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6篇
农学   13篇
  5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人工诱导鱼类雌核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雌核发育的原理、方法,综述了鱼类雌核发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成果、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雌核发育后代的鉴定方法,并对子代与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2.
利用电厂余热养殖淡水鲨鱼技术及疾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鲨鱼学名为苏氏园腹[鱼芒](Pangasiussuthi)俗称虎头鲨、八丁鱼,或八珍鱼,隶属鲇形目、[鱼孟]科、圆腹[鱼孟]属,有蓝、白、灰三种体色,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江河、湖泊中,是该地区的重要经济鱼类,也是人们喜爱的游钓和观赏鱼类,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食性广、耐低氧、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等优点。淡水鲨鱼体色鲜艳、肉味美、营养丰富,除了食用价值外,有些品种还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自1998年我国引进以来,因肉味鲜美可口、无肌间刺且氨基酸含量丰富,市场稳定,成为我国又一优良淡水养殖品种。我国北方电厂余热资源丰富,利用电厂余热水进行热带鱼类的养殖和越冬育苗培育是一项低成本、高产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能提早上市,满足北方的市场需求,丰富老百姓的菜蓝子。所以,利用电厂余热进行淡水鲨鱼的工厂化或半工厂化高密度温流水养殖潜力巨大,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43.
为探索桃采后褐腐病的新型非化学农药防治手段,研究了不同用量葡萄籽油处理(体积分数分别为0.5%、0.1%、0.05%、0.01%)对桃采后褐腐病的抑制效果。将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终浓度:5×104 cfu/mL)和不同体积分数的葡萄籽油于PDB培养基中25℃下共培养24~96h,然后调查病原菌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情况。结果表明,当葡萄籽油体积分数≥0.05%时,其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00%。以打孔法人为模拟接种褐腐病菌(浓度:5×104 cfu/mL)至桃子上,随后接种不同体积分数的葡萄籽油,25℃下贮藏6d后调查褐腐病斑大小。结果表明,当葡萄籽油体积分数≥0.05%时,其在桃子体内对褐腐病斑的抑制率在50%以上,而且0.1%和0.5%的葡萄籽油用量对褐腐斑的抑制效果相当;当体积分数为0.01%时,葡萄籽油对病菌孢子萌发及桃褐腐斑的抑制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将0.1%定为葡萄籽油抑制桃褐腐病菌的最佳用量。自然条件下,在1℃冷藏21d后,经0.1%葡萄籽油处理过的桃子发病率为20.0%,化学药剂戊唑醇处理过的桃子发病率为18.7%,而空白对照组发病率为45.5%,表明0.1%葡萄籽油的防治效果(56.0%)接近化学药剂防治效果(58.9%)。同时,对葡萄籽油处理过的果实进行了果实品质参数测定,包括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葡萄籽油处理过的果实品质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说明葡萄籽油在防治桃采后褐腐病方面具有代替化学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44.
正织纹螺(Nassarius),俗称麦螺、白螺、海丝螺、海蛳螺、割香螺、甲锥螺,是织纹螺科所有种类的统称,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蛾螺总科[1-2],喜欢生活在柔软的底质上,适应能力很强,遍布于世界各海区。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共有织纹螺286种[3]。织纹螺味道鲜美,是包括我国在  相似文献   
45.
放线菌Ⅲ-61和A-21对蔬菜枯萎病和灰霉病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为了明确拈抗性放线菌Ⅲ-61和A-21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实用价值,并为其后续的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对其在蔬菜枯萎病和灰霉病上的抗病活性进行了研究。其活菌体的抑菌活性检测采用平板对峙法;菌体代谢物的活性测定利用摇瓶发酵后经微孔滤膜过滤制备无菌发酵液,然后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对菌落扩展的抑制,用稀释药液凹玻片静置培养法测定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温室防病试验采用盆栽接种法。结果显示,两菌株的平板菌落对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带宽达17.5—20.9mm;27℃,120r/min摇瓶培养6d的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好。其稀释倍数≤5的无菌滤液处理后经120h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仍达76.5%-100%。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00%;100倍稀释液对孢子萌发后的芽管具有致畸作用,使其顶端膨大或呈粗栉齿状而不再继续伸长;平板对峙培养中受抑病原菌菌落边缘的菌丝细胞壁崩解,原生质体外泄,表现出溶菌现象;其4倍稀释液对黄瓜枯萎病的温室盆栽防效分别为65.15%和60.61%,对番茄和辣椒灰霉病的防效为62.49%-89.76%。此研究结果表明这2个菌株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桃树红叶病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我国首先研究报道的新的病毒病害。近年来,随着我国桃树种植业的不断扩大,桃树红叶病有进一步扩散和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桃树生长及桃果品质,对我国桃产业的发展构成了很大威胁。就桃树红叶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生、危害、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就未来的研究和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7.
总结了海水鱼类能量收支的研究现状,包括海水鱼类能量收支研究的方法(开放式和封闭式),以及盐度、温度、体重、日粮水平和饵料种类等不同因子对海水鱼类能量收支的影响,并对海水鱼类能量收支的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在150 mmol ? L-1 NaCl胁迫下含铵态氮、硝态氮和硝酸铵(氮素浓度均为3 mmol ? L-1)的营养液培养的番茄幼苗生长、细胞超微结构、根系活力和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硝态氮处理叶片细胞出现伤害现象,而硝酸铵处理未见明显变化。铵态氮处理细胞超微结构明显发生破坏性变化,盐胁迫下,其伤害加剧。NaCl处理下,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的植株生物量和根系活力均显著下降,其中硝酸铵处理的植株生物量和根系活力维持最高。NaCl胁迫下3种氮素形态处理的植株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下降,其中硝酸铵处理的Pn和Tr要明显高于其他氮素处理。NaCl胁迫下,硝态氮处理和硝酸铵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均明显上升,而铵态氮处理显著降低。综上,盐胁迫下,硝酸铵处理下番茄幼苗可维持较好的细胞超微结构、根系活力和较高的光合作用,维持较高的生物量,从而维持较高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49.
从黑龙江省漠河多年永冻土层采集的冻土样品中分离的拮抗菌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MH71,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本研究主要以无菌滤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菌株MH71的最佳产抗菌物质培养基及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运用Minitab软件,通过Box-Benhnken试验及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菌株产抗菌物质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和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MH71产抗菌物质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36.6 g/L、牛肉膏3.2 g/L、NaC1 1.33 g/L、葡萄糖14 g/L、蛋白胨7 g/L、MgSO4 0.4 g/L、K2HPO4 0.8 g/L、GaGO3 8 g/L.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起始pH 7.0、接种量3%、装液量100 mL/500 mL、发酵时间为72 h.在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菌株MH71的活菌数达到了2.1×109 CFU/mL,芽孢数为1.2×109 CFU/mL,同时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能力较优化前提高了37.4%.  相似文献   
50.
为了明确自主分离的天然抗真菌活性产物——纳他霉素产生菌A01和A02与已知纳他霉素产生菌的遗传相似性,采用RAPD技术对这2株菌和3个产纳他霉素的标准菌株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筛选出的7个随机引物对5个菌株的PCR扩增共得到154条清晰稳定的DNA条带,其中同源性条带86条,多态性条带68条,分别占总条带数的55.8%和44.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7个多态性条带,得到了丰富的DNA指纹图谱。所得数据经NTSYS pc 2.10e软件聚类分析,表明5个菌株间的遗传距离为0.0991~0.4738,其中A02与其它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均较远。结合前期的分类研究结果,确证了菌株A02为新的纳他霉素产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