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42篇
  24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目的】传统的碘显色法检测淀粉含量需要复杂耗时的前处理和实验准备,近红外检测手段不仅 操作简单、检测快速,且不损耗试剂、样品、标准品,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旨在以江西烤烟样品为依托,建 立一种适用于江西烤烟的淀粉近红外检测模型。【方法】收集了来自江西 21 个区县共 650 个烤烟样品的近红外 光谱和对应的连续流动分析仪检测数据(碘显色法),将光谱数据和化学分析数据一一对应,使用不同的回归 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建模,通过比较它们的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确定最佳的模型参数。【结果】建立了 适用于江西烤烟的淀粉含量预报模型,校正均方根误差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达到 0.407、0.490,相关系数为 96.52%,并用外部样品对模型进行了验证,95% 的样品误差在 10% 以内。【结论】该模型可用于快速检测江西 烤烟样品中的淀粉含量,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的碘显色测淀粉法,降低了检测成本,提高了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作为烟气组分的前体物质,影响着烟草感官评吸质量,通过对赣州烤 烟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含量进行分析,挖掘不同产地烟叶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规律并进行产地预报分类, 从而实现对烟草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静态顶空 -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测定赣州 6 个产烟区县(石城、 瑞金、安远、会昌、兴国、信丰)共 62 个烤烟样品中的 54 种挥发性化合物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样品产地进行分类,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进行变量筛选,用线性判 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反传 - 人工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PANN)、最小二乘 - 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support vector machines, LS-SVM)3 种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进行 产地预报。【结果】直接对样品进行 PCA,分类效果并不理想;采用 GA 对挥发性化合物含量进行变量筛选后 得到 11 个变量,分类效果得到显著改善,结合分类结果分析了来自不同区县的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规律。 BP-ANN 和 LS-SVM 的预报正确率分别达到 96.8% 和 98.4%,展现了较好的实际使用价值,据此建立了赣州烤 烟样品的产地鉴别模型。【结论】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判定赣州烤烟样品的来源,同时可以找到不同产地烤 烟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规律,亦可用于全国各地烤烟的香型风格监测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3.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甘蓝型油菜产量因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油菜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对于有目的地选择油菜优良组合具有重要意义,而常用的评价油菜产量因素贡献大小的分析方法限制较多。为此,本研究以正常生长的12份早熟和38份晚熟甘蓝型油菜组合为材料,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分别定量评价了早、晚熟油菜组合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并将其与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各分析方法对产量因素贡献评价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早熟组合产量贡献最大的3项指标依次为主序有效角果数 > 有效分枝部位 > 二次有效分枝数,贡献率分别达到36.79%、24.02%和11.33%;晚熟组合产量贡献最大的3项指标依次为每角粒数 > 千粒重 > 有效分枝部位,贡献率分别达到29.81%、17.52%和14.75%。有效分枝部位对不同熟期组合产量均有较大贡献;除此之外,早熟组合产量的形成还较多依赖于生育前期的有效分枝数与有效角果数,晚熟组合产量的形成则较多依赖于生育后期的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油菜产量因素评价能较准确地判断油菜实际产量,并在利用各种分析方法评价油菜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中发现,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比投影寻踪模型评价准确性低。从油菜产量因素评价及产量预测综合考虑,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油菜产量因素评价及产量预测具有最高的准确性,可以优先作为甘蓝型油菜良种选育及产量预测的一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4.
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不同熟期油菜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效琴  李卓  刘永红 《核农学报》2019,33(4):798-807
为探究不同熟期油菜在施氮量和密度互作下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对籽粒贡献与产量效应,以不同熟期(早熟和晚熟)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5-2016年在简阳进行品种、氮肥与密度三因素多水平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和对籽粒贡献的影响总体均大于施氮量。在密度和氮肥互作效应下,干物质积累量的改变量总体上表现为成熟期>花末期>盛花期>初花期>苗期,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少,其中晚熟品种对密度和施氮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干物质分配率在花期前、花期、成熟期最大差异分别表现在叶片、茎秆、角果。在相应生育期,随着密度的增大,叶片分配率显著递减,而茎秆、角果的分配率则显著递增;干物质贡献量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少,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的降幅大,随着施氮量增加晚熟品种干物质贡献量呈上升趋势,早熟品种干物质贡献量花前呈上升趋势,花后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除低氮处理外)。在低氮(120 kg·hm-2)、中氮(240 kg·hm-2)下,随着密度的增大,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氮(360 kg·hm-2)条件下,随着密度增大,产量显著递增;早熟品种的产量在中氮(240 kg·hm-2)下达到最高,平均为2 244.75 kg·hm-2;晚熟品种的产量在高氮(360 kg·hm-2)下达到最高,平均为2 472.15 kg·hm-2;早熟品种最佳密肥组合为240 kg·hm-2和30~45万株·hm-2,晚熟品种最佳密肥组合为360 kg·hm-2和30~45万株·hm-2。综上,氮肥和密度主要通过改变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干物质贡献量来影响产量,晚熟品种更易通过调节氮肥和密度等手段实现高产量。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熟期油菜氮肥及密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真菌诱导子对虎杖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源于黑曲霉(Aspergillum niger)、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青霉(Penicillium sp.)及灰色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真菌诱导子对虎杖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处理,研究其对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合成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白藜芦醇含量。结果表明,4种真菌诱导子中,以黑曲霉诱导子的诱导效果最好,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后第14天加入100mg/L的黑曲霉诱导子,引入后第6天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含量比对照高2.25倍。黑曲霉诱导子对虎杖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的积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6.
数字技术在福建南平市博远农庄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和景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旅游的要求,从而新型的观光农业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原有的传统农庄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需求,并随之出现一系列矛盾,具有改造的迫切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技术、手段也不能适应行业需求,数字技术作为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在农庄改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福建省南平市博远农庄为例,笔者通过对数字技术在博远农庄改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应用,探讨数字技术在农庄改造中的理论与实践的方法,最后提出如何解决数字技术在农庄改造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传统农庄改造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7.
为探讨富硒试剂在柞蚕幼虫期的施用效果和施用龄期,2014—2016年进行了柞蚕蛹体富硒试验。结果表明:春柞蚕期,二龄与四龄施用固体富硒试剂蛹体硒含量可达到0.1627mg/kg,一龄施用富硒营养液蛹体硒含量可达到0.1372mg/kg;秋柞蚕期,二龄施用固体富硒试剂蛹体硒含量可达到0.7000 mg/kg,一龄与五龄施用富硒营养液蛹体硒含量可达到0.7102mg/kg。柞蚕蛹体内的硒含量恰好在国家标准富硒稻谷(GB/T 22499-2008)和几个省份肉类、禽蛋类地方标准所规定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58.
融合光谱混合分解与面向对象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错综复杂的土地利用模式和破碎的地物斑块制约了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的精度和效率。一方面,混合像元模糊了地物的光谱信息,影响了分类精度。另一方面,如何高效利用地物的光谱、形状和纹理特征是当前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精度,该研究基于Sentinel-2A遥感影像,开展融合光谱混合分解与面向对象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研究。首先,基于地物的光谱、形状和纹理特征,在3个分割尺度通过NDWI(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SBL(Soil Background Level)等8个特征参数构建了不同地物信息的提取规则。其次,利用光谱混合分解模型提取研究区基质(SL;岩石和土壤)、植被(GV;光合作用叶片)和暗色物质(DA;阴影和水)3类通用端元。最后,尝试融合3端元光谱特征优化地物信息提取规则。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构建的光谱、形状和纹理的地物信息提取规则,使用模糊函数、阈值法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获得了较高的分类精度,总体精度为80.83%,Kappa系数为0.76。2)融合3端元的光谱特征的提取规则将分类精度提升至90.00%,Kappa系数提升至0.88。3)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3端元的融入增强了像元内各组分信息的差异性,弥补了传统光谱指数对植被与土壤间的亮度信息解析度不足的缺陷。该方法能充分利用影像的光谱信息,是一种由易到难、对不确定因素进行逐层剥离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提取技术。因此,对中高分辨率的多光谱遥感影像十分友好,在土地利用/覆被的精细化分类中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9.
经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区域粮食生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增产区域呈北移西进趋势,华南江南地区20世纪80年代曾是我国粮食增产的重要区域,黄淮华北地区80年代和90年代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60.
利用蒙金娜培养基,从甜高粱根际分离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通过溶磷圈法筛选出5株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利用钼锑抗比色法和Salkowski比色法分别对溶磷特性与分泌IAA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筛选的菌株分解磷酸钙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溶磷量在107.26~233.95 μg/mL之间,各菌株均具有分泌IAA能力,IAA分泌量在15.23~27.79 μg/mL之间,接种溶磷菌后甜高粱株高、茎粗、干重都比对照明显提升。因此, 溶磷能力和分泌IAA能力较强的菌株(WD51、WD20) 可作为研制微生物肥料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