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林业   39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3篇
  59篇
综合类   420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207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杀线虫真菌Sr18发酵液对松材线虫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r18真菌是一株自主分离获得的具有广谱杀线虫活性的生防菌。为探明该菌的杀线虫作用机理,以松材线虫为靶标,借助场发射高分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1/2浓度的Sr18发酵液小分子活性组分处理后的线虫及未处理的正常线虫进行了超微观察。高分辨率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小分子物质对松材线虫头部、体壁和尾部均有损伤,并观察到内容物外溢的现象。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线虫表皮和体腔分离,细胞核受损严重,形状不规则,粗面内质网核糖体聚集,线粒体空泡样变,肌纤维受损。这些现象从形态结构角度证实了该发酵液小分子活性成分对线虫的损伤是整体性的毒杀作用,排除了表面触杀的机制。这为进一步揭示Sr18的杀线虫机理以及线虫生防制剂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为探明草除灵作用的生理机制及其胁迫下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耐性差异机制,以浙大619、浙大622为试验材料,对苗期油菜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草除灵,采用生理生化分析方法、叶绿素荧光技术和超显微技术,探究草除灵对甘蓝型油菜苗期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5 g·L~(-1))的草除灵对2个油菜品种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当草除灵浓度大于5.0 g·L~(-1)时,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油菜生长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加,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值显著下降,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加剧,活性氧积累增多,叶绿体、线粒体等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受损,且浙大619的抗草除灵胁迫能力高于较敏感品种浙大622。因此,本研究明确了草除灵对甘蓝型油菜安全性的影响,这对该除草剂的田间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采用蘸根方式外源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油菜素内酯(BRs)处理刺槐幼苗,研究刺槐苗在盐胁迫条件下生长、光合及叶绿体结构的变化,为盐碱地造林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1年生刺槐苗为研究对象,用不同质量浓度(0.1,0.3,0.5mg/L)BRs对苗木进行蘸根处理,然后经100mmol/L NaCl胁迫处理50d后,以未添加BRs和未进行盐胁迫处理的刺槐苗为空白对照(CK1),以未添加BRs只进行盐胁迫处理的刺槐苗为胁迫对照(CK2),观测分析苗木的形态和水分生理指标、光合色素、基础光合参数和叶绿体超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CK1相比,CK2的苗高/基径和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P0.05)降低,比叶重显著(P0.05)增加,盐害指数显著(P0.05)上升;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显著(P0.05)下降,叶绿素a/b有所上升;叶片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均有所下降,气孔限制值(Ls)上升;叶片叶绿体超显微结构遭到破坏,叶绿体排列松散,形态肿大,嗜锇颗粒减少,类囊体片层松散,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与CK2相比,外源添加BRs的各处理苗高/基径增大,除0.1mg/L BRs处理外其他处理的比叶重均有所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上升,盐害指数显著(P0.05)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上升;刺槐叶片Pn提高,0.5mg/L BRs处理可以增加盐胁迫刺槐苗叶片的Gs,并维持一定的Tr、Ci和WUE;通过观察叶片叶绿体结构,发现0.5mg/L BRs处理能够使盐胁迫刺槐苗维持一定的叶绿体数,保持叶绿体结构的完整和类囊体片层的紧密度,增加嗜锇颗粒数目,维持叶绿体基本功能。【结论】盐胁迫刺槐幼苗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而BRs蘸根处理能够使刺槐幼苗在盐胁迫下维持一定的光合作用,提高苗木的耐盐性,其中以0.5mg/L BRs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4.
双氧木脂素E(haedoxane E)是从杀虫植物透骨草Phryma leptostachya L.中分离出的一种对多种农林害虫和卫生害虫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本研究以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为供试昆虫,对双氧木脂素E对其幼虫杀虫作用部位进行了初步研究。电镜观察表明,双氧木脂素E对东方粘虫幼虫体壁肌具有致毒作用,能使肌细胞发生明显病变,细胞核皱缩变形,染色质浓缩,线粒体肿胀、大面积空泡化,肌质网扩张,肌原纤维排列紊乱,胞质内出现大量多泡体。酶活力测定结果也显示,双氧木脂素E能不同程度抑制Na+-K+-ATPase和Ca2+-ATPase活力。因此推测双氧木脂素E是一种作用于东方粘虫肌肉组织的肌肉毒剂。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甘蔗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和光合速率的影响,明确氮素影响甘蔗光合作用的细胞学机理,为甘蔗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GT11、ROC22和GXB9为试验材料,在温室内进行桶栽试验,设低氮、中氮和高氮3个施氮水平,即分别施用0、150和300 kg/ha尿素,于伸长期取叶片样品分析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面积、比叶重和叶绿体超微结构,并测定光合速率.[结果]3个甘蔗品种叶片的SPAD和叶面积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GT11和ROC22的比叶重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下同),GXB9的比叶重在中氮水平最低.GT11在高氮水平下叶绿体超微结构正常;ROC22在中氮水平下叶绿体数量最多,但基粒片层数量显著少于高氮水平;GXB9在中氮水平下叶绿体数量最多,基粒片层与高氮水平时无明显差异.GT11和ROC22的净光合速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GXB9净光合速率在中氮水平最高.[结论]甘蔗光合速率与叶绿体数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基粒片层数量密切相关,且均受甘蔗品种和施氮量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雄蚕益肾方对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症(late-onset hypogonadism,LOH)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退役种鼠(40周龄)+复合情志刺激+孤养"方法,建立LOH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睾酮组、雄蚕益肾方组(雄蚕组),另设立正常对照组(8周龄),药物干预4周,末次给药后24 h处死动物,检测血清睾酮水平、睾丸指数,分别以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变化与超微结构。结果 模型组、睾酮组、雄蚕组之间睾丸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H大鼠睾丸组织出现曲细精管结构紊乱,精子大量减少,睾丸间质变少等病理变化以及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大量线粒体水肿等超微结构改变,雄蚕组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均得到改善。结论 LOH大鼠可出现睾丸组织器官水平和细胞水平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雄蚕益肾方可能能通过改善其病理变化和睾丸间质细胞超微结构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7.
应用离体叶片点滴接种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孢子悬浮液并进行电镜观察,研究小麦及其近缘种属叶片上病斑型的发生特点及病、健组织细胞内部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麦相同发育阶段的离体叶上病斑型的变化仅与其自身抗病性遗传表达有关。小麦病斑的反应型变化过程,随时间在品种、叶位、不同发育阶段间存在差异,叶肉病变细胞中细胞器结构及功能完好的为14.3%,变化的为28.6%,解体和功能丧失的为57.1%;小麦近缘种病斑的反应型不随时间改变,仅在种属间存在差异,且叶位间的差异不显著,大赖草病变细胞中细胞器结构及功能完好、改变和丧失的均为33.3%。  相似文献   
48.
In previous studies, we observed dystrophic alterations in muscle of 48‐day‐old sea bass fed imbalanced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and vitamin E diets.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pathological process associated with oxidative stress, a histological study was performed by feeding 14‐day‐old sea bass larvae with microdiets containing different ratios of DHA/vitamin E (1/150, 5/150 and 5/300) for a period of 21 days. Larvae fed diet 1/150 showed no lesions in contrast to larvae fed diets 5/150 and 5/300 where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muscle lesions and 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 (TBARS) content was observed. Semithin sections revealed focal lesions consisting of degenerated fibres with hypercontracted myofilaments and extensive sarcoplasm vacuolization affecting both red and white muscle. Ultrathin sections of degenerating muscle fibres showed diffuse dilatation of sarcoplasmic reticulum, disorganized myofilaments and autophagic vacuoles containing myelin figures and dense bodies. Additionally, some macrophages were observed among injured fibres as numerous satellite cells. Results from the study agree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previous work, proving the pathological potential of free radicals in sea bass larvae musculature. Moreover, high vitamin E inclusion could not completely protect cell membranes from free radicals action.  相似文献   
49.
宿根矮化病菌对甘蔗品质及茎、叶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 RSD)是由Leifsonia xyli subsp.xyli (Lxx)引起的,是目前世界所有植蔗地区危害性极大的病害之一。本实验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健康植株为对照,感染RSD植株为处理,观察和测定RSD侵染甘蔗引起的蔗株农艺性状、蔗糖分以及茎、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感染RSD种茎的出苗率比对照减少2.94个百分点;株高比对照下降28.85 cm;茎径比对照减少0.28 cm;节间长度比对照减短3.50 cm;单茎重比对照低0.36 kg。(2)感染RSD植株的蔗糖分低于对照0.9个百分点(绝对值)。(3)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感染RSD植株茎、叶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表明,叶片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及茎细胞内的细胞器及细胞核都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与健康叶片相比,叶绿体变形,叶绿体基质片层大部分消解,基粒结构消失,叶绿体外膜和内膜剥离。线粒体形态异常,有的肿大、内嵴模糊,严重者内嵴消失并空泡化,仅剩未被消解的残骸;细胞核形态变为不规则,核膜破裂,染色质分布不均匀,呈降解状态。在感染RSD甘蔗茎维管束导管细胞内积累有大量的电子致密物质,细胞壁有不同程度的溶解和断裂,这可能和RSD病原细菌侵染有关。以上结果表明:RSD侵染甘蔗后,可能导致光合效率下降,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能力降低,从而导致甘蔗品质和产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50.
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祝璟琳  邹芝英  李大宇  肖炜  韩珏  杨弘 《水产学报》2014,38(11):1937-1944
为了解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后各组织的病理变化,运用革兰氏染色和电镜负染技术对一株从自然发病的尼罗罗非鱼上分离的无乳链球菌进行形态观察,采用组织切片和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对患病尼罗罗非鱼的肝脏、脾脏、肾脏、脑、心肌、骨骼肌、肠、鳃等8种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探讨该病的致病机理。结果显示,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负染后透射电镜观察多数细菌呈链状排列;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是各内脏器官的广泛充血、水肿、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严重的细胞坏死;超微病理显示,大量球菌侵染脾脏等内脏组织,破坏细胞结构和各种细胞器;细胞界限模糊,细胞核畸形,线粒体肿大,嵴断裂,溶解;粗面内质网肿大、核糖体脱落;细胞质空泡化严重;心肌和骨骼肌纤维断裂、紊乱、肌节长短不一;肠微绒毛排列不整齐、长短不一;眼中有纤维性沉积。研究表明,无乳链球菌能造成尼罗罗非鱼全身性组织器官损害和炎症反应,尤其是肝脏、脾脏、肾脏和脑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最后导致鱼体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