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79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2篇
  38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01.
在室内用喷雾法测定了6株绿僵菌对东亚飞蝗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其致病力强弱与菌株种类和接种剂量有密切关系,菌株对东亚飞蝗的致病力由强到弱顺序为MA3>MA4>MB6>MA6>MA5>MA11。接种MA3菌株的孢子浓度在1.0×108个/mL情况下,对4龄蝗蝻的LD50为4.46d。用不同剂量的MA4菌株的孢子油悬浮剂涂抹法接种4龄蝗蝻,发现其LD50仅为15.39个/头。另外,观察发现,MA3菌株具有很强的2次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302.
为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放牧强度植被反射光谱与植被参数和蝗虫密度的关系,使用地物波谱仪于2015年和2016年对5个放牧梯度,共20hm~2样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植被地上总生物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关系为y=0.034 8+0.002 9x(R~2=0.645 5,P=0.000 2),蝗虫密度与NDVI线性关系为y=0.067+0.013x(R~2=0.415,P=0.006)。对其进行冗余分析(RDA)发现,植被地上总生物量、植物高度、糙隐子草生物量是蝗虫数量和NDVI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植被地上总生物量是显著性影响因子(P=0.001)。在不同放牧强度下蝗虫密度与草地NDVI显著相关(P0.05),随NDVI增大而增多。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放牧区蝗灾遥感监测和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地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3.
对卡死克 5 DC不同施药方式的防蝗效果进行了评价。田间试验表明 ,采用卡死克 5 DC8~ 1 0 m L/6 6 7m2进行超低容量喷雾具有较好的防蝗效果 ,一周可达80 %以上 ,并持续上升至第 2 1天 ,药效维持在 95 %左右 ;毒饵法处理防蝗效果较差 ,采用 1 0 m L/6 6 7m2 处理药后第 2 1天才达到最佳防效 80 .94% ,可在低矮稀疏植被条件下尝试使用  相似文献   
304.
刺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下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不同雨量条件下刺槐林地土壤水分下渗过程,得出不同雨量下的土壤水分下渗深度即稳定渗深。阐述了降雨量、前期土壤水分含量和下渗历时与水分下渗深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5.
刺槐林分材种出材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槐林分经济材、大径坑木、废材随林分平均年龄变化呈幂函数相关,随林分平均直径、林分平均高变化呈直线相关。柱材与小径坑木随林分平均年龄、林分平均直径与林分平均高的变化呈J型,小规格原木变化呈反J型,幂函数预测模型适用于废材预测,直线型预测模型适用于经济材、大径坑木预测。各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相对系统误差小于±2.61%,相对均方差小于10.22%。林分材种出材率表可以应用于生产实践,也可用于计算林分工艺成熟龄。  相似文献   
306.
为揭示黄土高原刺槐造林引起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群落变异与其功能间的相关机制,以采自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流域的草地土壤(简称草地菌剂)和35 a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根际土壤(简称刺槐菌剂)作为菌剂,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接种处理(刺槐菌剂:CH;草地菌剂:GL;不接菌剂的对照:Non)下刺槐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植株生长状况、菌根侵染率、土壤酶的活性、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总球囊霉素及易提取球囊霉素的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植株相比,GL对刺槐植株生长无显著影响,而对侧柏植株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CH显著降低了刺槐植株的生长,而对侧柏植株则具有显著促生作用。(2)GL处理下刺槐根系丛枝侵染率较高;CH处理下侧柏根系丛枝侵染率较高。(3)GL增加了刺槐根际微生物量N以及侧柏根际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CH增加了刺槐根际微生物量N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侧柏根际微生物量C和球囊霉素的含量。(4)GL提高了侧柏叶片净光合速率、气...  相似文献   
307.
308.
草原蝗虫为害对高寒草原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以2004年为对照处理,发生蝗虫为害的2005、为害后的2006、2007年为试验处理,测定草原蝗虫为害对高寒草原生物量的影响。试验结果为:狭翅雏蝗(Chorthippus dubius)、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小翅雏蝗(Chorthippus fallax)等蝗虫对高寒草原植被生物量有严重影响,为害后的3年中,生物量总体降低;蝗虫为害当年,生物量减少125.67 g/m2,减少量占正常年份的33.87%,蝗害后第2年,生物量减少199.83 g/m2,减少量占正常年份的53.86%,蝗害后第3年,生物量有所增加,但与蝗害前相比仍有下降,生物量减少100.33 g/m2,减少量占正常年份的27.04%;禾本科受蝗虫为害影响最严重,与受害前比较,差异达1%水准;毒杂草生物量稍有上升,到2007年时达最高,分别增加12,9 g/m2,比蝗虫为害前增加了47.37%1、3.92%,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09.
为优化刺槐人工林施肥方案、提高集约经营的肥料利用效率,采用控制试验方法合理配比林木肥料。以1~3年生刺槐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因子(氮磷钾)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设计方法,对位于河南民权林场的窄冠刺槐幼龄速生丰产林进行连续3年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显著促进刺槐的胸径增长,2年增长幅度分别达186.67%、47.30%,3年生幼龄刺槐林最佳施肥处理平均胸径可达7.6 cm。二次回归检验表明,经过连续3年施肥,拟合方程的平方项和总回归项已达到显著水平,失拟检验逐渐失效,拟合方程向着有意义的方向发展。尝试模型转换后进行数据处理不成功,刺槐林地施肥的正交试验无法转变为其他模型处理。通过三因子二次正交回归试验拟合刺槐施肥回归方程有效,以此寻求刺槐人工林最优施肥方案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