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7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315篇
林业   658篇
农学   371篇
基础科学   473篇
  384篇
综合类   3145篇
农作物   236篇
水产渔业   185篇
畜牧兽医   1687篇
园艺   475篇
植物保护   27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458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422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54.
为建立生菜、菜薹发芽期和幼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筛选耐盐性材料,以生菜、菜薹种子为材料,通过无菌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对生菜、菜薹材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菜、菜薹均表现出一定的盐胁迫耐受性,且随着盐胁迫浓度升高,生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呈下降趋势。低浓度盐胁迫(小于100 mmol/L)可促进菜薹种子的萌发,而高浓度盐胁迫表现出抑制现象;菜薹幼苗生长随着盐胁迫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菜薹比生菜耐盐性强。最终筛选出的耐盐性较强的2个生菜材料为LG13、LP14,较敏感的材料为LG1、LP24;菜薹耐盐性较强的材料为CP38、CG40、CG42,较敏感的材料为CG34。此外,紫菜薹的耐盐性总体强于绿菜薹,而紫生菜与绿生菜的盐胁迫耐受性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为耐盐种质筛选及耐盐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保护性耕作是改善农田土壤肥力的重要举措,然而其对作物氮吸收与产量的作用尚不明确。为此,本试验于2016—2017年稻季在湖北省武穴市花桥镇,设置常规翻耕与免耕两种耕作方式以及前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与不还田两种秸秆还田方法,研究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田土壤N_2O排放、根系酶活性、水稻氮吸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方式显著影响土壤N_2O排放,但不影响根系硝酸还原酶与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水稻氮吸收与产量。与翻耕处理相比,免耕处理2016年和2017年土壤N_2O排放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2.5%~18.2%和21.1%~38.6%。秸秆还田显著影响土壤N_2O排放量、根系酶活性、水稻氮吸收与产量。相对于秸秆不还田处理,秸秆还田处理2016年和2017年土壤N_2O排放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8.5%~45.5%和13.1%~29.5%。秸秆还田处理相对于不还田处理根系硝酸还原酶与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6.7%~45.9%和9.0%~46.7%,水稻氮吸收量提高了12.5%~26.0%,产量增加了9.4%~12.6%。本文认为,虽然秸秆还田提高了水稻氮吸收与产量,但也促进了土壤N_2O的排放,因此在评估保护性耕作稻田温室效应时应加强对温室气体(CH4和N_2O)排放和土壤碳固定影响的长期监测,以期为发展低碳稻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6.
57.
本文介绍了梅州花卉产业优势条件,主要有优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山水资源和开始发展的组织化优势;阐述了梅州花卉产业特色与区域分布基础,分析了梅州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提出了梅州花卉产业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分析机械损伤处理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萌蘖能力与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关系,从酶活性代谢生理角度阐述杉木萌蘖机制,为解决杉木无性系萌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杉木无性系洋020的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去顶和未去顶处理,0、3、6 cm埋土深度处理,在萌蘖初期、中期、后期分别取样,观测无性系萌蘖状况,通过酶活吸光度方法测定杉木无性系萌蘖过程中枝叶、基部韧皮部、根尖等不同器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随着埋土深度的增加,去顶和未去顶不同埋土深度杉木无性系苗萌蘖能力均呈降低的趋势,且不同埋土深度处理会影响植物的抗氧化酶的活性。随着埋土深度的增加,杉木幼苗枝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CAT活性呈下降趋势;埋土6 cm处理有利于增强枝叶及根尖POD的活性。  结论  机械损伤和不同埋土深度对杉木无性萌蘖有一定的影响;同一埋土深度,去顶处理杉木无性系的萌蘖能力高于未去顶处理。不同器官植物抗氧化酶活性是影响杉木无性系机械损伤和不同埋土深度处理萌蘖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图3表3参18  相似文献   
59.
突变体创制对花生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获得最佳诱变效果,本研究对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的EMS诱变条件进行摸索,发现花育22号、花育71、花育9301、狮头企和伏花生的最适诱变浓度分别为0.4%、0.5%、0.3%、0.5%和0.3%。通过对最适EMS浓度诱变处理下苗期芽长、株高、根长及根数目分析,发现5个品种虽然都能正常成苗,但均受到较严重的损伤。在预实验基础上,用浓度为0.4%的EMS溶液处理了大约5000粒花育22号种子,M1及M2世代性状调查显示突变群体表型丰富,出现株高、株型、荚果、籽仁、分枝数、叶形等表型变异株系,表型变异率为12.9%。本研究为花生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60.
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不同密度及其互作模式对黄淮流域机械化直播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相关性状、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行距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与相关产量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密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效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相同密度下,40 cm行距处理的产量高于30 cm行距处理。油菜的抗倒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密度下,40 cm行距处理的倒伏指数小于30 cm处理。因此,在黄淮流域油菜全程机械化种植,最适宜的种植行距为40 cm、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