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农学   66篇
  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9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正>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我国选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到国外学习或进修。当时的农业部科技司对外交流处资助农业科技人员以访问学者身份出国进修,做大豆研究最早派出的有盖钧镒和孙寰。我是1984年初到Illinois大学作访问学者的,选择Illinois大学是因为著名的大豆遗传育种学家Richard L.Bernard博士在该校,实际上Bernard教授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ARS USDA)的  相似文献   
52.
<正>张子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大豆育种家,他主持选育了早丰号系列大豆品种,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育成的一批耐肥抗倒的高产品种,后来从早丰1号中系选了不少品种,如桦丰1号、早丰1-17等。他主持选育了系列抗大豆食心虫品种,如吉林1号、吉林3号、吉林16等,其中吉林3号不仅  相似文献   
53.
基于分子和表型性状的大豆骨干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绥农14是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应性于一身的大豆优良品种,对绥农14系谱亲本进行分子和表型的遗传基础解析,为有目的地选择杂交亲本拓宽遗传基础提供理论指导.利用包含有生长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状、固氮性状在内的50个表型性状和550个微卫星位点对绥农14系谱亲本进行分析.550个SSR位点共检测出等位变异1 494个,平均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为2.716 4,平均PIC值为0.445 0,其中30个多态性高的位点可作为评价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位点;连锁群CI的多态性位点比例最高为0.961 5,连锁群A2的保守片断最多为11个,构建绥农14系谱亲本的指纹图谱最少需2个位点.50个表型性状共检测到等位变异255个,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变异为5.1个,平均PIC值为0.683 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在80.1%以上,分析每个主成分的组成发现,产量性状、生长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状、固氮性状在分析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时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行每一类性状的主成分分析,选出重要性状作为大豆综合性状考察的主要指标.基于SSR的UPGMA聚类结果与基于农艺数据的UPGMA聚类结果的相关系数仅为0.393 0,2种聚类方法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因此,在进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时应将分子数据分析与表型性状解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54.
1983-2010年北京市大豆育成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溯北京市1983—2010年90个大豆品种的系谱信息,计算其亲本间及品种组合间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COP)并据此聚类,旨在探讨北京市育成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19个品种的父母本间存在亲缘关系,占品种总数的21.11%;90个品种间共组成4005个组合,其中63.62%存在亲缘关系,COP平均值为0.031,表明大部分品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品种间亲缘系数呈下降趋势,但从2005年至2010年亲缘系数值增大。除12个品种各自独为一类外,其余78个品种被聚成10类,从中可见不同年代的育种特征和品种的演化过程;中品661等9份种质对北京市大豆品种贡献较大,是骨干亲本。北京市品种总体的遗传背景丰富,但随年代推移,遗传多样性有逐渐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55.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严重危害世界大豆生产的害虫,大豆对孢囊线虫的抗性由多个基因控制,发掘和利用抗病基因对于SCN抗病品种的有效选育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大豆(Glycine max)感病品种中黄13和抗病品系中品03-5373为研究材料,对包含线虫抗病基因相关结构域Hs1pro-1_N和Hs1pro-1_C的候选基因GmHs1pro-1的表达特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以期明确该基因与SCN抗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接种SCN4号生理小种(SCN4)后1d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出现明显的上调,比对照样品高13.4倍,其后的各时间点其表达量仍然保持持续上调的趋势,在接种6d后其上调趋势有所减弱。方差分析表明,接种与未接种相对表达量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水平,说明SCN4侵染条件下,GmHs1pro1基因被诱导表达,该基因对SCN4具有一定的抗性作用。  相似文献   
56.
国家大豆区域试验品种(系) SSR位点纯合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30对SSR引物,检测2005—2009年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的1 068份大豆品种(系)的位点纯合度。每年区试品种(系)的平均纯合度为94.9%~97.6%,纯合度高于85%和90%的品种(系)所占比例分别为95%和91.4%,纯合度低于85%的品种(系)有42份(占3.93%),主要为北方春大豆和黄淮夏大豆。位点纯合度低于85%的参试品种(系)的产量比较表明,只有11份品种(系)比对照增产5%以上,20份比对照减产0.04%~13.08%;与纯合度为100%的材料比较发现,位点纯合度较低的材料在区试中产量也较低。建议国家区试品种(系)纯合度标准不低于90%,以保证审定品种的特征特性,为大豆新品种的持续推广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7.
大豆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大豆农艺性状的QTL,为探讨大豆的遗传机制及进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产量、百粒重、生育期等5个数量性状进行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控制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产量、百粒重、生育期性状的4、4、1、2、5个共16个QTL位点,遗传贡献率在7.4%~33.7%。其中,遗传贡献率较大的主效QTL有分别位于I连锁群上Satt562-Sat_219、Sat_219-Satt496、Sat_219-Satt496区间的3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位点,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29.15%、33.70%和31.67%,且均为来自母本合丰25的加效基因,还有位于O连锁群上Satt477-Satt331、Satt331-Satt153区间的2个控制生育期QTL位点,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24.69%和24.96%,也是来自母本合丰25的加效基因。另外,6个分别距M连锁群Satt175(蛋白质)、A1连锁群Satt684(油分)、F连锁群Satt348(油分)、J连锁群Sat_412(油分)、C1连锁群Sat_416(百粒重)、C1连锁群Sat_416(生育期)标记仅有0.01 cm的QTL位点。[结论]定位了影响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产量、百粒重和生育期等5个重要农艺性状的QTL位点。  相似文献   
58.
大豆微核心种质在黄淮地区的区域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AMMI)模型,对黄淮地区3省两年的60份大豆微核心种质数据进行了分析,目的是对参试种质的环境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株高、有效分枝数、百粒重和产量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占总平方和的16.73%~24.57%,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有进一步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必要。(2)不同种质不同性状在各试验点具有不同的适应性,部分种质某一性状具有广泛适应性、而部分种质只在某一特定环境才能表现其潜力。本研究结果将为黄淮地区微核心种质在育种实践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关于发展南方间套作大豆生产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豆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其中,东北地区常年大豆面积稳定在500万hm^3左右,种植面积增长空间有限。近年来.因种植玉米的比较效益好于大豆,凡是可以种植玉米的地方,大豆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以前大豆面积较:穴的辽宁省近年大豆种植面积已降至20万hm^2左右,吉林省规模化大豆生产基本上限于东部山区,黑龙江省南部也已成为玉米主产区。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