸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而言,N2处理土壤供氮潜力最高,全氮和蛋白酶是影响该区春小麦土壤有机氮组分转化的关键因子。氮肥合理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氮含量,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差异明显,改变了氮素相关转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2.
为探究施氮量对陇东旱塬区青贮玉米(Zea mays)干物质积累及其水分利用的影响,本研究以豫青贮23为试验材料,于2019–2020年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70、140、210和280 kg·hm~(-2),分别用N_0、N_(70)、N_(140)、N_(210)和N_(280)表示)下青贮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土壤储水量、作物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干物质积累总体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N_(210)处理下青贮玉米的干物质产量达到最大,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22.0和23.2 t·hm~(-2);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青贮玉米叶片干物质比例逐渐降低,茎秆干物质比例先增加后降低,穗干物质比例逐渐增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青贮玉米耗水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_(210)处理下青贮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45.7和65.0 kg·(hm~2·mm)~(-1)。因此,综合干物质积累与水分利用效率,在陇东旱塬区青贮玉米的推荐施氮量为210 kg·hm~(-2)。  相似文献   
53.
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个处理[CK(常规施氮量,不施高炭基肥)、T1(常规施氮量,900 kg·hm~(-2)高炭基肥)、T2(85%常规施氮量,900 kg·hm~(-2)高炭基肥)、T3(70%常规施氮量,900 kg·hm~(-2)高炭基肥)],研究了减氮配施高炭基肥对牡丹江烤烟生长和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烤烟各生育时期的农艺性状均有所提高,T3处理对烤烟的生长产生了负面效应;T1处理显著提高了中上部叶总氮含量(1.59%,1.65%)、烟碱含量(1.71%,1.99%),T1和T2处理显著提高了中部叶钾含量(1.68%,1.69%);与CK相比,T1处理中上部叶感官评吸总得分均有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4.06%和5.92%,其烟叶产量、产值及中上等烟比例均有所提高。在牡丹江烟区白浆土条件下,控制总施氮量为45 kg·hm~(-2)、高炭基肥料施用量为900 kg·hm~(-2)时,有利于促进烤烟生长、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54.
55.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其生产方式的最大特点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有机统一,即严重依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随着社会发展,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数量及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化学农药与肥料的施用虽然提高了粮食等农产品的产量,但不合理、不科学的施药方式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开展化肥农药科学使用培训成为当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现实路径。通过对安徽省南陵县、山东省牟平区、山东省莒南县,湖北省夷陵区、湖北省钟祥市等5个地区的546户农民的调查发现,受访农民对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认知程度较低。为进一步研究科学施药的培训效果以及影响因素,以认知冲突为理论基础,以农户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对农药化肥残留认知情况等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农民参与培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从事农业年限、是否进行土地流转、对农药化肥科学使用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对农民参加培训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6.
57.
不同混施钝化剂对水稻吸收累积C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石灰、赤泥和高岭土按不同比例混合(施用总量为4500kg hm-2)施加于Cd污染稻田土壤,根据混合比例不同设置CK(常规种植)、T1(1∶7∶4)、T2(3∶5∶4)、T3(4∶4∶4)和T4(6∶2∶4)共5个处理,探究不同混施钝化剂对水稻吸收累积Cd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混施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较CK相比依次降低了28.0%、40.9%、43.4%和57.4%。4种混施处理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水稻各部位对Cd的吸收累积,籽粒的Cd含量依次降低47.1%、49.2%、55.5%和81.6%,T2、T3和T4处理水稻籽粒中Cd含量达到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 B27622017,Cd≤0.2mg kg-1)。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水稻根、茎、叶和籽粒中Cd含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0.709、0.778和0.532,均达到显著相关。不同处理根系富集系数依次为5.03、1.83、2.22、1.32和0.90,钝化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根系对Cd的富集能力。各处理水稻产量以及籽粒K、Mg元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T1到T4处理Ca元素含量依次增加。综合分析,T4处理对于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以及水稻籽粒中Cd含量效果最佳,且没有降低水稻产量和与稻米品质密切相关的K、Mg和Ca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58.
肥料是影响柑橘生长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地施肥是柑橘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为了验证百美施®微量元素水溶肥的肥效,作者开展了百美施®微量元素水溶肥对柑橘生长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百美施®微量元素水溶肥可促进柑橘叶片的生长发育、提高叶片的光合性能,最终提高柑橘的产量和果实品质。生产中建议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柑橘采收后每667m^2开沟埋施百美施®微量元素水溶肥500 g、开花前和膨果期分别施用百美施®微量元素水溶肥10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59.
为了揭示还田玉米秸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在马铃薯田间定位试验中,设置了6个不同施氮水平(T1:0 kg·hm~(-2);T2:75 kg·hm~(-2);T3:150 kg·hm~(-2);T4:225 kg·hm~(-2);T5:300 kg·hm~(-2); T6:375 kg·hm~(-2)),研究其对还田玉米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主要发生在前90 d,在此期间玉米秸秆腐解较快,T1~T6处理的玉米秸秆腐解率分别为37.3%、40.3%、44.8%、45.0%、50.8%、48.4%,以T5处理为最高,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同时,T1~T6处理的玉米秸秆碳、氮释放率分别为48.2%~56.6%、33.8%~44.4%,T5处理下秸秆的碳、氮释放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秸秆磷、钾的释放率分别为43.1%~49.2%、90.5%~93.0%,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还田150 d后,玉米秸秆的腐解率为52.7%~55.8%,养分释放表现为KCPN。综上所述,连续施氮可以显著促进还田玉米秸秆前期的腐解及碳氮的释放,但对磷钾的释放无明显影响,当施氮量为300 kg·hm~(-2)时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0.
张凡  张志军 《河南农业》2020,(13):47-47
一、栽前准备(一)大田选地甘薯适应能力很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甚严格。但要保证高产稳产,薯田必须具备耕层深厚、地力肥沃、质地疏松和保墒蓄水良好等基本条件。(二)整地施肥甘薯要获得高产,必须深耕改土,深耕后要把土块耙碎、耙平。结合整地每667 m^2施有机肥3000 kg,45%含量的三元复素合肥25 kg,3%辛硫磷颗粒杀虫剂4 kg或3%毒死蜱颗粒剂4 kg拌土撒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