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2篇
  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9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我国发现的4个陆地棉核雄性不育系的不育性,各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洞 A、阆 A、81A 是3个新不育系,建议将其基因符号分别定名为 ms_(14)、ms_(15)和 ms_(16)。81A 的芽黄性状与其不育性一样,也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且两者之间不是紧密连锁就是完全连锁。在数量性状方面,F_1的产量性状多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纤维品质性状则多以显性效应为主;F_1代性状间的相关,除农分和籽棉产量外,其它性状与皮棉产量的相关均不显著;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间多为不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2.
陆地棉芽黄突变体的遗传及在杂种优势上的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异源四倍体棉种中现已鉴定出22个芽黄突变体、26个芽黄基因,其中v1与v7、v2与v14之间存在着部分同源关系。重叠芽黄基因v16v17的遗传方式独特,单体1测验的分离世代F2和BC恢复产生了黄化的单体株。鉴于杂种棉种子生产现状,作者系统阐述了以芽黄作为指示性状进行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3.
陆地棉473A核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陆地棉洞A型衍生棱雄性不育系473A小孢子败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大部分花粉母细胞能正常地形成,但其胞质融合以及粘连现象较为普遍;减数分裂过程不正常,常能观察到中期Ⅰ,后期Ⅰ等时期的落后单价体以及染色体的不均衡分离,并产生一分、二分、三分以及多分孢子;主要败育时期是单核早期,在小孢子外壁加厚,刺状外突后,它的原生质体就急剧解体,走向败育,少部分小孢子的败育可延迟至单核中期。绒毡层、中层的发育和解体与小孢子的败育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4.
棉花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具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5.
本研究通过三体株的自交以及作父、母本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杂交确定三体额外染色体雌雄配子的传递率.结果表明,在我们鉴定出的5个三体中,Ftr—3不能通过雌配子传递,其它4个三体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从6.67%到34.80%.Ftr—4,Ftr—5还可通过花粉传递,传递率分别为 6.06%和14.82%.在Ftr—4,Ftr—5三体株自交后代首次分离出2个陆地棉四体,并对其形态和细胞遗传学做了报道.  相似文献   
56.
显性无腺体基因抗天然异交不良效应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天然异交对显性无腺体品系种仁品质的影响程度,认为显性低酚棉品系同隐性低酚棉品种相比具有显著的抗天然异交不良效应的潜力。但在生产上只能利用一代原种才能使商品棉子的棉酚含量低于国际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57.
陆地棉芽黄指示性状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7个芽黄品系与8个常规品种(系)进行NCⅡ交配设计,连续两年(1986~1987)测定56个组合在17个农艺性状上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测定不同地点和不同年份各芽黄品系的天然异交率和辅助授粉异交率。试验结果表明:芽黄品系与常规品种(系)杂交,其杂种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就中亲优势和高亲优势而论,产量性状优势最大,产量因素和早熟性次之,纤维品质性状的优势也明显存在。在516个组合中有8个组合皮棉产量高于对照,其中(湖北芽黄×PD9364)组合尤为突出。经亲本的配合力分析发现,湖北芽黄和彭泽芽黄为较好的芽黄亲本。7个芽黄品系的天然异交率两地平均为16.63%,不去雄辅助授粉异交率两年平均为64.40%,为杂种优势利用寻求经济、简便和有效的制种方法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58.
近百年来我国的棉花品种改良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亚洲棉、草棉以及一些过时的陆地棉品种都已经被陆地棉推广品种所取代,各地正在采用近代的育种方案进行棉花品种改良工作。 在棉种改良的过程中,有两个引人注意的转折,一是由完全依赖外国棉品种转变为依靠由我国育种家自己培育的品种;一是由初级的、简单的育种方案转变为此较高级的、复杂的育种方案。 引种曾经起过重要作用,但它的重要性迅速地低落。我国各地研究或生产单位培育的品种比由国外引进品种更适于我国种植,更受生产者的欢迎。我国培育的品种逐渐取代了外来品种。系统育种也曾起过重要作用,但这一作用也逐渐低落。目前杂交育种成为棉花育种中的主要方案,复合杂交的趋势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59.
棉花的单体研究最早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的Beasley进行的,而后经过Beasley实验室和亚利桑那大学的共同努力,先后鉴定出15个单体。印度学者鉴定了第15染色体的单体(Dabral等,1975)后,世界上共鉴定出16个单体。我校1982年、1984年先后引入了除第20  相似文献   
60.
我国7个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受2个独立遗传的恢复基因控制。笔者建议把它们定名为Rf1和Rf2;Rf1为完全显性,Rf2为部分显性;Rf1的恢复效应大于Rf2。不育株的基因型为S(rf1rf1rf2rf2)和S(rf1rf1Rf2rf2),可育株的基因型为S(Rf1-Rf2-)、S(Rf1-rf2rf2)和S(rf1rf1Rf2Rf2)。经育性基因的等位性测验,可将7个不育系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湘远4-A、中12A和显无A,在2个育性恢复基因位点上与引自美国的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ES-HAMS277的2个育性恢复基因Rf1和Rf2等位且性质相同;第二类是104-7A、NM-1A、NM-2A和NM-3A不育系,在rf1位点上有一个复等位基因rfm1,杂合等位基因rf1rfm1的不育效应大于纯合态rf1rf1或rfm1rfm1的效应,即rf1rfm1对Rf2-起隐性上位作用,从而使等位性测验群体中的不育株比例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