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四川省部分地区分离到6株鸡艾美耳球虫株,为了掌握这些虫株对11种常用抗球虫药物的耐药性情况,采用笼饲试验法(鸡体试验法),以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POAA)、病变记分减少率(RLS)、相对卵囊产量(ROP)和抗球虫指数(ACI)4项指标对结果进行综合判定。结果表明,6株鸡艾美耳球虫对癸氧喹酯、拉沙洛西钠、盐酸氯苯胍和莫能菌素为轻度耐药及以上;对尼卡巴嗪、二硝托铵、氯羟吡啶、马度米星铵和甲基盐霉素为中度耐药及以上;对复方磺胺氯达嗪钠均为重度耐药及以上。6株鸡艾美耳球虫四川株对11种受试药物均不敏感,且对大部分试验药物表现为中度或重度耐药。  相似文献   
42.
本综述针对近几年国内兔球虫感染流行情况与防控技术做介绍和分析。2010年以来,各主要养兔省份的球虫流行病学调查均有见报道,大部分调查揭示目前国内养兔行业的球虫病的流行情况仍然十分严峻,感染率居高不下,特别是3月龄内的幼兔。而在防控兔球虫病的抗球虫药使用现状和疫苗研究方面,亦有较多相关报道。目前兔球虫病的防控虽然还是以抗球虫药为主,但抗球虫药使用前景不容乐观,研发和使用兔球虫弱毒活疫苗将是未来防控兔球虫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43.
冷害是采后果蔬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对果蔬的贮藏品质及商品价值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综述冷害对采后果蔬叶绿素含量及果蔬褐变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旨在为采后果蔬冷害的深入研究与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为了阐明低、中、高不同剂量的3种硝化/脲酶抑制剂及其组合处理对宁夏灌淤土土壤氮含量及其转化的影响,探讨筛选出适宜当地的硝化/脲酶抑制剂组合及其浓度,为其进一步在生产实践中合理施用提供参考,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16 d后,与对照单施尿素相比,不同剂量的3种硝化/脲酶抑制剂及其组合使得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了18.38%~34.80%,其中中剂量和高剂量的DCD(双氢胺)和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组合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相比对照下降30%以上;中剂量和高剂量的DCD和DMPP组合处理其硝化抑制率分别为31.73%和34.82%;DMPP与HQ(氢醌)组合处理降低土壤铵态氮消耗速率效果最佳。综合考虑,2个硝化抑制剂组合处理DCD和DMPP采用中剂量为宜,而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组合可选用HQ与DMPP组合处理,且以高剂量为宜。  相似文献   
45.
刘丽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321-9323
[目的]探讨沙地人工植物群落的演变规律,进一步认识花棒对沙地的改良效果。[方法]于2009年对毛乌苏沙地不同生长年限的人工花棒林进行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等的调查。[结果]花棒人工林随着沙地植被的演替,植物种数增加,群落结构具有复杂的垂直成层现象,逐渐由多年生的灌木、半灌木结构演变为以草本-半灌木结构为主的植物群落结构。不同发育时期的花棒人工植被对土壤养分的作用不同,在0~30 cm土层中,有机质、速效钾、全氮、水解性氮、全磷、有效磷含量都表现为:35年生群落〉19年生群落〉7年生群落〉3年生群落〉流动沙丘,且各养分含量都表现出随土层加深而明显下降的趋势。[结论]花棒人工林随着沙地植被的演替,群落组成趋于丰富,结构趋于复杂。随着改造时间的延长,花棒人工植被对土壤养分的积累作用可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46.
优质牧草杂交狼尾草的利用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狼尾草(Pnnisetum amerieanum×P.purpureum)是一种优质、高产,多年生的牧草。杂交狼尾草还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能力和造纸性能,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植物资源;因此文章对杂交狼尾草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利用方面进行概述,以期对杂交狼尾草的进一步合理利用和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噻虫啉在土壤和稻谷中的残留情况。[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480g/L噻虫林悬浮剂在水稻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在稻谷上的最终残留量。[结果]吉林、湖南和广东2年3地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药浓度为315g/hm^2时,噻虫啉在水稻土壤中半衰期为0.1~0.5d。在有效成分为315、210g/hm^2的剂量条件下,施药2~3次,测得稻壳最终残留量低于7.830mg/kg,糙米最终残留量低于0.1mg/kg。[结论]综合多方面因素,按照推荐剂量210g/hm^2处理,建议我国噻虫啉在水稻上的MRL值暂定为0.1mg/kg,安全间隔期为7d,施药次数不超过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