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47篇
综合类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城镇土地动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城镇土地动态评价的基本原理,方法程序和模型设计,结果表明,地理信息系统能更有效地提高土地动态评价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在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综合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和尖点型突变模型等方法,探讨了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化特征,这对国土规划整治和土地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基于可拓工程方法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拓工程是以开拓创新规律与方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根据我国土地整理产业的特点,运用物元理论,在分析土地资源可拓性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土地整理的物元模型.并以浙江省余姚市马渚镇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物元变换,来生成符合规划要求的方案.研究结果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相似文献   
54.
不适当的农地整理工程措施对土壤性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它使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活性有机质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减少,农田生物栖息地环境退化,而且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缓冲和补偿能力、抵御灾害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下降。该文提出了生态环境保育型农地整理结构、田间道路和河渠沟的模式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5.
以单季稻为研究对象,建立单季稻土地利用单元,从区域范围利用TechnoGIN模型对浦江县单季稻土地利用类型N的变化进行测算和分析,结论如下:1)根据模型计算,若采用精细养分管理技术(TEF),可比目前减少23%~50%的N投入、25%~48%N淋溶和41%~59%N大气挥发损失,同时N的表观回收率由0.2提高到0.3;若采用改善养分管理技术(TBF),与现实技术(TAC)相比N的投入可减少40%~60%,N的淋溶可减少32%~60%,大气挥发损失量可减少54%~73%,同时N的表观回收率可达到0.42;而这些数据与经典试验,特别是与精细养分管理金华试验区多年的田间试验和农户试验十分一致;2)模型也可计算实现不同技术水平,单季稻所应投入的各种养分种类和数量,TAC技术水平下产生的结果与调查结果完全一致。因此可以说TechnoGIN是区域评判N肥利用效率的一个良好工具,其测算结果和采用的新技术,对指导单季稻作物的种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划定基本农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基本农田是耕地资源中最好的部分,具有较好的土地质量、交通条件、连片性及水利基础设施等特点;而现阶段基本农田划定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导致基本农田的划定随意性较大,从而使基本农田保护仅仅是量上的保护,缺乏质的保证。为此,从基本农田的特点出发,建立了划定基本农田的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权重,并减少了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时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为保证耕地正确地入选基本农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农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众参与在农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公众参与机制能充分考虑农地整理工程规划方案的实施.对公众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在编制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为此,从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并对公众参与的实施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8.
综合运用社会经济统计与环境监测数据,揭示了"世博"背景下,上海城市内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耦合演化特征。结果发现,2002-2010年各区县经济差异明显扩大。在总体差异中,主要表现为主城区内部和郊区内部差异,主城区和郊区间的差异较小;2006年后,主城区内部差异贡献进一步增加,郊区内部差异贡献开始下降,但各区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2006年和2010年经济环境耦合关系都满足环境库兹涅兹曲线规律,但2010年拐点处的经济水平与环境质量都明显优于2006年,各区县分布格局差异较大。研究揭示了经济结构调整与全球化、多层次城市规划体系以及世博会影响是区域经济差异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建议快速发展的城市应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产业布局与城市规划作用、抓住举办城市重大活动机遇,优化经济环境耦合关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9.
赖红松  吴次芳 《土壤学报》2012,49(5):850-861
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标准农田地力等级评价方法,并给出了遗传算法-模拟退火(GASA)优化SVM参数算法。该方法首先在确定标准农田地力等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地力调查样本数据及传统的指数和法评价结果构造SVM样本集,然后运用GASA优化SVM参数算法训练SVM,建立标准农田地力等级的SVM评价模型。应用该方法对温州市鹿城区标准农田地力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为:2级田和3级田分别占测试样本代表标准农田总面积(115.7 hm2)的45.04%和54.96%,该方法的评价正确率为100%。应用BP神经网络法对测试样本进行评价,其评价正确率为90%。结果表明,SVM用于标准农田地力等级评价,具有比BP神经网络更高的评价精度,可有效用于标准农田地力等级评价,为耕地地力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2009—2015年中国及其31个省(不含港澳台地区)耕地资源利用的时空格局变化,为优化和完善中国耕地保护政策,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重视角,利用粮食供需平衡法和生态足迹法,分析耕地资源的供需盈亏和生态盈亏,并结合耕地保护红线和行星边界框架,探讨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安全区间。[结果]从粮食供需盈亏来看,中国耕地利用处于供需不平衡状态,省际差异明显,盈余省份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地区,东南沿海省份赤字系数较高;从生态足迹盈亏来看,中国耕地利用总体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赤字系数较高的省份主要位于中东部人口集聚和经济发达地区及西北地区,少数盈余省份分布在南部和西南地区;行星边界框架提出的耕地转化率不超过15%,具有一定合理性。结合耕地保护红线讨论中国耕地规模的安全区间,认为1.20×108~1.44×108 hm2是相对合理的设定。[结论]今后在完善区域差别化耕地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应当关注耕地规模区间的设定和变动,遵循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协调并举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