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8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555篇
林业   443篇
农学   569篇
基础科学   783篇
  862篇
综合类   3487篇
农作物   387篇
水产渔业   693篇
畜牧兽医   666篇
园艺   182篇
植物保护   23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458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镉(Cd)胁迫下Cd在芹菜不同器官组织中的积累及对芹菜生理生化指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d浓度为40 mg/L时,芹菜叶、茎、根中的Cd含量相对最高,分别为16.36、65.78、213.06 mg/L;Cd浓度为10 mg/L时,芹菜对Cd的富集和转运能力相对最强,富集系数、转运系数分别为5.83、0.62,同时,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处于最高水平;Cd胁迫导致芹菜叶片细胞壁内侧模糊,轮廓不饱满,淀粉颗粒增大、变多,叶绿体出现肿胀,且基粒类囊体呈波浪状,并处于解离状态,而根尖细胞的细胞基质变稀,液泡数量明显增多,细胞核仁消失,染色质外溢,线粒体出现肿胀;Cd胁迫浓度分别为5、10、20、40 mg/L时,芹菜叶组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清水处理(CK)的98.73%、96.55%、91.28%、86.16%,而根中的蛋白含量分别为对照的99.74%、109.98%、132.76%、157.18%;随Cd胁迫浓度的增大,芹菜的根系活力逐渐降低,与CK相比分别显著下降15.33%、57.72%、58.69%、70.59%(P0.05)。  相似文献   
52.
53.
54.
蒸散(ET)是水分交换的重要过程,对理解地表水平衡至关重要。基于安徽省寿县国家观测站多年的通量和气象数据,分析了江淮流域稻麦轮作作物ET变化特征,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分别对冬小麦和水稻ET的影响因子进行辨识。结果表明:①江淮流域稻麦轮作田多年均ET年总量为740.3 mm,其中冬小麦、水稻、裸地分别占比40.7%、52.3%、7.0%。冬小麦ET的日均值为1.40 mm/d,在生长季内ET变化表现为弱"双峰型"特征,两峰值分别位于出苗-三叶和开花期。水稻ET的日均值为3.23 mm/d,在生长季内ET变化表现为"单峰型",峰值位于拔节期。②冬小麦ET主要受净辐射(R_n)和叶面积指数(LAI)影响,R_n的直接作用最明显,而LAI主要通过R_n路径对ET产生间接影响。水稻ET主要受R_n和2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VSWC_(20))影响,R_n直接作用更明显。对比两种作物,R_n对其ET都起决定性作用,LAI对冬小麦ET作用明显高于水稻,而VSWC_(20)对水稻ET促进作用明显,对冬小麦ET变化促进作用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55.
以29份玉米杂交种作为试验材料,随机区组设计,对产量及相关果穗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行粒数(0.581 1**)和百粒重(0.410 9*)呈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穗粗和出籽率呈正相关,与秃尖、穗长和轴粗呈负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行粒数(Px5=0.789 5)和百粒重(Px6=0.587 5)。提高行粒数和百粒重,降低秃尖和轴粗是提高选育玉米品种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引进甘蔗种质资源24个杂交后代的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科学评价引种甘蔗种质资源在广西本地的农艺性状表现,探究各农艺性状间的协同制约关系,为甘蔗种质资源的精准评价和杂交育种材料的科学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6.79%~29.44%,24个甘蔗种质在分蘖和蔗糖产量上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2)主成分分析将这10个农艺性状凝聚成4个主成分,分别为产量因子、有效茎因子、糖分因子和出苗因子,贡献率分别是35.2%、16.5%、15.3%、12.1%,累计贡献率达到79.1%;(3)通径分析中各性状对糖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蔗茎产量(0.927)>蔗糖分(0.399)>单茎重(0.039)。表明:甘蔗品种(系)GUC23-1、GUC15-2、GUC23、GUC34、GUC25在广西的丰产性最优,在甘蔗引种和选育中,考虑将蔗茎产量、蔗糖分、单茎重作为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57.
58.
59.
为探讨微量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研究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作物系统内Fe、Mn含量变化,为基于轮作模式的土壤-作物系统中Fe、Mn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采用根箱试验方法,设置了小麦-玉米(W-M)、小麦-大豆(W-B)、小麦-花生(W-P)和小麦-甘薯(W-S)4种轮作模式,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不同处理土壤与作物体内Fe、Mn含量,计算作物地上部Fe、Mn累积量和成熟期Fe、Mn富集系数。结果表明,W-M、W-B模式下小麦和夏季作物地上部Fe、Mn含量均随生育时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加,而W-P模式小麦地上部分Fe含量则逐渐递减;W-P模式夏季作物地上部分Fe、Mn累积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W-S模式小麦地上部分Fe、Mn累积量均随生育时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加,但是夏季作物地上部分Fe、Mn累积量均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先增加后减少。在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中Fe、Mn含量均逐渐减少;在0~20、20~50 cm土层深度,W-M模式在2018年10月Fe、Mn含量均最高,在50~80 cm土层深度,W-B、W-S模式在2018年10月Fe、Mn含量较高;不同作物在表层土壤中的Fe富集系数均小于Mn;小麦Fe、Mn富集系数均为W-S模式最高;夏季作物W-M模式Fe富集系数最高,W-B模式Mn富集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60.
通过深入调研赣南脐橙、南丰蜜桔、新余蜜桔和井冈蜜柚四大特色柑桔产业集群发展情况,采用区位熵和集中系数分析法,评价四大柑桔产业专业化和聚集水平,同时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四大柑桔产业集群形成要素和竞争优势,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