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32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研究马岭河回水区水文参数和溶解态氮、磷营养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在马岭河丰水期(2016年9月)和枯水期(2017年2月份)进行分层采样,现场测定水体理化性质及实验室分析水中营养盐浓度。结果表明:水温夏季出现明显热分层:0~10 m为表水层;10~20 m为温跃层;20~50 m为底温层;pH值7.85~8.16,水体呈弱碱性,丰水期氧化还原电位(ORP)在底部出现负值。氨氮(NH_4~+N)、硝态氮(NO_3~--N)、磷酸盐(PO_4~(3-)-P)两期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18 mg·L~(-1)、5.77 mg·L~(-1)、0.07 mg·L~(-1),除PO_4~(3-)-P之外,NH_4~+N、NO_3~--N均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流域内非点源污染和底泥沉积物氮、磷营养盐释放是回水区氮、磷元素的主要补给源。  相似文献   
32.
基于化肥、农膜、农药、农业机械(柴油机械,汽油机械,电力机械等)等农业投入,根据其碳排放系数,准确核算贵州农业投入引起的碳排放。结果表明:2000年贵州农业投入的碳排放为710 141 t,2010年为936 636 t,总增长率为31.89%,处于缓慢增长状态;农业投入的单位耕地面积和农业人均碳排放强度增长趋于吻合,处于缓慢增长阶段;化肥使用导致的碳排放在整个农业投入的碳排放中始终占据绝对支配地位,农机总体使用量还很少,由其导致的碳排放所占比例十分有限和微小。  相似文献   
33.
选择具有温凉春干夏湿岩溶高原山地生态环境的毕节市鸭池示范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5 m分辨率的Spot 5遥感影像、1∶1万地形图、土地利用图等基础图件,对示范区进行了石漠化遥感解译,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情况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漠化土地中以灌木林地、其它林地、低覆盖度草地、陡坡耕地和裸岩石砾地等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较大。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性是导致石漠化发生程度差异的因素之一,石漠化治理不仅要实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还要结合示范区人口社会经济情况,提高土地的生产力,采取以坡改梯为重点的工程措施、以经济林种植为主的生物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4.
蔡广鹏  韩会庆  张凤太  郜红娟  朱建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4):122-124,130,295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利用绥阳县2000年、2005年、2010年3期ETM/SPOT影像解译获得的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估算了该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中植被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05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增加了22.87hm2,林地、牧草地分别减少了15.78,8.28hm2,植被碳储量2005年比2000年减少了2 945.11t;2005—2010年研究区耕地、牧草地分别减少26.28,4.09hm2,林地增加29.07hm2,植被碳储量2010年比2005年增加了1 786.17t。综上,该县植被碳储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且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等是影响该地区植被碳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基于农业投入的重庆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及减排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越来越成为世界上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基于农业投入的化肥、农膜、农药、用电量以及柴油5个方面碳源,测算了重庆市1996—2010年近15a的农业碳排放,结果表明:(1)近15a,重庆市农业投入的碳排放呈明显增长趋势,农业投入碳排放总量增长分为三个阶段:增长率下降的缓慢增长阶段、环比增长起伏的波动增长阶段和迅猛增长阶段。(2)近15a,重庆市农业投入的碳排放强度处于明显增长阶段,增长率达到120.32%;2007年以后碳排放环比增长与碳排放强度环比增长趋于吻合。(3)近15a,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导致的碳排放在整个农业投入的碳排放中始终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但呈下降趋势。农村用电碳排放所占比例仅次于化肥使用的碳排放,且呈增加趋势,由1996年的22.1%增加到2010年的38.69%。农膜、农药、农用柴油的使用导致碳排放量增加,但是在全年当中所占比例基本稳定。最后,立足研究结论,提出了未来重庆农业减排的措施,以期为重庆低碳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6.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对区域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合理安排岩溶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运用GIS技术,以贵州省麻江县为例,选用坡度、与河流距离、与公路距离、与城镇距离、土地资源和耕作距离等6个因子建立岩溶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麻江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区和中度适宜区分别仅占4.38%和8.96%,而低度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分别占45.48%和41.18%;高度适宜区和中度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公路、河流沿线以及城镇附近,这主要与便利的交通条件、充足的水源、平坦的地形以及城镇的吸引力有关。而低度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坡度较陡的山地,这与水源的不足、交通不便、远离城镇等有关。  相似文献   
37.
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及防治途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岩溶地下水资源是西南岩溶山区最重要的生活生产用水来源,也是西南岩溶地区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建设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分析西南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对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源主要来自城市经济活动、工矿开采及"三废"排放、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4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岩溶地区地下水调查及定位监测;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水环境保护意识;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攻关等相应的防治与调控对策,认为防治岩溶地下水污染的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38.
杨仕雄  陈果  谢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38-9840,9842
对安顺市龙宫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龙宫景区旅游经济环境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空间环境容量分别为57 879人次/d、47 174人次/d、10 502人次/d.而据调研数据得知,龙宫黄金周期间的游客接待量约为43 887人次/d,远远超出景区的空间环境容量,同时不断接近生态环境容量.基于此,提出促进龙宫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可能性对策.  相似文献   
39.
为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本文对贵阳市高雁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垃圾填埋场土壤重金属Cd、Pb、Zn、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67、49.72、1 025.44和122.96 mg/kg,均远高于土壤中的自然丰度。土壤重金属Cd、Pb、Zn、Ni污染主要来源于外源物质,其含量水平与垃圾组成和填埋量密切相关。该填埋场土壤质量对植物和环境具有潜在危害和污染。  相似文献   
40.
以香格里拉阳塘措为例,以"生态文明"为视角,就其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应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文化资源优势以及生态旅游的保护、游憩、教育、扶贫的综合功能,通过小面积、高质量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使区域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展示,独特的民族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以期对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