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52.
三年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耕作土壤中,都具有较坚实的犁底层,此层一般位于地表下20cm左右,其坚实度为耕作层的几倍至几十倍,比心土层的坚实度也高一至数倍,其厚度约为5—10cm.采用打破犁底层的措施,可明显地降低土壤的坚实度和容重,增强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改善根系生长的生态条件,促进根系生长.打破犁底层以后,小麦的水平根(0—30°)的比例减少,斜下根(30—60°)和直下根(60—90°)增多,各层土壤中的根量分布也有明显下移的趋势,而且提高了小麦生长后期的根系活力和抗逆性,增强了籽粒灌浆强度,有明显提高千粒重的增产效果.同时,打破犁底层后的第二季或第二年的作物也有增产后效,有的胜于当季,如打破犁底层同时结合深施磷肥或复合肥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3.
发展超高产技术|确保中国未来16亿人口的粮食安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满足未来16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并同步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我国的粮食生产必须依靠高产农田,走集约化多熟超高产之路。本文建议尽早开展不同熟制地区粮食作物超高产耕作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4.
集约多熟超高产--21世纪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满足未来16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并同步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我国的粮食生产必须依靠高产农田,走集约化多熟超产之路。建议尽早开展不同熟制地区粮食作物超高产耕作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55.
沧州地区吴桥县地处北纬37°29′~37°47′,东经116°19′~116°42′,属黄淮海低平原地区。年积温4862.9℃,平均气温12℃,无霜期192天,日照时数2692.7小时,年降水量562毫米,具备一定的灌溉条件。土壤肥力中下等,大多数田块有机质含量0.6~0.8%,速效磷只有5~6ppm。为在类似条件下的地区的粮食生产开创出一条新路,经几年研究,建立了小麦—夏玉米两茬平播亩产吨粮的理论与技术体系。1988~1989年度,在吴桥县示范3000亩,小麦亩产394.5斤公,玉米亩产609.4公斤,两茬合计全年亩产1003.9公斤,实现了吨粮目标。……  相似文献   
56.
论作物产量研究的“三合结构”模式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相似文献   
57.
小麦穗粒数的调节Ⅰ.开花前穗发育过程中的果聚糖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个小麦品种开花前穗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的分析表明,在穗发育早期阶段,穗中WSC的主要组分是果聚糖,穗果聚糖浓度约在开花前11~12d达高峰,此后迅速下降。测定了穗中与果聚糖代谢有关的几种酶[蔗糖-蔗糖果糖基转移酶(SST);果聚糖水解酶(FEH)和酸性蔗糖转化酶(AI)]的活性表明,在穗发育早期阶段,SST活性>FEH活性,而在穗发育后期阶段,FEH活性>SST活性;AI活性只在开花前的8d内维持较高水平。根据研究得出结论:果聚糖的积累和利用是麦穗开花前糖代谢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同品种穗粒数的差异是与穗中果聚糖代谢能力的差异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8.
小麦幼穗器官中蔗糖降解酶的活性与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开花前的穗中丰硕一种蔗糖降解酶:转化酶(主要是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蔗糖-蔗糖果糖基转移酶(SST)。在小花器官。SAI活性最高,在穗轴和颖片中,SST活性最高,而SS活性仅仅在小花中可测。一穗上不同部位小穗的酶活性不同,中部小穗的酶(SST,SAI,SS)活性明显高于上部和下部小穗。讨论了穗器官蔗糖降解酶活性与糖分代谢及小穗结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9.
杂种小麦籽粒成熟期间的优势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杂种小麦和普通小麦品种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分种小麦在籽粒成熟过程中的几个优势性状。结果表明:杂种小麦顶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和有效叶面积等光合特性均优于普通小麦品种。在光合速率日变化方面,杂种小麦和普通小麦品种的最高值差异显著,而最低值则差异不大,表现出杂种小麦对强光的适应力强,具较大优势;而在北光下,则难以发挥优势的特性,在粒粒增重上,杂种小麦也表现出灌浆速率大,高值持续时  相似文献   
60.
玉米子粒败育过程的早期特征及物质动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对不同类型玉米子粒发育动态比较研究发现,败育粒在授粉前期其子房长度及重量就明显低于正常子粒。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其差距日渐扩大,约在授粉后8~12d(8-12DAA)停止发育转向衰退。子粒败育过程可区分为两个阶段:0-8DAA为败育诱导期,8-16DAA为表观衰败期。在子粒败育诱导期,糖分及蛋白质浓度并不低。研究认为,顶端子粒的败育可能与其库活性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