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47篇
综合类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基于RS和GIS技术,以东营市为例,研究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结构特征,确定综合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然后通过系统采样、变异函数分析及空间插值对土地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变量空间化.生成1996和2005年土地生态风险演变规律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东营市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居民工矿用地大幅增加,次生盐碱地所占比重较大,油田生产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比较突出;近10年来,生态风险重心已经由南部的广饶地区转移到中部的东营地区,生态风险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区域内土地生态风险分布极其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高风险区域为居民及工矿用地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东营区;中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广饶地区和土地盐碱化严重地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河口区和垦利县的东部。最后针对土地生态风险分布格局,提出了生态环境安全的政策建议及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62.
我国休耕制度实施的体制性障碍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的推进,体制性障碍已成为影响休耕制度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阻力。现行休耕制度试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休耕政策与农业补贴政策目标矛盾,降低了休耕制度的吸引力;产权界定与休耕预期收益模糊,抑制了休耕主体的积极性;休耕市场化补偿机制欠缺,阻碍了休耕地的维护和改善动力;休耕监督与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影响了休耕地的持续利用等。从休耕计划制定、休耕保障与技术相结合对休耕制度试点进行再思考,提出包括构建耕地保护计划与休耕计划的转换机制;推进多元化休耕保障渠道,稳定休耕农户预期;构建休耕推广路径,健全监督与养护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3.
基于EM38的滨海盐土剖面电导率原位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4.
国外剥离表土种植利用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表土剥离利用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保护优质土壤资源的重要途径。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都非常重视表土剥离工作,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与表土剥离有关的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等。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和总结归纳了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表土剥离的基本情况、组织管理模式和利用模式,并阐述了这些国家表土剥离的特征。归纳起来,这些国家采取的表土剥离组织管理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型模式、联合互动型模式和规划主导型模式;表土剥离利用模式包括原地利用和异地利用二种模式。这些国家表土剥离的特征主要有:一是目标综合化。各国开展表土剥离的目的从提高土地生产能力逐步延伸到保护耕地资源和改善环境;二是主体多元化。除政府外,第三部门、企业、个人积极参与表土剥离;三是资金明确化。保证金制度、复垦基金制度、政府拨款、社会捐款等保证了表土剥离的资金来源;四是技术规范化。许多国家制定了详细的程序、可采用的技术方法、验收标准等;五是实施法治化。各国的表土剥离工作都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六是空间分异化。主要表现为表土剥离空间尺度差异和空间关联性。在此基础上,该文归纳了中国表土剥离的模式,剖析了当前面临的难题,提出了发达国家表土剥离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土地系统内部结构的系统分析,应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在杭州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进行了土地利用动态规划.通过调整模型中的人口、经济发展指标等调控参数,得出了在未来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5种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并展望到2050年。  相似文献   
66.
    采用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结合浙江省1996--2005年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研究该区域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浙江省非农用地对农用地的捕获力呈逐年增强的趋势.土地利用整体上朝利用强度增大、广度增加的方向发展,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浙江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分别与土地利用生态位差值和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相关度最高;(3)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控制非农用地的外延扩展,增加农地转用的生态补偿,减小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差值能有效抑制农地的快速减少,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7.
在我国现有的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中,乡(镇)级规划是最基层的一级规划 ,但国家目前尚无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绘方面的技术标准.本文主要针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的底图规范和成图方法进行研究,认为编绘基于1∶2000地形图的同比例尺数字化土地利用现状底图是现阶段的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68.
农地整理中灌排沟渠生态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适当的农地整理沟渠设计,会导致生物栖息地环境退化,直接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解决农地整理中灌排沟渠的生态化设计技术,协调灌排沟渠的功能性、生态性和经济性,是未来农地整理急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环节。该文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以福建小湖镇项目区为例,提出了灌排沟渠生态化设计的原则和技术要点。项目区沟渠生态化设计的结果表明,农地整理中沟渠的生态化设计,关键是要把握好缓坡设计、混凝土与块石的结合、造型模板混凝土护岸、生态孔洞设置、深槽、复式断面、半生态混凝土渠道、膨润土防水毯渠道、改良的植生型防渗砌块渠道、动物脱逃斜坡与青蛙保育设计等10个技术环节;沟渠的生态化设计必须兼顾输水效率与生态功能;考虑青蛙等动物的保育,当渠深1.0?m,边坡垂直时,应当设置阶梯式生态板建造动物脱逃斜坡。可持续性评价表明,沟渠生态化设计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9.
钝顶螺旋藻Sp-J细胞经0.5%EMS和2.4kGy γ-射线诱变处理后,得到了一株藻丝长度比Sp-J长10倍、且能在用发酵40d的猪粪配成的培养液中良好生长的突变体[Sp-J(M)]。Sp-J(M)干藻粉的蛋白质、多糖、水分和灰分含量分别为51.2%、8.4%、6.8%和7.4%。  相似文献   
70.
土地整理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及其重建技术和工艺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前后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和活性有机质均发生明显变化;在已进行整理的农地中,从挖方到填方,土壤性状也有很大差别;采用不同的工程技术对农地进行整理后其土壤性状也有明显的差异.为保证整理前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笔者较系统地探讨了整理区土壤重建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以及培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