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49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拔节期土壤施锌对小麦籽粒中锌生物有效性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张民  潘斐  刘琦  袁林喜  段增强  尹雪斌 《土壤》2018,50(6):1222-1228
本研究通过2012—2013及2013—2014两个年度的田间试验,在小麦(扬麦-16)的拔节期土壤施加高用量的锌肥,通过植酸/锌摩尔比法,对小麦籽粒进行了锌生物有效性评价,每公顷施ZnSO4·7H2O的量达到300 kg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小麦籽粒锌含量达到60 mg/kg以上,小麦籽粒植酸/锌摩尔比显著降低,植酸/锌摩尔比最大可降低至15以下,表明小麦锌强化后籽粒中锌的生物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2.
我国富硒农产品与土壤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硒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可影响人体健康并导致诸多疾病。通过富硒农产品补硒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本文从硒对人体的健康功效、居民硒的摄入量状况、土壤硒分布与作物硒吸收特征、富硒土壤研究现状、富硒农产品标准、富硒农产品中硒摄入量安全性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阐述了研制富硒土壤分类标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3.
积盐条件下土壤酸化过程的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求设施内土壤积盐酸化与露地酸化的区别,人为模拟酸化和盐基淋失(自然洗盐)过程,分析洗盐前后土壤酸度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洗盐使电导值、有效钙(A-Ca)、交换性酸(EA)、有效阳离子交换量(CEC)、活性锰(Ac-Mn)含量均显著降低,活性铁铝(Ac-Fe、Ac-Al)含量、盐基饱和度(BSP)保持稳定或显著增高,p H显著升高。洗盐前后,土壤的EA、Ac-Al和Ac-Fe均随着p H的降低显著增高,而Ac-Mn、CEC均随着p H的降低显著下降;在出现一定量EA以后,BSP随p H降低显著下降,表明积盐酸化与露地酸化本质相同。但在等量酸加入时,设施内积盐土壤耕层酸化更快,酸害更严重,且易积盐,在治理酸化时须避免引入更多的盐分,以防加重盐害。  相似文献   
34.
当前社会不允许错失生物质能源减排温室气体和促进地区能源、环境与社会发展天赐良机,也不能接受其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任何不良影响。本研究在总结能源植物土地利用坚持非粮和生态保护原则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土地利用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关系,认为大量土地撂荒、闲置和污染表明能源植物生产用地前景广阔。其次论证了我国应确立"以粮为纲、粮能并举"的土地利用方针,优化土地管理,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走保障粮食安全、发展能源和保护生态的多赢路线。最后确定了适宜于中国国情的可用于种植能源植物土地(宜能非粮地)的定义,讨论了宜能非粮地的污染超标、撂荒闲置、低等级、未利用、多用途增值和自然系统等非粮特征,将其分为宜能非粮耕地、宜能园地、宜能林地、宜能荒草地、宜能交通运输绿化用地、宜能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未利用宜能土地等7大类。据此建议进一步研究土地利用的非粮和宜能的相关具体指标,以确定宜能非粮地的分级、面积和分布。  相似文献   
35.
沙棘根次生结构与生态习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沙棘1a生根次生结构进行观察,发现其根具有皮层发达、木质部所占比例较小,导管和机械组织趋于简化等湿生植物根的结构特征,与其地上部分具有旱生植物的特征形成明显对照,说明沙棘地上地下部分的结构演化是不平衡的。在沙棘人工林营造中,应根据这一特征进行规划设计,才能提高造林水平。  相似文献   
36.
对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面积约70 hm2的试验区布设了68个观测点,测定了其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质地、容重、pH、电导率、速氮、速磷、速钾、有机质、微量元素等)。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pH变异系数为0.02外,其余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异系数范围为0.12~0.77,均属中等变异强度。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除微量元素Mn和Zn表现为纯块金效应外,其余土壤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均存在空间相关关系,其中表层土壤颗粒组成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空间相关距离最大,表现在全区均有相关性;其次,CaCO3含量和速效Fe的空间相关距离较大,分别为603 m和541 m;其余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距离范围为180~477 m。采用Kriging最优内插方法对未测点进行了估值,并绘制了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等值线图,分析表明其含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母质、土地利用方式、施肥、耕作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烤烟叶片腺毛发育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扫描电镜对烤烟叶片腺毛生长发育过程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腺毛发育进程不一致,长柄腺毛发育较短柄腺毛早;单细胞腺头腺毛和分枝腺毛在叶片成熟过程中,腺头开裂-溢泌-干缩-脱落的过程比多细胞腺头腺毛快:当叶片生长到定长时,长柄腺毛腺头颜色加深,表面开始皱缩并开裂,随后内含物从开裂处溢泌出来;叶片成熟时,腺头与柄连接处细胞开始萎缩,腺头细胞内含物全部溢出,并可观察到短柄多细胞腺头腺毛出现二次发育现象;叶片进入过熟阶段。腺头开始断折,分泌物大量干缩、脱落,或者整个腺毛从叶表脱落。  相似文献   
38.
可溶性盐对土壤pH测定的影响及消除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大量施肥的背景下,最近几十年农田土壤酸化速率加快,尤其是设施栽培体系土壤。在淋洗强度较弱的情况下,土壤可伴随有次生盐渍化现象,而可溶性盐的存在对土壤p H(H2O)(用水浸提土壤测得的p H)的测定有显著影响。由于p H是酸化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有必要深入探究农田土壤常见可溶性盐对p H(H2O)测定的影响。本研究中,为精确评估积盐农田土壤的酸化状况,以潮土、褐土、水稻土和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农田土壤尤其是设施土壤中常见六种可溶性盐(Ca(NO3)2、KNO3、Mg SO4、K2SO4、Ca Cl2、KCl)对土壤p H测定的影响;并以硝酸钾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四种消除可溶性盐对p H(H2O)测定影响的方法,这四种方法分别为:用石灰位代替p H(H2O);用0.01 mol L-1Ca Cl2浸提代替水浸提;先用模型计算出盐分对p H(H2O)测定的影响,然后从p H(H2O)中减去;用蒸馏水或50℃的50%酒精溶液将土壤中可溶性盐洗除后风干再测定p H(H2O)。结果表明:10 g kg-1可溶性盐的存在可使土壤p H下降0.09~0.87个单位,可溶性盐浓度及土壤电导率(EC)均与p H、△p H(p H的下降程度)之间具有显著的自然对数相关性。同种土壤,不同盐类对p H测定的影响程度不同,强弱顺序因离子组成和土壤类型而异,总体表现为硝酸盐和氯化物对p H测定的影响高于硫酸盐,氯化钙的影响程度高于钾盐及硝酸钙和硫酸镁,三种钾盐之间差异不明显;同种盐类,四种土壤受盐分影响的程度强弱顺序为:褐土水稻土潮土红壤。四种方法均可以减弱或消除硝酸钾对p H测定的影响,6.9 g kg-1硝酸钾施入土壤中可使土壤p H下降0.24~0.71个单位,消除影响后,硝酸钾仅可使土壤p H下降-0.38~0.19个单位。四种方法的简单有效程度为:石灰位0.01 mol L-1Ca Cl2浸提测定p H模型拟合计算洗盐处理。消除可溶性盐对p H测定的影响可以使积盐的农田土壤酸化评估更为精确,使土壤酸化风险预测更为准确,有利于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9.
基于GoogleMap和WebGIS的区域桃园施肥决策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的施肥策略,并结合桃树生长规律建立了基于目标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施肥决策模型,同时利用GoogleMap和WebGIS强大的地图服务功能,构建了一个实用化的区域桃园施肥决策系统。系统采用分布式B/S结构,在专题空间数据库和模型数据库支撑下,实现了数据维护更新,GoogleMap和GIS信息浏览查询,肥力评价与推荐施肥决策4个主要功能。系统所运用的施肥决策模型在北京市平谷区桃园进行了4 a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采用推荐施肥决策模型,平均增产27.5%,果实着色度、总糖、可溶性固性物和固酸比均显著提高,同时氮磷钾养分投入量分别降低33.5%,2.7%和9.6%。该系统探索了基于GoogleMap和WebGIS的施肥系统新模式,对区域养分管理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0.
水肥综合管理对减少滇池北岸韭菜地氮磷流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田氮、磷随地表径流向水体迁移,不仅造成化肥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还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针对滇池流域规模化韭菜生产施肥量大,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结合自然降雨与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不同施肥及田间沟渠利用方式下农田氮、磷的流失风险.结果表明,相对于化肥表施,合理的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以及化肥深施,可分别降低地表径流中总氮和总磷平均浓度53%和39%.施肥后1周为氮、磷流失的高风险期,随后其风险随时间延长而降低;通过小区间沟渠的改造,提高排水溢流口高度,控制径流在沟渠内滞留时间以及采用农田养分循环利用的回灌技术,可减少农田向环境水体输出总径流量的76%以上,并同时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