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研究体外培养猞猁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深入开展猞猁基因组学及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程,本试验获取猞猁不同组织细胞,用α-MEM培养液进行原代、传代培养,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生长特性检测及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猞猁不同组织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心脏、躯体及睾丸来源的组织块分别在培养5~6、8~9、11~12 d时开始有成纤维样细胞从中长出,而在进行传代时,这3种组织来源的细胞生长速度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通常在4~5 d可铺满瓶底;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猞猁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8,为19对,其中18对为常染色体,1对为性染色体。上述结果可为今后猞猁不同组织细胞的深入研究提供试验材料和依据,也将为猞猁的细胞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山羊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山羊养殖业是畜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价值。山羊的基因编辑已成为研究热点,是基因水平上研究山羊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改造山羊基因组,可大力改良山羊奶源,肉源,皮、绒及毛源等经济性状,进行性别选择,降低患病率及提高饲料利用率等。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为山羊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也对人类社会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基于多个品种山羊及部分家畜的基因敲除(geneknockout)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归纳,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为山羊基因敲除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并对家畜产业后续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3.
在小鼠、猪、牛、羊、人等哺乳动物肠道中含有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肠道稳态和宿主健康至关重要。肠道微生物紊乱会导致肠道炎症、神经系统疾病、功能代谢障碍等多种疾病,从而对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在不同物种及不同品种间都会表现出各自独特的肠道微生物特征,这些微生物的稳态平衡对动物的健康非常重要。现阶段研究发现,粪菌微生物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在恢复肠道微生物失调、干预或重建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FMT这一治疗手段也逐渐在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FMT技术的发展,在哺乳动物中通过调控微生物治疗肠道疾病或其他疾病的研究都有了新的方向,而这一技术手段也逐渐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本综述基于FMT在现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总结了其被广泛应用于肠道及与肠道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建立更规范、高效、安全、有益的哺乳动物FMT体系,以及FMT在提高哺乳动物生产性能、养殖、疾病防治等方面提供新参考、新思路。  相似文献   
34.
本实验旨在系统、整体地评价同一品种不同种公牛个体性控精液质量的差异,研究荷斯坦种公牛X-性控精液对体内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通过将精液品质分析与体内胚胎生产技术相结合,检测3头荷斯坦种公牛X-性控精液质量,人工授精后统计体内性控胚胎的发育情况和胚胎移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种公牛精液质量存在较大差异,♂2的精子活力低于♂1和♂3(P<0.05),精子畸形率和细菌菌落数均高于♂1和♂3(P>0.05);3头荷斯坦种公牛X-性控精液人工授精后头均回收胚胎数、头均可用胚胎数和未受精率差异不显著,但♂2的可用胚胎率最低,退化率最高(P<0.05);♂2 A级胚胎占比低于♂1和♂3(P<0.05);移植后发现♂2妊娠率依旧低于♂1和♂3。本研究结果对促进体内胚胎生产效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为荷斯坦种公牛X-性控精液生产优质体内胚胎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5.
饲料成本占到畜牧养殖总成本的65%以上,奶牛养殖中可通过育种手段提高饲料转化率来提升养殖效率。通过借助饲料转化率性状的分子标记,起到提高育种效率、减少育种成本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饲料转化率性状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采用分子标记、饲料优化等方式可提高奶牛育种工作的效率。饲料转化率性状在奶牛育种中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奶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6.
肠道菌群数量大、种类繁多,会对宿主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包括营养代谢、免疫系统调节和抵御感染等,在维持肠道稳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上皮细胞是肠道防御系统的关键。肠道上皮是动物机体抵御微生物的第一道屏障,具有吸收和屏障功能,还是宿主与微生物群交流的主动传感器,而这样的功能是肠道菌群与肠上皮各类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论文以肠道菌群与肠上皮细胞中的几类典型细胞之间的互作关系展开论述,旨在为如何通过各类细胞发挥的功能来协调肠道菌群的稳定,进而为预防或治疗某些由于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的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