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2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547篇
林业   916篇
农学   829篇
基础科学   671篇
  631篇
综合类   4758篇
农作物   654篇
水产渔业   438篇
畜牧兽医   2437篇
园艺   813篇
植物保护   290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491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334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707篇
  2013年   601篇
  2012年   637篇
  2011年   704篇
  2010年   704篇
  2009年   575篇
  2008年   603篇
  2007年   563篇
  2006年   472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本试验旨在研究性别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2.5岁、初重为(150.30±9.27) kg的健康麦洼牦牛,按性别分为2组,每组6头。试验牦牛在同一饲养条件下进行舍饲育肥,预试期为14 d,正试期为168 d。结果表明:1)在整个舍饲育肥期间,公牦牛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母牦牛组,第19周公牦牛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其余各周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牦牛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料重比有低于母牦牛组的趋势(P=0.080)。2)母牦牛组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公牦牛组(P0.05),其余养分表观消化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公牦牛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胴体重和净肉重有高于母牦牛组的趋势(P=0.078,P=0.058),而净肉率和屠宰率显著低于母牦牛组(P0.05),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相同舍饲育肥条件下,母牦牛具有更好的屠宰性能并且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更高,而公牦牛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42.
正2.4韭黄栽培的方式韭黄栽培方法各地不尽相同。南方和西北地区主要在露地进行,利用各种覆盖物(培土、草棚、盖瓦筒和草筒、秸秆、马粪、落叶等)加以覆盖,使韭菜叶或假茎不见阳光,从而形成韭黄。见于广东、福建的瓦筒覆盖黄化栽培、四川成都的草棚黄化栽培以及甘肃兰州的麦草黄化栽培,北方地区主要是保护地韭菜软化栽培(大拱棚、中拱棚、小拱棚和日光温室),现今普遍采用的是培土黄化栽培、黑色塑料薄膜覆盖栽培等。  相似文献   
43.
本试验旨在研究肝脏解毒酶对肉鸡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肝脏黄曲霉毒素B1(AFB1)残留的影响。选取1日龄AA肉仔鸡672只,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A、B、C、D、E、F、G),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A、B、C组饲喂基础日粮+10%正常玉米,D、E、F、G组饲喂基础日粮+10%发霉玉米,B、E组以1 g/3L的比例在饮水中添加肝脏解毒酶,C、F组以1 g/5L的比例在饮水中添加肝脏解毒酶,G组以500 g/t的比例拌料加入肝脏解毒酶。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发霉玉米能显著降低肉鸡前期的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35日龄血液中的葡萄糖和白蛋白水平(P0.05),显著增加35日龄肉鸡肝脏中的AFB1含量(P0.05);添加解毒酶对正常玉米组的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AFB1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添加解毒酶能提高发霉玉米组的生产性能,增加21日龄的血液中血糖、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0.05P0.10),显著降低肝脏中AFB1含量(P0.05);饮水添加高剂量解毒酶(1 g/3L)的效果要好于饮水低剂量(1 g/5L)添加和拌料添加(500 g/t)。因此,当饲粮受到霉菌毒素污染或有潜在污染威胁时,推荐在肉鸡饮水中以1 g/3L的剂量添加肝脏解毒酶。  相似文献   
44.
为探讨黄秋葵籽实的油用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选用24个在国内种植面积较大的黄秋葵品种集中种植,对其籽实中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黄秋葵品种干燥籽实中脂肪含量为6.750%~23.893%,差异较大;脂肪酸成分主要是亚油酸(37.83%~52.42%)、棕榈酸(25.99%~30.27%)、油酸(14.94%~25.66%)、硬脂酸(2.14%~4.19%);不饱和脂肪酸高于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45.
本实验室2014年从吉林省某地暴发严重腹泻的病羊群分离出肠道病毒(CEV-JL14)和小反刍兽疫病毒,表明这2种病毒在该次疫病的暴发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羊群中小反刍兽疫病毒与羊肠道病毒混合感染情况,本研究应用建立的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抗原的夹心ELISA试剂盒和检测羊肠道病毒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对采自吉林省和内蒙古地区的共计1 167份羊粪便分别进行检测,发现被检羊群存在较为严重的小反刍兽疫病毒与羊肠道病毒混合感染。羊群混合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和羊肠道病毒在国内外属首次报道,该发现为今后上述病毒引起的疫病的诊断、防治提供流行病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正竹鼠疾病预防主要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是保障动物安全的必要措施。恶劣卫生条件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因素,如饲养密度过大,笼舍内潮湿、阴冷、通风不良,粪便不及时清除,饲料霉变等都是导致竹鼠发病的诱因。因此,竹鼠饲养场应制定一个可行有效地综合防疫规程,就是要实行严格消毒,搞好食、舍、笼卫生,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免疫力,做好药物预防。  相似文献   
47.
中草药是一类兼有营养和药用双重作用的天然药物,具有成本低廉、作用广泛、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和无耐药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生产中。文章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及其在妊娠母羊和泌乳母羊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母羊日粮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云南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产业在全国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战略部署的推动下,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产业前期基础薄弱等因素所致,全省现有油茶林分总体产量、质量不高。本文针对目前云南油茶林分产量不高、质量低的问题,提出行间错位密植、矮化整形修剪、土壤管理、水肥管理等关键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9.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机械收获中大豆籽粒与机器脱粒分离部件之间的作用力、揭示大豆籽粒力学性能变化规律,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5个大豆品种进行了压破、剪切和顶破试验。选取含水率作为试验因素,针对不同的受力方向、加载速度、刀片角度、钢针锥度、压入深度等试验方式,获得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籽粒压破力、极限剪切力及硬度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函数关系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大豆籽粒压破力与受力方向有很大关系,压破力随加载速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含水率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极限剪切力随刀片角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加载速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含水率的升高而降低;压入深度在0.2~1mm范围内,硬度与压入深度无明显关系,硬度随钢针锥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含水率的升高而降低。研究结果可为改进大豆脱粒和输送装置、确定大豆最佳机械收获时间和其它工艺参数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0.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磷素下移及有效磷生态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磷素下移情况及其与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的关系,明确有效磷生态阈值对作物产量和农业生态安全有重要的意义。试验基于"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 30年定位试验,选取5个处理,即不施磷肥(NK)、施用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配施(MNPK)、MNPK处理施肥量的1.5倍(1.5NPKM)、氮磷钾化肥与玉米秸秆还田配施(SNPK),采集0~20、 20~40、40~60、60~80、80~100 cm土壤样品,分析有效磷含量,研究土壤有效磷垂直变化,并分析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与磷素下移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可提高有效磷含量,施磷量越高,有效磷含量增加越快;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15.7~24.7 mg/kg,磷素下移慢,可下移到40~60 cm土层;而有效磷含量大于55.6 mg/kg时,磷素下移速度显著增加,下移到60~80 cm土层,并且下移量更大。综上,磷素下移的深度受耕层有效磷含量的影响,潮土区土壤有效磷生态阈值为25 mg/kg,既满足作物高产对养分的需要,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为15~25 mg/kg时,控制磷的投入量;当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超出25 mg/kg,减少磷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