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2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1356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323篇
基础科学   677篇
  1388篇
综合类   5301篇
农作物   91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43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436篇
  2013年   504篇
  2012年   572篇
  2011年   642篇
  2010年   557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220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9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旱地玉米冬小麦大豆轮作秸秆带状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选地、施肥、选择轮作模式、整地、土壤消毒、春覆秆、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及后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旱地玉米、冬小麦、大豆秸秆带状覆盖轮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2.
基于3 a连续冬小麦-夏玉米覆膜轮作试验校准和验证AquaCrop模型的适用性,模拟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分析了覆膜措施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效果。结果表明:关中地区(以武功、宝鸡和西安地区为例)年平均温度呈逐年递增趋势,温度增加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宝鸡、西安和武功,增温速率分别为0.20、0.12℃·10a~(-1)和0.09℃·10a~(-1);降雨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减少幅度大小依次为西安、宝鸡和武功,减小量分别为3.59、3.23 mm·10a~(-1)和2.64 mm·10a~(-1)。AquaCrop模型在关中地区表现出了良好的适用性,可以较好地模拟连续覆膜条件下作物的产量指标、水分利用和生长的动态变化,冠层覆盖度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介于1.1%~15.3%,生物量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RMSE介于0.626~2.540 t·hm~(-2),土壤贮水量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RMSE介于12.6~47.4 mm。模拟研究表明,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武功、宝鸡和西安地区的夏玉米生育期均呈逐年缩短趋势,特别是1980s以来,减少幅度达2.76、4.82 d·10a~(-1)和5.94 d·10a~(-1);在不同的降水年型下,覆膜处理产量均高于裸地处理,且其变异系数较小;在干旱气候条件下,覆膜处理依然可以获得一定的籽粒产量,与裸地处理相比,覆膜处理表现出了较好的稳产效应。同时,覆膜处理有效减少了玉米苗期土壤表层蒸发(平均减少7.6 mm),从而在土壤中保蓄更多的降雨;覆膜处理虽然增加了土壤耗水量,但其通过保蓄土壤水分,稳定作物产量,有效提高了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因此,关中地区旱作覆膜可以有效适应当地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干旱气候,具有较好的增产稳产效应。  相似文献   
43.
在庄浪县通化镇韩湾村进行了旱地冬小麦黑膜微垄穴播播期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播期9月29日,适播期9月26日—10月1日,较当地露地最佳播期晚7 d左右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44.
为明确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Verticillium Dahliae Asp-f2 Like,简称VDAL)对冬小麦旗叶面积、花后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8和2018-2019年两个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冬小麦品种藁优2018为材料,在河北藁城设置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种子包衣,并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春三叶(倒四叶)露尖(S3)、春四叶(倒三叶)露尖(S4)、春五叶(倒二叶)露尖(S5)、春六叶(旗叶)露尖(S6)以及孕穗期(SB)叶面喷施VDAL和全生育期不喷施VDAL(S0)6个处理,以不包衣且不喷施为对照(CK),分析了VDAL对小麦旗叶面积、花后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4和S5处理显著(P<0.05)增加了旗叶的长或宽,从而增大了叶面积。S4、S5和S6处理可以维持旗叶花后较高水平的净光合速率。各喷施处理的籽粒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CK相比,两年间S4处理的籽粒产量均显著(P<0.05)提高,2018-2019年,S5处理的穗粒数和籽粒产量也显著(P<0.05)提高。综上,采用VDAL种子包衣,并于春生4~5叶龄喷施VDAL,可以增加旗叶面积和旗叶花后净光合速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5.
选取近年来在陇中半干旱区种植表现较好的10个小麦品种(系),对其产量、WUE、抗旱指数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以评价各品种(系)的抗旱性及最佳种植区域。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各参试品种(系)的株高均增加。陇中4号和陇中1号的倒伏面积较大,分别达32.6%、40.7%。产量以中麦175在灌水量3 000 m~3/hm~2处理下最高,为5 531.0 kg/hm~2。经分析鉴定,抗旱指数3级的品种(系)有陇中5号、CA13012、200833-3和200917-2。综合产量、WUE、抗旱指数及倒伏面积,适合降水量350~550 mm区域种植的品种(系)为陇中4号、陇中5号、CA12003、陇育10号、200707-2-2,适合降水量350~650 mm区域种植的品种(系)为CA13012、200833-3、200917-2,适合降水量在450~650 mm区域种植的品种(系)为中麦175。  相似文献   
46.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66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66号以S98514-1-2为母本、贵35选19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过连续9 a的定向选择而成。在2015 — 2017年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6 628.8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3.25%。该品种株高78.20 cm,平均穗长7.90 cm,千粒重44.55 g,容重811.00 g/L,粗蛋白(干基)132.6 g/kg,降落数值233 s,湿面筋286.0 g/kg(以14%水分计),粉质质量指数101 mm,评价值57,硬度69.80,小麦粉灰分4.7 g/kg 。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混合菌表现中抗,成株期对条中34号表现中抗,对条中32号、条中33号、中4-1、 G22-14、G22其他和混合菌表现免疫。转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主要适宜在天水市和陇南市的川区种植。  相似文献   
47.
冬小麦新品系陇育0914的126个株行系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生物性状鉴定,再用聚丙烯酰胺电泳凝胶(A-PAGE)技术对陇育0914醇溶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醇溶蛋白A-PAGE图谱的变异与田间生物性状的穗色、株高和蜡质层有关,而田间生物性状的叶耳色、护颖、颖肩和颖嘴的变异在图谱上并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8.
曹虹 《河南农业》2020,(7):36-37
为了进一步探索顶苗新(4.23%种菌唑+精甲霜灵微乳剂)防治小麦苗期病害防治效果、田间用药量及对小麦安全性、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筛选出农业生产中最经济有效的实施方案,从而指导农业生产,2018年10月,笔者在慎水乡刘冢村小李庄村民组李红利的冬小麦田做了如下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9.
为探究小麦花后早期增温对其旗叶和籽粒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黄淮海南片主栽小麦品种安农0711和烟农19为试验材料,通过在小麦花后0~10 d搭棚覆盖PO薄膜方式进行人工模拟增温(增温1~ 3 ℃),测定分析了花后早期增温后小麦旗叶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和籽粒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相比,增温显著降低了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 CAT和POD活性,增加了旗叶胞间CO2浓度和MDA含量,加速了旗叶衰老,使籽粒长度、宽度、厚度和千粒重均下降,安农0711和烟农19的粒重降幅分别为5.43%和7.34%。这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花后早期增温不利于小麦旗叶光合和抗氧化作用,加速旗叶衰老,抑制籽粒发育。  相似文献   
50.
文章通过总结前人对曲周县冬小麦的研究,总结曲周县冬小麦春季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上述问题做出有相应的春季管理技术指导。发现曲周县冬小麦存在化肥过量施用,一次性追肥而不是按苗情分阶段追肥和追施磷肥不合理等现象。因此,根据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指导:避免过量施肥,降低成本;分苗情分阶段追肥灌溉,尽量避免一次性追肥;避免追施磷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