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22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81.
本文对苏北南部沿海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天津厚蟹(Helicetridenstientsinensis)、红螯相手蟹(Sesarmahaematocheir)和日本大眼蟹(Macrophthalmusjaponicus)四种常见蟹的眼、肝、肌和卵组织以及中华绒螯蟹和天津厚蟹蟹苗的蛋白和LDH、ANEA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种蟹的蛋白和同工酶具明显的物种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两种蟹苗的蛋白和同工酶酶谱在谱带数量、迁移率及酶活性上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82.
本文基于抽样调查获得的2014全年江苏省沿海刺网渔船的生产数据,对江苏刺网不同马力渔船生产习惯,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不同马力渔船生产时间有一定差别,多数渔船主要生产时间均在伏季休渔结束后;小马力渔船不仅伏休后出航率较高,年底出航也保持较高水平。江苏刺网渔业整体生产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年初1—3月出航船数处于全年最低水平;清明节后、伏休前4—5月,出现一个生产小高潮;休渔结束后出航船数为全年最高水平。不同马力渔船空间分布不同,小马力渔船外海水域分布相对较少,随着马力增大渔船生产水域往外海和往北方向水域生产的可能性更大。不同月份渔船空间分布不同,1—3月生产处于偏北、偏近海水域; 4—5月生产偏向外海,相对前期南北方向变化不大、仍处于偏北水域; 8―9月偏近海和北部水域; 10—12月向南和外海移动进行生产。另外分析渔船的生产能力与马力之间的关系发现,渔船马力大小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关系式为CPUE=5.3428e~((0.0062′Power)),该结果可以为江苏刺网渔船捕捞强度的评估提供重要参考。最后基于研究结果,针对刺网渔船时间和空间上的生产特征提出了相应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83.
刘勇  程家骅 《水产学报》2017,41(8):1223-1236
为研究和认识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和海洋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实验依据2000年4个季度大面积定点底拖网的调查数据,利用海洋生态学研究常用的多样性指数,采用聚类的分析方法和空间投射的图示方法,对东海中、北部及黄海南部海域底层渔业生物多样性季节间的分布变化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归纳,探讨了生物数量和重量季节变化不统一的可能原因,并分析了多样性与生物重量和数量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各季站点均可分成多样性水平高、中、低3个类群,各类群呈点、线和块状分布,且呈现中心、夹层和外层分别由高、中、低多样性类群构成的"三明治"结构或组合。各季"三明治"结构分布可能与渔业资源的生理周期洄游活动相关,结构中心水域可能对应多数渔业生物洄游活动主要范围。各季均出现高、低多样性类群直接相联、多样性呈现空间上跳跃性变化的水域,这些水域的资源生物量普遍相对较低,但一般都是毗邻生物量相对较高水域,其分布范围与毗邻相对高生物量水域的绝对生物量水平呈负向关系。春、冬季各类群对应生物平均重量和数量等级一致,而夏、秋季则不一致,这可能与各季渔业生物产卵、生长、补充等不同生命周期过程相关。不管重量还是尾数,多样性指数随生物量增加而下降的情形均多于增加的情形;多样性指数随生物尾数增加的正向关系明显高于与生物重量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384.
根据2003-2006年每年秋季(9月下旬)在东海北部的渔业资源和温盐度同步调查资料,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底层温盐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东海北部秋季小黄鱼主要分布在大沙、长江口和江外水域.小黄鱼索饵群体主要出现在暖水控制区及其边缘水域:暖水区底层水温22~25℃,底层盐度31.5~33.0;暖水边缘区底层水温14~21℃,底层盐度33.0~34.0.长江口水域是当年生索饵群的主要出现水域,呈高温低盐特征;江外、舟外、沙外水域是隔年生索饵群体的主要出现水域,为低温高盐特征;混合索饵群主要出现在水温和盐度均偏低的南黄海和大沙水域.长江冲淡水和东海暖水势力较强的年份,小黄鱼的分布面较广且CPUE值较高;长江冲淡水中心水温高于25℃的年份,小黄鱼在其影响范围内出现率较高;在黄海冷水团控制的南黄海水域,水温和盐度偏低的年份,小黄鱼的CPUE值也较低.东海北部秋季小黄鱼当年生群体主要在长江冲淡水控制的高温低盐的近海海域索饵;隔年生群体由于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主要在低温高盐的外海水域进行索饵.  相似文献   
385.
渔业资源管理正在由过去的单一物种管理向生态系统管理转变,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ecosystem-based fisheries management, EBFM)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而定义和确定一个合适的生态系统是实施EBFM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2014―2015年4个季节的大面调查数据,根据渔业生物分布的水温、盐度、水深和经纬度等因素的季节特征,通过聚类方法把渔业生物划分出不同的生活习性偏好群,并就各类群对水文环境的偏好、空间分布和组成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EBFM的实现提供一个生态系统划分方法的探讨。研究结果发现,调查海域的渔业生物可以分成5个类群,类群1为处于南部近海深水的高温、高盐水域的鱼种;类群2为南部外海深水的偏高温、偏高盐水域的鱼种;类群3为北部近岸浅水的偏低温、低盐水域的鱼种;类群4为中部偏近岸非深非浅水的中温、中盐水域的鱼种;类群5为北部近海偏浅水的低温、偏低盐水域的鱼种。从类群物种对水温偏好角度来看,类群1的水温偏好明显偏向暖水,而类群5相对偏冷水,类群4属于暖水和冷水偏好同时并有类群;类群2和3的物种数量均相对较少,且均无冷水种,而后者相对偏暖,前者相对偏冷。从空间分布特点来看,类群空间呈块状分布,各类群块状之间有相连、包含、穿插等组合形式;各类群重心分布四季变化特征差异显著,类群3、4和5,四季洄游起点与终点比较接近,洄游路径趋于完整的闭环;而类群1和2,四季洄游起点与终点相差较远,不能形成完整洄游过程。从类群结构及组成来看,类群1在春、夏季的优势种分别为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和大管鞭虾(Solenocera melantho);类群2在春、冬季的优势种分别为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日本海鲂(Zeus faber),夏、秋季的优势种均为刺鲳(Psenopsis anomala);类群3情况相对复杂,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除夏季外均处于优势,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在春、夏季为优势种,而黄鲫(Setipinna taty)在秋、冬季为优势种;类群4和类群5均只有1个优势种,分别为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另外,本研究还提出研究对象在调查水域范围内的数据是否完整的检验方法,以及不同类群相对稳定的比例结构与生态功能之间的联系等探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