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3种湿地植物对农田沟渠水体氮、磷的消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施放化肥,农田氮、磷流失从而对周边水体产生一定的面源污染。为探讨水生植物种植对农田排水沟渠中流失氮、磷的吸附拦截效果,在农田沟渠内种植水芹Oenanthe javanica,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和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测定植物对农田沟渠内氮、磷营养物质的消减作用。结果表明:通过种植植物,沟渠内总氮去除率为56.18%~74.58%,铵态氮去除率为36.23%~59.33%,硝态氮去除率为34.35%~66.88%,总磷去除率为44.38%~76.35%;随水流路径的延长沟渠中氮、磷的质量浓度均呈递减趋势;随时间增加,沟渠内各采样点氮、磷质量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水芹、石菖蒲和刺苦草对农田沟渠中氮、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应用于湖泊及其周边等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中南丘陵地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有效防控茶园氮磷径流损失,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有机肥代替部分化学肥料、稻草覆盖等处理,研究其在减少暴雨造成的农田径流营养损失,从而减少农田氮磷对水体的污染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南丘陵茶园,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径流流失量较大,但稻草覆盖处理能有效减少径流流失,同时稻草覆盖对降低地表径流中的氮磷浓度也有显著作用,其中氮的降幅为24.32%~25.91%,磷的降幅为18.81%~19.23%;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并用稻草覆盖处理对茶叶增产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拟降雨(雨强7mm.h-1,连续降雨195min)对太湖流域花卉地径流中磷形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施肥,径流中各种形态磷浓度相对保持较稳定,不随时间而变化。生物可利用磷是磷流失的主体,占TP的57% ̄85%。施肥显著提高了径流中各形态磷浓度,尤其是生物可利用磷,其浓度由0.16mg.kg-1上升到0.73mg.kg-1,远高于水体允许临界值0.02mg.kg-1。施肥处理的径流磷流失量为8.22g.hm-2,是对照的3倍。避免雨前施肥可大大降低花卉地径流向水体输入生物可利用磷。  相似文献   

4.
通过模拟降雨(雨强7mm.h-1,连续降雨195min)对太湖流域花卉地径流中磷形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施肥,径流中各种形态磷浓度相对保持较稳定,不随时间而变化。生物可利用磷是磷流失的主体,占TP的57% ̄85%。施肥显著提高了径流中各形态磷浓度,尤其是生物可利用磷,其浓度由0.16mg.kg-1上升到0.73mg.kg-1,远高于水体允许临界值0.02mg.kg-1。施肥处理的径流磷流失量为8.22g.hm-2,是对照的3倍。避免雨前施肥可大大降低花卉地径流向水体输入生物可利用磷。  相似文献   

5.
冀南地区农田氮磷流失模拟降雨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农田氮磷养分流失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了研究冀南地区农田氮磷流失特征,本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大田试验的方法,测定施肥前后裸地农田地表径流与壤中流氮磷流失量,分析径流中不同形态氮磷的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与壤中流的产流存在明显差异,地表径流产流过程波动明显,壤中流流量变化较为平缓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在总径流量中的比例较小,两次试验分别占9.0%与13.1%;径流中氮素浓度在产流初期较高,随后迅速衰减,产流后0~35 min是累积氮流失量较快的时段;产流中可溶性氮的输出以硝氮为主,占累积流失量的71.0%~99.7%,且硝氮的流失极易受水文因素的影响;磷元素在径流中的含量较低,多以颗粒态存在,并且随着产流时间的延长,壤中流逐渐成为磷流失的主要途径;累积产流量与累积氮、磷流失量之间可分别用线性拟合与幂函数拟合,拟合优度分别在0.99与0.97以上,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冀南地区农田在降雨之后氮磷流失量巨大且呈现一定规律性,适宜氮肥施用量与控制产流前期养分流失是防控当地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化肥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由于科学施肥体系不健全导致肥料利用率偏低。目前,我国肥料利用率只有30%左右,氮、磷、钾肥分别为30%~35%、10%~25%、35%~50%。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了肥料资源严重浪费,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养分大量流失,污染了生态环境。据粗略估算,我国农田生态系统中,仅化肥氮的淋洗和径流损失量每年就达174万t。因此,提高肥料资源利用率,减少肥料资源浪费,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氮、磷的流失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介绍了有效减少氮、磷随降雨径流的流失的对策措施,包括控制降雨径流携带氮、磷进入水体,科学合理施肥,科学合理灌溉等,以期减少过量投肥,为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表管理与施肥方式对太湖流域旱地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太湖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其中农业非点源氮污染对太湖富营养化有着相当大的贡献,探明该地区农田土壤氮素随地表径流向水体迁移的形态与通量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太湖流域旱地氮素随地表径流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常规管理下典型旱地氮向水体迁移的年负荷为12.66kg·hm^-2左右,约占年施肥量的5.63%,其中硝态氮和颗粒态氮是径流损失的主要形式,分别约占总流失量的48.74%和38%左右。随着降雨的进行,NO3^--N浓度逐渐增大,而NH4^+-N浓度逐渐降低,氮向水体迁移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和秋季为氮高负荷季节,6~11月占全年氮输出总量的83.4%。地表覆盖和氮肥深施均能有效地降低氮流失量,其中地表覆膜、秸秆覆盖、肥料条施及穴施分别可降低60.3%、59.8%、50.1%、52.4%的氮流失。  相似文献   

9.
赣江下游水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赣江下游蒋巷镇水稻田示范基地设置径流监测点,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田生态系统地表径流中氮、磷养分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在连续多次监测期内,自然降雨条件下常规施肥水稻田地表径流中总氮、总磷平均含量为3.09、0.29 mg/L,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可溶性无机氮是水稻田地表径流中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尤其以硝酸盐形态的氮流失更显著;溶解态正磷酸盐是该区域水稻田土壤中磷流失的主要形态。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流失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见,施肥条件和降雨量是影响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针对赣江下游稻田氮、磷流失的特点需制定相应的氮、磷流失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一杨梅种植基地进行不同施肥方式对农业径流中污染物影响的研究,通过对径流小区的径流进行监测,分析优化施肥模式和常规施肥模式下,径流水中氮、磷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优化施肥通过使用控释肥,有效控制氮素释放速率,优化施肥模式下径流中氨氮和硝态氮浓度远低于原有施肥模式,径流中氨氮浓度降低17.4%-90.2%,硝态氮浓度可以降低17.8%-47.8%。改变施肥模式可以有效控制径流中总氮浓度。优化施肥模式对减少总磷径流流失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降雨强度、降雨时间是决定总磷流失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闽西北烟-稻轮作系统地表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明确福建省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烟-稻轮作系统中地表氮、磷流失情况,在连续3a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烟-稻轮作系统中地表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烟-稻轮作系统中氮、磷流失主要集中在上半年(烟季),而且氮、磷流失总量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与产流降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当地习惯施肥条件下,烟-稻轮作系统中氮、磷的流失量分别为4.71~14.86kg·hm-·2a-1和0.93~2.20kg·hm-·2a-1,流失系数分别为0.76%~1.27%和0.47%~1.71%。与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氮、磷的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25%~13.82%和8.82%~14.99%,流失系数分别为0.76%~1.43%和0.41%~1.54%。增施50%氮肥和增施50%磷肥的氮和磷流失量分别比优化施肥处理提高7.6%~37.6%和21.5%~27.4%。此外,同等施肥量条件下,稻草还田的氮、磷流失量分别提高6.4%~16.4%和-3.4%~14.0%,流失系数分别达到0.86%~1.91%和0.36%~2.00%。综上所述,优化施肥处理可以减少氮、磷的流失量,而增量施肥明显增加肥料流失量,稻草还田也提高了氮、磷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缓释肥及平衡施肥对干制辣椒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2种缓释肥及平衡推荐施肥对干制辣椒干物质累积、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干制辣椒植株干物质累积量、经济产量及果实对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显著增加。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较,平衡推荐施肥、缓释复合肥及脲精施用果实干质量(或经济产量)及对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也均显著增加,其中,经济产量分别增加20.94%、17.5%和14.54%,果实氮的累积吸收量分别增加21.53%、18.46%和13.19%,果实磷的吸收量分别增加14.08%、15.76%和10.44%, 果实钾的吸收量分别增加22.66%、15.73%和16.28%,氮肥的利用率分别提高 5.84、7.14、8.33个百分点,磷肥的利用率分别提高 3.32、3.27、2.47个百分点,但是由于钾的投入量增大,而导致钾肥的利用效率降低,而且氮肥、磷肥总体利用率偏低。同时,平衡推荐施肥及2种缓释肥能减少氮的施用量20%~50%,从而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缓释肥还可以减少施肥次数而显著降低劳动力成本,符合社会节能减排、节本增效和环境保护的多重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鄱阳湖生态区赣北棉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探究氮肥减施和部分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田间径流池法,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连续4年进行定位监测。结果表明,试验区域暴雨主要出现在5~7月,该时期为径流发生的高风险期;棉田总氮和总磷年度累积流失量分别为7.59~22.49 kg·hm-2和0.43~1.61 kg·hm-2,地表径流以颗粒态氮和可溶性磷为主,硝态氮是无机氮流失的主要成分。地表径流、养分流失时间、流失量与降雨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常规施肥处理下,径流量和氮、磷流失量呈极显著的幂函数相关。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20%基础上配施部分(10%)有机肥的施肥措施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径流系数、减少氮流失,且对磷的流失和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控释肥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控释肥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巢湖流域水田作物水稻和旱地作物玉米进行大田试验,分别研究了施用普通复合肥、控释复合肥和减量20%控释复合肥对农田氮磷径流流失与淋溶流失的影响。[结果]水稻和玉米氮磷的径流与淋溶流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初期,其中径流流失量均占总流失量的98%以上,而淋溶流失部分所占比例均不到2%,说明水稻和玉米营养盐的流失主要通过径流流失。相对于普通复合肥处理组,减量20%控释复合肥处理组水稻田氮磷的总流失量分别降低了60%和63%,玉米地分别降低了27.8%和34%,表明施用控释复合肥能维持作物生长后期较高的土壤养分,提高氮磷的利用效率,有效地减少雨季水稻和玉米的氮磷流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控释肥对农田作物养分流失具有减缓作用,为控释肥的大面积推广及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控释肥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堃  司马小峰  丁仕奇  陈卓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66-12470
[目的]研究控释肥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巢湖流域水田作物水稻和旱地作物玉米进行大田试验,分别研究了施用普通复合肥、控释复合肥和减量20%控释复合肥对农田氮磷径流流失与淋溶流失的影响。[结果]水稻和玉米氮磷的径流与淋溶流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初期,其中径流流失量均占总流失量的98%以上,而淋溶流失部分所占比例均不到2%,说明水稻和玉米营养盐的流失主要通过径流流失。相对于普通复合肥处理组,减量20%控释复合肥处理组水稻田氮磷的总流失量分别降低了60%和63%,玉米地分别降低了27.8%和34%,表明施用控释复合肥能维持作物生长后期较高的土壤养分,提高氮磷的利用效率,有效地减少雨季水稻和玉米的氮磷流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控释肥对农田作物养分流失具有减缓作用,为控释肥的大面积推广及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单季稻氮磷吸收及径流流失对不同肥料施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旨在探讨施用有机肥(菜籽饼)、调理剂(贝壳砂)、炭基肥对稻田土壤氮磷流失和水稻Oryza sativa产量的影响。  方法  共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有机肥(T2)、常规施肥+调理剂(T3)、炭基肥(T4)5个处理,不同施肥处理的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用量均为270、75、150 kg·hm?2。通过对比5个处理之间土壤施肥前后氮磷质量分数、水稻产量、水稻籽粒和秸秆中的氮磷质量分数,结合6?9月径流水氮磷质量浓度监测结果,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减少氮磷流失的效果。  结果  施肥显著提高了水稻籽粒、秸秆的氮磷积累量和水稻籽粒产量。与ck相比,4个施肥处理增加水稻籽粒产量51.22%~63.41%(P<0.05),但4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5个处理的氮和磷的流失量分别为4.91~9.56和0.70~1.35 kg·hm?2,其流失量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T4、ck。4个施肥处理的氮和磷的流失率分别为0.82%~1.72%和0.65%~1.99%,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T4  结论  施用调理剂和炭基肥均能有效增加水稻产量,减少氮磷的流失,但施用有机肥处理具有最大径流流失量,因此需注意施肥的时间和方式,有效减少氮磷的流失和环境污染。图5表4参32  相似文献   

17.
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化肥合理减施将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耕地健康发展。本试验采用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棉花季N:390 kg/hm2,P2O5:105 kg/hm2;油菜季N:180 kg/hm2,P2O5:54 kg/hm2)为对照,研究洞庭湖区域旱地棉花—油菜轮作下氮磷肥减量(10%、20%、30%)对作物产量及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氮磷肥减量10%、20%对作物产量影响不显著,但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显著减少旱地氮磷径流损失;养分流失以棉花季为主,且棉花花铃期为关键时期。氮磷肥减量20%处理氮、磷肥利用率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5.41、12.23个百分点(棉花季)和10.91、11.91个百分点(油菜季);氮磷肥减量处理总氮、总磷流失量分别为0.69~5.48 kg/hm2、0.08~0.24 kg/hm2(棉花季)和0.17~0.34 kg/hm2、0.05~0.11 kg/hm2(油菜季),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降低了5.94%~31.20%、12.80%~44.02%(棉花季)和18.88%~37.61%、10.18%~24.85%(油菜季)。综上,在本研究所设肥料减量范围内,氮磷肥减量20%处理能稳定作物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氮磷流失。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模式对早稻季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湖南双季稻区早稻季防控稻田氮、磷养分流失污染的施肥模式,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不施氮磷肥处理(CK)和常规施肥(CF)、有机肥替代(OM)、控释肥减施(CRF)、绿肥还田(GM)4种施肥模式,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模式,有机肥替代、绿肥还田和控释肥减施模式稻田总氮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2.80%、16.62%、28.55%,各施肥处理早稻总氮素流失率大小表现为:常规施肥有机肥替代绿肥还田控释肥减施,氮素流失形态主要以可溶性氮为主,占流失总氮的80.48%~91.96%,可溶性氮中以铵态氮为主。控释肥减施和绿肥还田模式均能减少稻田磷素径流损失量,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总磷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6.26%和28.30%;有机肥替代模式稻田总磷径流损失量较常规施肥模式增加26.33%;各施肥处理早稻总磷流失率表现为: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绿肥还田控释肥减施,磷素流失形态前期以颗粒态磷流失为主,后期以可溶态磷为主。在4种施肥模式中,控释肥减施和绿肥还田模式能降低稻田氮磷径流流失量,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这两种施肥模式可有效防控农田氮、磷流失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浙北平原区桑园氮磷径流流失负荷与肥料流失系数,开展了典型桑园原位定位试验,设置了常规施肥区和不施肥区对照处理,通过一个施肥周期(2年)内的径流氮磷流失量监测分析,研究了桑园氮磷养分的径流流失负荷与肥料氮磷流失率。结果表明,桑园年平均降雨径流系数约为0.253,一次施肥周期内常规施肥区TN和TP累积流失总负荷达到36.13 kg·hm-2和3.49 kg·hm-2,其中由施肥引起的N、P养分径流流失量分别达到6.415 kg·hm-2和1.090 kg·hm-2,肥料N、P径流流失系数分别为0.744%和3.047%。常规施肥区径流氮流失以可溶态为主,其中NO3-N和NH4-N分别占比约38.3%和14.4%;而常规施肥区径流液磷的流失以颗粒态为主,占比约为68.9%。施肥后前期的肥料氮磷养分流失较为严重,且磷流失风险比氮更大,施肥周期内桑园由降雨地表径流引起的氮、磷养分累计流失量与产流次数呈幂函数增加(R2>0.95)。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60年水稻肥料利用率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系统整理分析60年来广东省在水稻肥料利用率上的研究文献,结果表明,广东省氮、磷、钾肥利用率的均值分别为32.56%、23.17%和44.46%,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氮、磷、钾的肥料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氮肥和磷肥利用率在1949—1980年、1980—2000年和2000—2010年3个阶段均呈"高—低—高"趋势变化,但钾肥利用率1980—2000年间为47.69%,高于2000—2010年的39.98%。不同施肥技术下氮肥利用率差异较大,控释肥技术为47.20%,配方施肥技术为36.65%,常规施肥技术为26.18%,从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层面来考虑,控释肥技术是目前最优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