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5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林业   402篇
农学   221篇
基础科学   249篇
  220篇
综合类   1865篇
农作物   243篇
水产渔业   153篇
畜牧兽医   1068篇
园艺   407篇
植物保护   19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真菌毒素是一类由产毒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由于其种类多、毒性强、污染范围广的特点,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存在威胁。因此建立精准、高效的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对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免疫分析技术因其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和对操作人员要求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的检测。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伏马菌素B1等典型真菌毒素快速免疫检测技术,分析了各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并概述了其检测技术产品化,展望了今后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2.
为评价马铃薯中吡蚜酮残留引发的膳食风险。2016年-2018年开展了3年12地规范残留试验,构建吡蚜酮在马铃薯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并对我国一般人群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马铃薯样品使用2%乙酸乙腈提取,C18净化,外标法定量,UPLC-MS/MS检测。在0.01~1 mg/kg添加水平下,吡蚜酮在马铃薯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5%~85%,相对标准偏差为3%~8%。12地最终残留试验表明,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按有效成分225 g/hm2施药2次,最后1次施药后14、21 d马铃薯中吡蚜酮残留量分别≤0.018 mg/kg和≤0.012 mg/kg。膳食风险评估表明,吡蚜酮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1.633 9 mg/kg,风险商(RQ)为86.4%。马铃薯中吡蚜酮残留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同时测定柑橘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N-乙酰草甘膦?氨甲基磷酸(AMPA)和N-乙酰AMPA?样品经过0.5%甲酸水提取,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C18)净化, 利用水和200 mmol/L碳酸氢铵溶液(含0.1%氨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草甘膦及其代谢物在0.05~1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相关系数均大于0.99; 草甘膦及其3个代谢物在柑橘全果和果肉基质中3个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 70.5%~109.5%,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10.1%, 定量限为0.05 mg/kg?本方法的前处理样品无需衍生, 简便?快捷?高效?准确可靠, 可用于柑橘中草甘膦及其代谢物N-乙酰草甘膦?AMPA和N-乙酰AMPA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44.
2022年江西省饲料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饲料工业产值和产量稳步增加。本文系统分析了江西省饲料产业发展现状,充分论述了该省饲料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围绕江西省饲料工业“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全省饲料产业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建议。  相似文献   
45.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酵母多糖对哺乳犊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用56头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头(其中母犊6头、公犊8头)。试验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2、3g/(头·d)的酵母多糖,试验期60d,分别在20和60日龄时每组各屠宰4头犊牛,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VFA)、pH、氨态氮(NH3-N)及微生物蛋白(MCP)产量。结果表明:(1)在整个生长期内,各处理组犊牛瘤胃液pH及丁酸浓度、乙酸/丙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2)20日龄时,试验Ⅲ组犊牛瘤胃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Ⅱ组丙酸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60日龄时,试验Ⅲ组犊牛瘤胃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各组之间丙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Ⅲ、Ⅳ组TVFA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其中试验Ⅲ组最高;(3)20日龄时,试验Ⅲ组犊牛瘤胃NH3-N浓度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0日龄时各组之间NH3-N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上述结果,在犊牛日粮中添加2g/(头·d)的酵母多糖降低了瘤胃液NH3-N浓度,提高了MCP产量及TVFA浓度,增强了瘤胃内氨和蛋白质的利用,有利于犊牛瘤胃发酵状态的稳定。本试验条件下酵母多糖在0~60日龄犊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2g/(头·d)。  相似文献   
46.
为稳步推进沈丘县花生发展,同时兼顾玉米生产,在多方考察、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生产特点和机械化水平,本着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增加投入,提高效益的目的,从合理选用品种、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土壤处理、种子加工及精选、药剂拌种、适时播种、采用垄作带状播种、选用适当播种机械及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制定高畦垄花生、玉米套作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7.
本试验旨在比较扬翔华系杜洛克三元杂商品猪与培育所用素材美系杜洛克三元杂商品猪在生长性能方面的差异。试验选取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健康状况良好的杜洛克三元杂商品猪共479头,其中美系杜洛克后代三元杂商品猪366头,扬翔华系杜洛克后代三元杂商品猪113头,按相同饲养标准进行饲养管理,试验期间自由饮水,自由饮食,并进行仔猪初生重、断奶重等相关生长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扬翔华系与美系杜洛克后代三元杂商品猪的哺乳期生长性能(初生重、校正28日龄断奶重和日增重)与部分育肥期生长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 0.05)。与美系杜洛克后代三元杂商品猪相比,扬翔华系杜洛克后代三元杂商品猪的校正100 kg眼肌面积极显著提高了7.00%(P 0.01),而校正100 kg背膘厚显著降低了5.10%。总体而言,扬翔华系杜洛克公猪配种后代三元杂商品猪生长性能略优于美系杜洛克。  相似文献   
48.
正小蠹虫为害桃和樱桃可导致树体流胶病的发生。特别是在樱桃产区,小蠹虫为害已成为制约樱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小蠹虫的生活习性危害核果类果树的小蠹虫主要有两种,果树小蠹(Chapuis)和多毛小蠹(Murayama)。这两种小蠹虫一般都是一年发生2代,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萝卜ICE1密码子的使用特性,运用CUSP和Codon W软件程序分析萝卜ICE1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并与芜菁等10种植物ICE1、萝卜基因组样本及拟南芥等基因组密码子偏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萝卜ICE1密码子偏好以A/T结尾;根据RSCU值,确定萝卜ICE1高频密码子有12个;与萝卜基因组密码子相比,19个密码子的偏好性相同;与其他物种同源基因相比,密码子选择偏性存在差异;聚类分析中,基于ICE1编码序列的聚类结果比密码子使用偏性分析更能准确地反映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其他物种基因组密码子使用频率比较发现,同科物种(拟南芥、甘蓝)差异较小,与水稻差异较大,预示着萝卜ICE1在异源表达时尚需进行适当的改造和优化。萝卜ICE1密码子偏性分析为萝卜ICE1的异源表达及分子遗传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以油梨品系"RN-5"为试验材料,克隆出叶绿素a/b结合蛋白同源基因,命名为PaCAB1,其开放阅读框为777bp,编码25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表明,PaCAB1独自聚类成为一组,与其他21种物种CAB同源性相对较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在油梨果肉发育过程中,PaCAB1的表达量逐渐地缓慢降低,到S-III时期降到最低点,其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