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木薯间作套种穿心莲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薯作为全球重要的薯类作物,既是热带地区粮食安全的保障,也是重要的淀粉工业原料。为促进木薯产业的发展,提高木薯种植比较经济效益,根据我区木薯间作套种中药材穿心莲在平南县的种植管理经验,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木薯间作套种穿心莲栽培技术,为木薯间作套种规范化栽培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2.
木薯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木薯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以提高木薯育种效率,为木薯品种选育奠定基础。采用13 份木薯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相关与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了11 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种质资源单株产量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NK-2、NK-6、NK-7、NK-10、NK-11、‘新选048’与‘华南205’之间的单株产量呈显著差异;单株产量与块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生物产量、最长薯长、主茎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干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的大小顺序一致,依次为:块根数、最长薯长、生物产量、主茎高度、叶保留高度、干物质含量、收获指数、地上部鲜重、淀粉含量、主茎粗、株高。由此表明,选育高产木薯需要关注的主要农艺性状有:块根数、最长薯长、生物产量、主茎高度、叶保留高度、干物质含量、收获指数等。  相似文献   
43.
不同药剂处理对受寒害木薯出苗生长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The rooting and growth of frozen cassava under different chemical treatments were studied.The result has demonstrated that disinfection effect could increase rooting rate and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of cassava seed stem and decrease the rate of mildew.The sportak treatment could generate better effect(rooting rate and seedling emergence rate were 63%,the mildew rate of stem was 28%).Among different rooting reagents,Genwang+lime treatment generated better effect on rooting rate and emergence rate of frozen cassava than these of other groups and control group.It was concluded from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ooting reagents on growth of seed stem that Genwang+lime treatment could promote elongation and growth of cassava significantly(the mean plant height of experimental groups inceased 8.58 cm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while paclobutrazol+lime generated the best effect on crassation of stem(the stem diameter of experimental group increased 0.4 cm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研究木薯叶片形态与光合特性、SPAD值之间的相关性,为木薯高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个叶形差异较大的木薯品种(系)为材料,测定不同叶位叶片形态指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SPAD值,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叶形对光合特性、SPAD值的影响.[结果]中间裂叶长度与光合生理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中间裂叶长度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6、0.981、0.810和0.816;木薯SPAD值与叶形指标、光合生理指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相同品种(系)不同叶位之间叶形指标和SPAD值均差异不明显,SPAD值在第6个叶位(最上部全展叶第23片叶)时较高;净光合速率值总体上随叶位从上到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木薯最上部全展叶第3~11片叶光合效率最高.[结论]木薯的中间裂叶长度越长,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值越大,品种(系)光合效率越高;保持木薯中上部叶片的光合作用功能对提高木薯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木薯成熟种茎多倍体诱导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品种SC205和新选048的成熟种茎为材料,利用秋水仙素对侧芽进行滴液法处理诱导多倍体,使用流式细胞仪鉴定木薯植株倍性,并通过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方法鉴定和分析多倍体、嵌合体和二倍体特征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诱变处理获得了木薯四倍体和嵌合体植株,四倍体和嵌合体植株与二倍体相比表现出最上部全展叶第1和第2叶叶形指数降低、叶片厚度增加,气孔密度变小,叶绿体数目增加,气孔长度、保卫细胞长度和宽度增大,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总量、SPAD值增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47.
以从国内外引进的5个牛蒡品种为试材,研究广西种植条件下不同牛蒡品种农艺性状差异,以及不同播期对"地皇早生"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肌大长"、"东京白肌"和"柳川理想"产量分别比对照种增加26.92%2、4.62%、19.91%,但"东京白肌"肉质根有分叉;适当早播可以提高牛蒡产量。该试验结果说明,"白肌大长"和"柳川理想"的产量、商品性较高,在广西以9月底至10月初播种为最佳。  相似文献   
48.
桂引薯9号是从浙江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引进,属弱感光型早熟红薯品种,株型半直立,中短蔓,结薯浅而集中,抗蔓割病;产量高、品质佳、口感粉甜,可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种植,春种夏收,夏(秋)种秋(冬)收,产量在26055-29565kg/hm2,高产可达64695kg/hm2。  相似文献   
49.
在不施外源硒和施用外源硒2种试验条件下,给食用木薯增施不同量的生物有机肥,研究土壤中总硒含量、硒形态、土壤理化性质、块根中硒含量及有机硒占比,探究增施生物有机肥对食用木薯吸收利用土壤中硒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施外源硒和施用外源硒的2种试验条件下,食用木薯增施生物有机肥后,土壤中水溶态硒、交换态硒、有效硒活化率、pH、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块根硒含量、块根有机硒占比均大于对照,其中水溶态硒、有效硒活化率、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块根硒含量均在600和900 kg/hm2 2个处理下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在不施外源硒和施用外源硒的2种试验条件下,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与有效硒活化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与有效硒活化率的正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上,食用木薯在种植过程中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中硒的有效性,促进块根吸收利用土壤中的硒。  相似文献   
50.
化学诱变筛选木薯抗寒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木薯品种SC8和SC124的组培苗带芽茎段为材料,进行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EMS与苯甲酰胺复合处理、硫酸二乙酯(DES)处理,确定其半致死浓度。再在4℃低温选择压力下,通过测定脯氨酸含量来鉴定植株抗寒性的变化,以获得抗寒突变体植株。结果表明:SC8的半致死处理为1.1%EMS、1.1%EMS 5mmol/L苯甲酰胺、0.9%EMS 10mmol/L苯甲酰胺以及0.4?S,SC124的半致死处理为0.8%EMS、0.7%EMS 5mmol/L苯甲酰胺、0.5%EMS 10mmol/L苯甲酰胺以及0.3?S;在SC8的0.3%EMS及0.3%EMS 5mmol/L苯甲酰胺处理中有可能获得抗寒性强的突变体,而对SC124通过降低温度或多次低温处理的方法增加选择压力,可望筛选到含抗寒突变株的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