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3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林业   125篇
农学   338篇
基础科学   42篇
  484篇
综合类   1810篇
农作物   283篇
水产渔业   93篇
畜牧兽医   387篇
园艺   343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奶牛稳产、高产,健康是关键。牛场兽医负责全群牛只的健康,其工作不仅仅是治病,更重要的是防病。1预防措施1.1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按奶牛养殖场的饲养规模,在四周应建围墙(网、栏),大门口应设外来人员更衣室和紫外线灯等消毒设备。还要建车辆消毒池,尺寸  相似文献   
42.
<正>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牧场规模逐步在扩大的同时,各个方面需要标准化管理的地方很多,如何管理好一个大中型的牧场,使之高效运转,提高经济效益,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养殖过程中  相似文献   
43.
以假单胞菌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亚硝酸盐单因子诱变处理,确定最佳诱变时间和剂量并进行复合诱变以获得低毒性菌株。对诱变后的低毒性菌株PB 1101和PB 0108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这2株诱变菌株在菌落形态、培养液颜色以及pH值上与出发菌株有一定差异,同时在蛋白质含量和种类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4.
本研究以2008年通过神舟7号运载火箭搭载的老芒麦种质为研究对象,以同批未诱变材料为对照,形态学变异研究表明航天诱变对老芒麦牧草生产性能相关指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生产性能评价获得3份产量高于对照的老芒麦优异种质SAG0304-8、SAG0304-6和SAG0304-10以及1份不育单株,为老芒麦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有价值的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紫外线消毒的机理,通过试验考察粪大肠菌群的灭菌效率与紫外剂量的关系、粪大肠菌群的复活和再生现象及紫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为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污水回用中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6.
47.
用紫外光对假单胞菌株进行诱变,以竹炭为载体,将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固定在竹炭上,用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处理间甲酚水样。考察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投加量和水样pH值对间甲酚去除的影响以及进水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去除间甲酚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相对于原菌株,菌株经紫外诱变后,生长周期缩短了6h。经紫外照射120s的假单胞菌可以在竹炭表面及内部孔隙形成明显菌胶团,诱变菌在竹炭上所成的生物量明显较未经诱变菌增加。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能有效地去除水样中间甲酚。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投加量和水样pH值影响到间甲酚的去除效果,pH值在4~6时,间甲酚的去除效果较好。20g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处理100mL初始浓度50,100,120,150,180mg·L-1间甲酚模拟水样42h,去除率依次为90.9%,76.4%,72.9%,64.6%和49.7%。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对间甲酚的去除能较好地符合零级反应方程。  相似文献   
48.
水稻极度分蘖突变体的分离和遗传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EMS诱变处理栽培稻粳灿89(Oryza sative L.indica JX89)种子,从M2代植株中筛选得到一株突变体,其植株形态表现为叶细、色淡、植株矮化和极度分蘖。在将近一年的营养生长过程中,分蘖总数达到2000多个,命名为极度分蘖突变体(Excessive tillering mutant)ext37.ext 37自交所得M3和M4代植株表现同一表型。突变体自交及其与JX89和丰矮占5号(FAZ-5)发杂交F1、F2代结果表明该突变为显性遗传方式,可能涉及两对等位基因。为了观察突变基因对下游基因表达影响的程度,取生长期44天的亲本JX89和突变体ext37的节间分生组织提纯细胞总RNA,进行基因表达谱差异显示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与亲本的基因表达模式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可能是处在上游调控基因的突变影响了下游许多基因的表达。目前有关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49.
太空育种,又称航天育种、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技术,通过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等诱变材料搭载到200~400km高的宇宙空间,利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宇宙空间特殊环境诱变因子的作用,使生物基因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太空环境的综合物理因素对植物或生物遗传性的强烈动摇和诱变,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突变种质材料和基因资源,选育突破性新品种,由此开辟一条植物育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0.
低能Ar+注入樱桃萝卜点点红种子后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樱桃萝卜点点红为材料,对低能Ar+离子注入其干种子后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发芽率、成活率与低能Ar+注入剂量的关系,对低能Ar+注入点点红种子后其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POD酶谱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低能Ar+注入都会引起种子发芽率、成活率及不同阶段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变异;在1×1017Ar+/cm2与3×1017Ar+/cm2剂量之间点点红种子的发芽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呈现出“马鞍型”曲线的变化趋势;成活率的变化规律与发芽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低剂量注入时,其POD活性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高剂量注入时,其POD活性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同工酶图谱中,POD在2.5×1017Ar+/cm2和3.0×1017Ar+/cm2增加一条酶带,且1.5×1017Ar+/cm2和3.0×1017Ar+/cm2高剂量注入时有缺失现象;酯酶(Est)在1.5×1017Ar+/cm2和3.0×1017Ar+/cm2剂量注入时酶带数增加,且变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