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林业   29篇
综合类   1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杀虫剂对斑膜合垫盲蝽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种杀虫剂对斑膜合垫盲蝽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毒死蜱EC 0.02%药液,2.5%高效氯氟氰菊脂SG 0.0013%药液,10%联苯菊酯EC0.005%药液,防治效果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2.
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的方式,进行1.8%阿维菌素乳油、10%啶虫脒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不同倍液对花椒棉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和7 d, 1.8%阿维菌素乳油对花椒棉蚜的防治效果最好,其中100倍的防效最高,分别为85.99%、90.05%, 200倍和300倍的防效次之。10%啶虫脒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在药后1、7 d均出现显著差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在药后1 d和7 d都显著低于以上两种药物。  相似文献   
13.
对临夏地区花椒绿绵蚧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定点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花椒绿绵蚧在临夏1a发生1代,若虫2龄,10月下旬以2龄若虫在花椒芽基、枝杈及枝条结白茧越冬。防治上应以初孵若虫为主,通过合理密植,改善通风条件,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多样性等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2010—2013年,在临夏市、临夏县、和政、康乐4县的国槐行道树及育苗基地设立30个调查、观测点,采用线路踏查和标准地调查为主,定点观察、室内饲养与复查、补查为辅的方式,鉴定出国槐病虫害38种,其中病害3种,虫害33种,其它有害生物2种。天敌昆虫26种。  相似文献   
15.
黄板悬挂方式对梨茎蜂成虫的诱杀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L16(45)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黄板悬挂高度、悬挂方向、黄板间距、距主干距离4个因素对诱杀梨茎蜂成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诱杀梨茎蜂都有显著影响,其中悬挂方向和距主干距离对诱杀虫量的影响极显著;黄板悬挂高度1.5 m,悬挂方向为东北、西南,黄板间距10 m,距主干100 cm时诱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云杉树叶象成虫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8种杀虫剂对云杉树叶象成虫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筛选出5种有效杀虫剂,开展了田间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药48h后,绿色威雷0.125%药液、10%联苯菊酯乳油0.05%药液、45%马拉硫磷0.1%药液和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1%药液,防治效果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选用8种药剂,对槐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h后40%毒死蜱EC 0.04%药液、0.5%藜芦碱SG 0.05%药液防治效果在95%以上,不污染环境,对天敌昆虫杀伤力较小。  相似文献   
18.
应用7种杀虫剂对吐伦褐球蚧初孵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吐伦褐球蚧初孵若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1.8%阿维菌素乳油>3%啶虫咪乳油>25%噻嗪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3.6%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1%杀扑噻乳油>95%机油乳剂。  相似文献   
19.
2008~2011年,在临夏州和政、临夏、广河、康乐和东乡5县21个调查点对皮胎果病虫种类及危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清了临夏州皮胎果主要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和天敌种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皮胎果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20.
在室内测定迭球螋(Forficula vicaria Semenov)成虫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 迭球螋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1959)型模型, 拟合的圆盘方程为 Na=0.993 6 Nt/(1+0.004 1 Nt); 根据汪世泽等(1988)提出的 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 Na=a ?exp(- bNt -1 )拟合, 求得日均最大捕食量176.9头, 最佳寻找密度92头; 利用Holling(1959)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关系公式 E=a/(1+aThNt ), 结果表明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利用Hassell (1969)模型 E=QP-m 和 Beddington(1975)模型 E=aT/[1+btw(P-1)]对寻找效应与迭球螋成虫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 拟合方程分别为: E=0.631 8 P -1.369 3 和E =0.738 4/(2.266 8 P -1.266 8), Beddington模型更好地反映了寻找效应与迭球螋密度之间的关系; 寻找效应与迭球螋密度和棉蚜密度之间的关系用Beddington(1975)模型 E=a/[1+aThNa+btW(P-1)]进行描述, 拟合方程: E=0.738 4/(2.266 8 P+0.004 04 Na -1.266 8), 寻找效应随迭球螋密度和猎物棉蚜密度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