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4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21篇
综合类   14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为了解四倍体刺槐嫩枝扦插生根机制和选择适宜的扦插时间,2010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教学实验苗圃,研究了不同扦插时间对嫩枝插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和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和7月扦插的插穗IAA含量明显高于5月和6月,较高含量的IAA是抑制生根的主要因子;ABA含量在生根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是起协...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含HCN和去HCN的苦杏仁精油对家蝇的触杀活性,为苦杏仁精油作为卫生害虫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含HCN和去HCN的苦杏仁精油对家蝇的触杀活性。[结果]2种苦杏仁精油对家蝇有很强的触杀活性,触杀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且去HCN的苦杏仁精油的杀虫活性高于含HCN的苦杏仁精油。[结论]苦杏仁精油对家蝇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可作为卫生害虫杀虫剂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刺槐的光合生理参数在日进程中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筛选出影响刺槐光合气体交换的主要环境因子。【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以陕西省永寿县马莲滩流域的18年生刺槐为研究对象,原位测量其冠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生理参数,与光合有效辐射(PAR)、水汽压亏缺(VPD)、空气温度(Ta)、空气CO2浓度(Ca)和空气相对湿度(RH)等环境因子的日进程,并计算刺槐叶片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瞬时羧化效率(CE)和气孔限制值(Ls);同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探讨各环境因子对刺槐Pn、Tr和Gs 3种重要光合生理参数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刺槐Pn的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在10:00-14:00,刺槐Pn的降低主要由气孔限制引起;而14:00-18:00,Pn的降低由非气孔限制引起;Tr、Gs和PAR的日动态趋势与Pn相似;WUE于08:00出现全日最高峰,CE在10:00-16:00保持在较高水平;Ci于06:00达到全天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其日变化趋势与Ca相似,而与VPD相反;Ta早、晚低,白天高,与RH呈现相反的日变化动态。对于Pn,PAR的直接影响最大,VPD和RH的间接影响较大;对于Tr,Ta和RH的直接影响较大,RH的间接影响最大;对于Gs,RH和Ta的直接影响较大,RH的间接影响最大。【结论】在刺槐叶片进行气体交换的日进程中,环境因子对刺槐不同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刺槐光合气体交换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54.
肃北县草原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3S技术一体化与固定样地、路线调查相结合,对肃北县天然草原资源进行调查,确定了肃北县草地类型、面积、分布及物种组成,并对草地盖度、高度和产草量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肃北县有天然草原5 181 889 hm2,划分为9个类,17个亚类,19个组,29个型;2)肃北县各类草原鲜草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低平地草甸5 093 kg/hm2,温性草原化荒漠3 094 kg/hm2,高寒草甸2 561 kg/hm2,高寒灌丛草甸1 933 kg/hm2,高寒荒漠1 822 kg/hm2,温性荒漠化草原1 665 kg/hm2,温性荒漠1 183 kg/hm2,高寒草原1 143 kg/hm2,温性草原760 kg/hm2;3)肃北县天然草原年总产鲜草886 091.71万kg,折合干草(风干)304 763.85万kg;肃北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为135.42万羊单位,目前全县各类牲畜折40.75万羊单位;4)肃北县具有丰富而珍贵的植物资源,南部祁连山区分布的植物有210种,分属42科129属,其中中低等以下的牧草有185种,占植物群落的88%;中等以上的有25种,占12%;马鬃山区分布的植物种有86种,分属23科54属,其中优良牧草有70种,占植物群落的81%。  相似文献   
55.
黄土沟坡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2005年4-10月,在位于黄土高原半湿润水分生态区的陕西省长武县,采用中子仪对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监测,运用隔室模型和2004年的实测数据建立降水在土壤中的入渗平衡模型:WC=a(e-kh-1)+c(1-e-k1h)+f,其中a>0,c>0,f>0,k1>k>0,k1和k分别为土壤入渗水的吸附速率和衰减速度.k,k1在特定取值条件下,模型可表达黄土高原刺槐林下不同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采用2005年5月实测数据对模型的拟合验证结果表明:拟合优度R2符合统计学要求,能很好地反映刺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6.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渭北黄土高原刺槐水土保持林进行健康评价,为该区森林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渭北黄土高原刺槐水土保持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陕西省永寿县槐坪林场、扶风县野河林场和白水县方山林场的刺槐林选设样地进行调查,共设置样地79块。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兼顾的原则,从林分结构、植物多样性和林分稳定性3个方面遴选林分健康状况评价指标,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对刺槐林进行健康评价,并利用水土保持评价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调查的刺槐林中,健康林占46.84%,亚健康林占13.92%,不健康林占39.24%,整体上处于不健康状态;通过验证,该评价结果是正确合理的。【结论】建立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科学实用,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渭北黄土高原刺槐水土保持林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7.
水分生态环境对刺槐细根垂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土钻法,对安塞县和长武县的刺槐细根面积垂直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刺槐细根的垂直分布与水分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现存的细根密度是对具体生境逐步适应调整的结果。(2)刺槐在遗传特性上表现为深根性树种。刺槐细根的垂直分布除了受树种遗传特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受水分生态环境的影响。(3)刺槐细根的垂直分布区域与降雨的补偿深度基本一致,如果土壤中的水分得不到很好的补偿,将对刺槐的生长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黄土高原营造人工林,应充分考虑降水对土壤含水量的补偿深度和补偿程度,以水分生态环境中所能容纳的适宜细根密度为依据确定造林密度,才能使树木达到最大生产力。  相似文献   
58.
采用盆栽法研究土壤水分条件对毛白杨菌根接种生长及营养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对毛白杨菌根接种效应有很大的负作用,菌根接种苗对土壤积水十分敏感,对土壤干旱则表现出了较强的抗御能力,特别是缩球囊霉菌与硬皮马勃的混合接种具有十分显著的增产作用;土壤水分胁迫对菌根接种苗N素营养生理特性的影响远大于对P素的影响;水分胁迫(特别是干旱)条件下,菌根接种对苗木N元素吸收的促进作用仍很显著,在提高苗木叶片中N素分配比例方面的效应更加明显,各类接种处理苗木叶含N量大小的次序为硬皮马勃>AM菌根>AM菌根+硬皮  相似文献   
59.
在建立以毛白杨85号( Populus tomentosa 85)叶片为外植体的再生系统基础上,从预培养时间、浸染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及添加AS(乙酰丁香酮)5个方面,以卡那霉素抗性植株作为转化率的衡量指标,研究了各因素对毛白杨85号遗传转化率的影响,建立了高效的遗传转化系统。筛选的高效转化系统为:农杆菌活化菌液用MS液体培养基稀释10倍,浸染5min,共培养4d。毛白杨85号叶盘转化率可达40.0%。该研究为利用叶盘法开展毛白杨85号基因转化培育抗逆新品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0.
我国大扁杏丰产栽培技术和机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扁杏的研究多集中在丰产栽培技术方面,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主要涉及苗木培育、建园、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等方面。但有关丰产栽培机理的研究内容较少,且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