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62篇
  免费   642篇
  国内免费   556篇
林业   2984篇
农学   449篇
基础科学   464篇
  1178篇
综合类   5359篇
农作物   275篇
水产渔业   601篇
畜牧兽医   2200篇
园艺   309篇
植物保护   441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373篇
  2022年   426篇
  2021年   429篇
  2020年   482篇
  2019年   545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540篇
  2016年   644篇
  2015年   599篇
  2014年   803篇
  2013年   759篇
  2012年   859篇
  2011年   911篇
  2010年   834篇
  2009年   722篇
  2008年   784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457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为探索基于全波段冠层高光谱以及变换光谱的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的遥感估算方法,以2016、2017年冬小麦田间试验为基础,通过对冠层光谱和地上部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筛选拔节期、抽穗期的冬小麦冠层光谱、一阶导数光谱、对数变换光谱和连续统去除光谱对地上部生物量的敏感波段,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拔节期和抽穗期基于SPA算法的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估测模型,再与基于任意两波段组合的最佳归一化光谱指数、比值光谱指数、差值光谱指数和已报道光谱指数的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估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SPA算法较好地利用了全波段冠层光谱信息,并显著降低了光谱维度,不同变换光谱的地上部生物量敏感波段个数在4~14之间;(2)拔节期和抽穗期冠层光谱与地上部生物量的相关性高于开花期和灌浆期,各生育时期一阶导数光谱与地上部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优于连续统去除光谱、对数变换光谱和光谱指数;(3) 利用抽穗期一阶导数光谱敏感波段建立的预测模型和验证模型达到了较高的精度,其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8和0.87 t·hm-2,验证模型的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 0.84和0.69 t·hm-2,预测相对偏差为2.74。这说明,抽穗期是估算地上部生物量的最佳生育时期,且基于冠层一阶导数变换光谱,结合连续投影算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所构建抽穗期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模型具有最优的精度和预测能力,可用于地上部生物量的定量估算。  相似文献   
32.
森林生物量、碳储量是评价森林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及室内烘干称重等方法,研究了苏木山林场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以及乔木层净生产力、碳储量积累特点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平均木的生物量分别为26.41 kg、32.70 kg、107.81 kg;林分生物量分别为43.66 t·hm^-2、79.88 t·hm^-2、125.83 t·hm^-2;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之和分别为1.44 t·hm^-2、1.19 t·hm^-2、0.95 t·hm^-2;乔木层净第一生产力分别为2.56 t·hm^-2·a^-1、3.07 t·hm^-2·a^-1、3.40 t·hm^-2·a^-1,碳储量分别为22.20 t·hm^-2、40.55 t·hm^-2、63.80 t·hm^-2。苏木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储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各器官碳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根>枝>皮>叶。  相似文献   
33.
马正徐  童柳华 《绿色科技》2020,(6):174-176,203
以池州市某矿为例,结合矿山的基本地质环境条件对评估区的地质灾害的现状进行了评估。同时对评估区因建设工程活动可能引发、加剧及自身已存在地质灾害进行了预测,并结合灾害类型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评估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评估;评估区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适宜。  相似文献   
34.
35.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云南松幼苗生物量与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控水,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9个不同地理种源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形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比较了干旱胁迫下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以及根系形态在种源间的差异,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种源幼苗干旱适应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下,各种源云南松幼苗地径下降明显,苗高未发生显著变化,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多呈下降趋势,干旱胁迫并没有导致幼苗根生物量分配比和根冠比的增加,但根系长、比根长、根表面积和比根面积在干旱胁迫下增加显著。2)不同种源云南松幼苗地径、苗高、生物量及其分配比和根系形态在干旱处理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地径和苗高分别以西昌和双柏种源最大,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以双柏、西昌和册亨种源较高,察隅种源各器官和总生物量较低,但该种源具有最大的根生物量分配比和根冠比;会泽种源根长、根表面积、比根长和比根面积均最大。研究发现,在土壤水分限制条件下,云南松幼苗以根系形态变化代替根系生物量增加的策略来适应干旱,各种源云南松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响应的差异可能是由种源地理气候因子长期影响所形成的不同适应性策略所导致。经平均隶属函数值法初步评价了不同种源云南松幼苗对干旱适应性的强弱,结果显示,西藏察隅、云南会泽和四川西昌种源对土壤干旱的适应性较强,云南双柏、贵州册亨、云南云龙种源居中,而云南新平、永仁和禄丰种源适应性较弱。  相似文献   
36.
公共政策评估对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国已将公共政策评估纳入行政决策流程,作为公共政策出台和实施的前置条件。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实践探索远远超前于理论进展,但由于真正独立的第三方评估不可能存在,公共政策评估不可避免会受到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为提高评估质量和应用价值,指导和规范我国政策评估实践,有必要深化公共政策评估原则、标准和要点等核心基础理论研究。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应坚持公平与效率兼顾、事实与价值统一、超前与适用结合的基本原则。宏观政策评估标准体现政策稳定性、战略性、权威性,产业政策评估标准反映政策精准性、功能性、前瞻性,微观政策评估标准重视政策灵活性、规范性、参与性,改革政策评估标准关注政策实效性、系统性、整体性,社会政策评估标准凸显政策普惠性、渐进性、敏感性。公共政策供给决定政策质量和执行效果,应作为评估重中之重,强化政策供给过程、体系结构、目标、方案、工具、机制评估和政策影响预评估。政策执行评估聚焦执行过程合规性、执行问题诊断与修正、政策相关方协同性评估。政策效果评估围绕政策质量、效率、影响、有效性和问题反馈展开。  相似文献   
37.
紫花苜蓿是我国重要的豆科牧草,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而水分亏缺是影响其产量的主要逆境因子之一。通过大田试验对不同水分胁迫下紫花苜蓿的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土壤水分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响应参数影响显著(P<0.05),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逐渐降低,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逐渐升高,从而直接影响紫花苜蓿光合作用对弱光的吸收和转化效率。② 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紫花苜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气孔导度(Gs)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表明轻度水分胁迫下气孔因素是Pn下降的主要因素,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非气孔因素是Pn降低的主要因素。③ 当光合有效辐射(PAR)为1 200 μmol·m-2·s-1时,轻度水分胁迫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大于充分灌溉的WUE (P<0.05),表明适度水分胁迫可提高紫花苜蓿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④ 轻度水分胁迫与充分灌溉干草产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轻度水分胁迫能达到高产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
[目的]秋季低温冷害对晚稻生产不利影响极大,准确预警其出现对夺取晩稻高产稳产意义重大。[方法]釆用模糊数学知识原理研制田阳秋季低温冷害始现时段预警输出模型,选配适合于模糊事件秋季低温冷害初日出现时段的隶属函数,计算各预报因子隶属度,结合数理统计学知识,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警输出模型,作秋季低温冷害初日出现时段第一次预警;第二次预警,采用模糊数学并、交运算逻辑关系原理制作预警模型。[结果]第一次预警历史拟合率87.3%,第二次预警历史拟合率88.5%。试警四年,第一次试警正确三年,正确率75.0%,二次试警一年,试警正确。[结论]秋季低温冷害模糊数学预警输出模型,技术科学,方法易学易懂,历史正确拟合率、试警准确率结果理想。  相似文献   
39.
为了选育小粒大豆新品种,推动纳豆和芽豆(豆芽)产业发展,以日本小粒豆为母本,与创新种质合交98-106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了适宜作菜用芽豆原料的小粒大豆新品种合农113,2019年由黑龙江省审定推广。该品种子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百粒重12.2克左右;蛋白质含量40.50%,脂肪含量19.51%,可溶性糖含量7.2%;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50℃左右,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区域试验平均hm2产量2760.0kg,比对照品种绥小粒豆2号增产14.2%,生产试验平均hm2产量2749.7kg,比对照品种绥小粒豆2号增产13.8%。该品种的育成为发展特用大豆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小粒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40.
以美国、欧盟、尼加拉瓜农牧业生态补偿计划/项目为案例,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农牧业生态补偿制度存在于国家总体农牧业和农村发展框架内,与农牧业和农村发展政策保持一致。实施生态补偿的目标主要是补偿或避免农牧业生产的正负外部性,补偿农牧民为改善环境而作出的努力,通过补偿转移社会财产给农牧民等。农牧业生态补偿必须以设置基准线、客观地计算补偿额度为基础,生态补偿绩效要经过利益相关者之外的第三方的评估。在发达国家补偿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在发展中国家补偿资金则以跨国组织和基金会资助为主。通过生态补偿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及其景观,但是,由于贫困家庭参与能力弱,缓解贫困的效果一般。我国的农牧业生态补偿多为行业性计划或工程的形式,以固定价格补贴为主,存在补偿目标单一,补偿对象界定模糊,补偿效果评估滞后或缺省等问题。借鉴国外成熟的农牧业生态补偿经验,应在补偿目标多元化、明晰补偿内涵、实行第三方评估等方面完善我国农牧业生态补偿机制,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将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