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林业   29篇
综合类   1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辽梨喀木虱在临夏地区的生活史观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临夏地区辽梨喀木虱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定点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辽梨喀木虱在临夏1 a发生2代,若虫共5龄,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以2龄若虫在芽腋、枝杈处固着越冬。应采用重点防治初出蛰的越冬若虫、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多样性等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2.
应用8种杀虫剂对槐花球蚧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槐花球蚧若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依次为2.2%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0.370 2 mg/L)>噻虫啉乳油(0.726 4 mg/L)>40%毒死蜱乳油(1.564 6 mg/L)>0.5%藜芦碱可溶性粒剂(3.409 7 mg/L)>5%桉油精可溶性粒剂(4.415 1 mg/L)>40%丙溴磷乳油(6.782 4 mg/L)>40%杀扑磷乳油(17.239 4 mg/L)>2.5%高效氯氟氰菊酯可溶性粒剂(22.300 3 mg/L)。  相似文献   
43.
太子山次生林区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路线调查和样地调查资料,鉴定记录到太子山次生林区昆虫物种计有13目131科507属682种。研究分析了10种不同森林类型中昆虫物种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E)、优势度指数(D)和相似性系数(J),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物种组成复杂多样的森林类型,其昆虫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而优势度指数较低;不同森林类型间昆虫相似性系数较低,其中高山杜鹃灌丛与其它森林类型间相似性最低。  相似文献   
44.
在椒园内设样地进行分级调查,测定不同病级花椒黑胫病所对应的产量损失,建立了感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Y=0.796 8+0.98x(R2=0.999 9)。依据回归方程及花椒生产实际情况,确定出花椒黑胫病的经济阈值为病情指数5.62,成灾水平因子为病情指数29.80;绝收水平因子为病情指数80.82。  相似文献   
45.
黄色粘虫板诱杀中国梨喀木虱成虫的田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色粘虫板诱杀中国梨喀木虱成虫试验结果表明:黄板悬挂高度和方向对诱杀中国梨喀木虱成虫有显著影响,黄板诱杀中国梨喀木虱的最佳组合为黄板距地面1.5 m、悬挂方向为南—北向。  相似文献   
46.
栎线小卷蛾的幼虫危害梨树的花和嫩叶,且种群数量逐年增大,已成为影响临夏州皮胎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害虫。通过对栎线小卷蛾幼虫为害皮胎果梨花的损失率进行研究,并根据近几年栎线小卷蛾幼虫防治技术推广应用实践,确定栎线小卷蛾幼虫防治指标,结果表明:皮胎果花蕾损失率与栎线小卷蛾幼虫虫口密度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关系,虫口密度越大,落蕾量越大;栎线小卷蛾幼虫防治指标为7头/100花。  相似文献   
47.
根据临夏州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和特点,在全面分析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落实目标责任,强化预防体系建设,突出预防为主,坚持依法治理,推行森林健康,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和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8.
梨喀木虱与异喀木虱混合发生区防治药剂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3类(生物剂、低毒、有机磷)8种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异喀木虱比梨喀木虱对药物的敏感性稍高,这也是田间异喀木虱种群小于梨喀木虱的一个原因。1.0%爱诺虫清3000倍液、20%梨虱霸乳油2000倍液、5%蚜虱净乳油1500倍液防治效果都在95%以上,1.0%爱诺虫清作为生物药剂,更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黄板对斑膜合垫盲蝽成虫的诱捕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应用黄板诱杀斑膜合垫盲蝽成虫,结果表明:黄板悬挂高度和方向对诱杀斑膜合垫盲蝽成虫有显著影响,黄板诱杀斑膜合垫盲蝽的最佳2个因素组合为黄板距地面3.0 m高、悬挂方向为东南/西北方向。  相似文献   
50.
异色瓢虫幼虫对云南云杉长足大蚜若虫的捕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研究了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云南云杉长足大蚜若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云南云杉长足大蚜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_a=1.028 9 N_t/(1+0.009 8 N_t)。根据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N_a=a·exp~(-b/N_t)计算出最佳寻找密度43.54头;在猎物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利用其捕食作用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用Hassell-Varley的干扰反应模型拟合为E=0.242 4P~(-0.398 5);分摊竞争强度与其密度的关系式为I=0.005 4lgP+0.679 6。利用Holling(1959)寻找效应(E)与猎物密度(N_t)关系式计算了寻找效应;利用HassellVarley(1969)模型和Beddington(1975)2种模型对异色瓢虫4龄幼虫寻找效应和自身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模拟,模拟方程分别为:E=0.748 7P~(-1.298 4)、E=1.021 3/(2.479 4P-1.479 4)和E=1.021 3/(0.01 N_a+2.479 4P-1.479 4),异色瓢虫对云南云杉长足大蚜的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及捕食者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