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4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17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为探究斑点叉尾鲖BPI1抗菌肽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实验提取斑点叉尾鲖肾脏RNA,根据BPI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方法克隆BPI1基因并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 TWIN1中。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 TWIN1-BPI1经原核表达,SDS-PAGE检测显示得到约为50 ku的融合蛋白,与预期结果相一致。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BPI1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克隆所得斑点叉尾鲖BPI1基因编码一条由22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等电点为9.07,属于BPI超家族,是稳定的亲水蛋白。亚细胞定位BPI1分布在线粒体(43.5%)、细胞质(30.4%)和细胞核(26.1%)中,表明BPI1可能在嘌呤和嘧啶合成以及能量代谢等过程中发挥信号转导、促进生长等重要作用。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β-折叠为主,三级结构呈棒状。同源性及进化树分析表明,实验所得BPI1基因序列与斑点叉尾鲖BPI抗菌肽基因的同源性最高,序列一致性为99.1%,进化树聚为一支,表明BPI1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在相同物种中的突变率较低,保守性较高,相同物种中其生物活性与个体间的差异关系较小。  相似文献   
332.
<正>2021年,我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达263.36万吨,位居淡水养殖品种第6位。然而,春夏交替季节小龙虾病害时有发生,“五月瘟”、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曹海鹏等,2014)、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马小荣等,2012)和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胡骞等,2020)感染引起小龙虾烂鳃、溃疡和肠炎等疾病是养殖中的常见病害。2022年6月初,四川崇州养殖的小龙虾表现为体形消瘦、体色加深、活力较差、螯足无力、断须且断面发黑、尾柄有水泡等症状,死亡率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333.
2016年4月,四川某鲈鲤(Percocypris pingi)养殖场流行一种以鳃、鱼鳔和内脏器官出血为临床特征的传染病。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患病鲈鲤全身多组织器官均发生明显的病理损伤,尤其是肝、脾、肾、鳃和肠表现为明显的出血、变性、坏死以及炎症细胞浸润。取病鱼组织匀浆滤液接种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 EPC),盲传3代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s, CPE)。将自然发病鱼组织匀浆滤液和细胞培养病毒液分别接种健康鲈鲤,实验鱼出现与自然发病鱼相同的症状,死亡率分别为60%和50%,而对照组未见异常。对经分离毒株ZLP160415感染出现CPE的EPC细胞制备超薄切片进行电镜观察,发现病毒呈弹状,长90~150 nm,宽40~60 nm;对自然发病鱼、人工感染发病鱼内脏组织和细胞培养病毒液进行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viremiaofcarpvirus,SVCV)的RT-PCR检测,均扩增出目的条带。基于SVCV糖蛋白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株(ZLP160415)属于Ia型。结合本次疾病的流行病学与病理损伤特点、病毒分离鉴定、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和透射电镜检查,确定此次流行病的病原为SVCV。  相似文献   
334.
斑点叉尾鮰肠套叠症和肠型败血症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斑点叉尾鮰肠套叠症是一种高发病和高致死的传染性疾病,为了对斑点叉尾鮰肠套叠症与危害大、死亡率高的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进行鉴别诊断,以达到生产上有效区分并防治这两种细菌性疾病的目的,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主要症状、耐药性和病原鉴定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阐明以上两种鲴鱼疾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35.
为实现草莓高效育苗,对传统草莓高架育苗过程进行优化,通过喷施赤霉素、保留所有子苗、调整施肥策略等方式,可提高草莓子苗繁殖系数1.2倍以上;通过一次性子苗引压,减少了劳动力投入和育苗成本,育苗成活率达到99%以上;通过子苗分级,进一步提升了生产种苗质量。  相似文献   
336.
为了探究添加黄梁木叶(NCL)与壳寡糖(CO)对甘蔗梢青贮发酵饲料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无添加(对照,CK)、15%NCL、30%NCL、CO、15%NCL+CO和30%NCL+CO。青贮210 d后结果显示,NCL处理显著降低了饲料pH值(P<0.05)、非蛋白氮和氨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了乳酸、乙酸、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P<0.05)。有氧暴露7 d后,NCL处理组的pH值显著降低(P<0.05)、非蛋白氮和氨态氮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而粗蛋白含量在NCL和CO处理下极显著增加(P<0.01)。此外,NCL处理还极显著增加了乳酸含量(P<0.01)。30%NCL、15%NCL+CO和30%NCL+CO处理显著提高了(P<0.05)甘蔗梢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综上所述,NCL和CO的添加对甘蔗梢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都有积极的影响,其中以15%NCL+CO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37.
目的 近年来,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冬春季流行一种体表形成明显溃疡的疫病,本研究旨在明确其病因。方法 从眉山东坡区和洪雅县采集病料,采用病原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患病鱼进行研究。结果 溃疡组织压片观察到大量直径10~30 μm、长丝状且分支较少的菌丝体;组织病理学上,肌纤坏死、溶解,炎性细胞浸润,病变组织中分布大量由上皮样细胞、纤维细胞及位于中央的菌丝体组成的霉菌性肉芽肿;六胺银染色(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ramine,PASM)发现,霉菌性肉芽肿中央的菌丝体呈黑色。病变肌肉组织基于侵入丝囊霉菌Aphanomyces invadans ITS基因的特异性PCR检测为阳性。以葡糖糖/蛋白胨(Glucose and peotone,GP)琼脂分离培养得到的霉菌纯培养物(BW1、BW3)在灭菌池塘水过夜培养12 h后,形成原孢子囊,符合侵入丝囊霉菌属特征;两株分离霉菌ITS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与侵入丝囊霉菌ITS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64%与99.46%,在系统发育树上与侵入丝囊霉菌聚类为一支。结论 确定大口黑鲈冬春季溃疡病是侵入丝囊霉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338.
为探明不同类型农药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农药被使用后其中重金属在土壤和蔬菜中的累积风险,从市场采集54个常用农药制剂品种并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农药制剂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其使用安全风险。结果表明:农药制剂中存在一定量的重金属,其中Cr、As、Cd、Hg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2、3.23、0.78、0.85和3.43 mg/kg;在非Cu/Zn农药制剂中,Cu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22 和18.1 mg/kg;每种农药中检出重金属元素在3~7种;在Cu制剂中有较高含量的Zn,而在Zn制剂中伴随有较高含量的Cu和Cd。农药制剂中Zn-Cd、Cr-Pb-As、Hg-As的含量显著相关,来源具有同源性。在农药使用当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约5.74 × 10?8~5.46 × 10?5 mg/kg,其中施用杀虫剂后Cr、As、Hg及施用杀菌剂后Cu、Zn、Cd在土壤中的增量相对高于施用其他类型农药,但相比中国国家标准 GB15618 — 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由农药使用带来的土壤中重金属的年累积量可忽略不计;相比未喷施农药的对照,施用噻森铜5次,可使白菜中的Pb含量显著增加,施用丙森锌3次和5次均可使白菜中的Cd含量显著增加,但Cd、Pb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最高含量约为限量值的20%和10%,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339.
解读我国与欧盟在双壳贝类食品安全管理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了我国与欧盟在贝类养殖海区划型、养殖过程监测、贝类卫生要求、贝类流通途径、要求以及贝类溯源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旨在为完善我国贝类安全生产法规及管理体系,改善贝类食品安全现状,突破欧盟出口禁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40.
为了筛选对土壤中镉(Cd)钝化效果好的生物质炭种类,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炭(MSBC)、水稻秸秆炭(RSBC)、稻壳炭(RHBC)、花生壳炭(PHBC)、厨余垃圾炭(CWBC)及小麦秸秆炭(WSBC)对杂交稻浙优18(ZY-18)和常规稻浙粳96(ZG-96)吸收、转运和积累Cd、Zn的影响。结果表明:ZY-18籽粒Cd含量显著高于ZG-96,而Zn含量则相反,前者Cd/Zn比显著高于后者。与对照相比,不同生物质炭均降低了ZY-18籽粒中Cd的含量,降幅在29%~56%之间,其中RSBC处理降幅最高;MSBC和WSBC处理ZY-18籽粒中Zn含量分别降低了18%和16%;除WSBC处理外,各生物质炭处理均降低了ZY-18籽粒Cd/Zn比,降幅在28%~51%之间;各施炭处理对ZG-96籽粒Cd、Zn含量及Cd/Zn均无显著影响。水稻籽粒中Cd含量与Cd的根-茎转运系数(TFS/R-Cd)显著相关,Zn含量则与Zn的茎-籽粒转运系数(TFG/S-Zn)显著相关;ZY-18的TFS/R-Cd是ZG-96的1.8~2.9倍,而后者的TFG/S-Zn是前者的1.6~2.3倍;施炭处理ZY-18的TFS/R-Cd降低了33%~40%,ZG-96的TFG/S-Zn则增加了38%~57%。施炭处理土壤有效态Cd和Zn分别降低了38%~91%和53%~96%,pH值提高了0.4~1.6个单位,有机质增加了26%~65%,全氮、碱解氮、全磷及有效磷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研究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对Cd、Zn的吸收和转运存在差异,对生物质炭的响应也有所不同;施用生物质炭可显著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有机质及养分含量,降低土壤Cd有效性及特定水稻品种对Cd的吸收、转运和籽粒Cd/Zn比,其中RSBC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