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道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是动物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是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吸收和屏障双层功能。肠道中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根据其与宿主的关系,主要分为共生菌、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3类,在肠道屏障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IECs首先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对肠道微生物进行识别,区别自身与非自身,对自身物质(即共生菌)免疫耐受,对非自身物质(即病原菌)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IECs与肠道共生菌共同抵御肠道病原微生物,维持肠道健康,病原微生物侵入肠道,IECs主要通过胞外分泌物和细胞表面黏液层双重屏障发挥作用,其中胞外分泌物主要包括黏蛋白、抗菌分子和抗微生物免疫球蛋白。肠道共生菌可以通过竞争识别位点,分泌抗菌物质,增加黏液分泌,诱导IECs更新、增殖和修复等方式抵御病原微生物,维护正常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在IECs抵御肠道病原微生物入侵过程中,病原微生物通过自身运动、分泌毒素和酶等破坏肠上皮屏障,直接接触IECs,对其进行损伤。因此IECs和肠道菌群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作者就IECs和肠道微生物结构、功能的适应性变化作一综述,以期阐述肠道微生物-上皮细胞屏障互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机体胃肠道中,微生物菌群的定植面临着宿主机体的多重障碍——包括选择性物理屏障、肠道上皮细胞的定期更新、上皮细胞上覆盖着保护性的黏液层及黏液层中分布着的免疫分子。最近宿主屏障系统构建的研究表明:寄主会选择机体的肠道菌群,特别是与黏膜层相关的微生物群落。机体与数以千计的肠道微生物种类共同进化,共生互利,避免致病菌入侵。其中,黏膜微生物对于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激活起到  相似文献   

3.
反刍动物肠道中大量的微生物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饲料养分的高效利用。正常稳定的肠道菌群是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在促进肠道形态结构发育、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及抵御外源致病因子侵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家畜品种、养殖环境、饲料来源及生产目标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组与免疫调控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基于外源措施调控肠道菌群以改善机体免疫的相关研究略显滞后。众所周知,反刍动物是由宿主机体和共栖微生物构成的"共生总体",其表型性状受自身基因的调控,又受"宿主第二基因组"消化道微生物的影响。因此,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反刍动物肠道菌群在维持宿主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完整性、参与Toll样受体(TLRs)识别和促进免疫细胞分化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同时,基于肠道菌群外源调控措施对肠道免疫功能的不同作用,重点讨论了益生菌和益生元靶向干预调控反刍动物肠道免疫功能相关进展,旨在为反刍动物肠道菌群与宿主肠道黏膜免疫互作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为畜牧业减抗、绿色、安全养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益生菌调节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肠道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微环境,单层的上皮细胞将共生微生物和病原菌与下层的免疫细胞分割构成肠道屏障。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益生菌与肠道上皮细胞、下层免疫细胞共同构成了3个屏障,分别是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本文主要综述肠道上皮屏障及微生态系统组成、益生菌增强肠道上皮屏障功能作用以及微生物与肠道上皮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机制。  相似文献   

5.
肠道是一个庞大的微生态系统,栖息着细菌、古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多种微生物,微生物的数量是动物体本身细胞总数的10倍之多。肠道菌群不仅可以帮助宿主降解食物中不可消化的营养成分,调节宿主的能量存储与代谢,同时还能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激活宿主免疫系统。本文主要综述了畜禽肠道菌群组成,及其对畜禽饲料利用率、肌肉生长、脂质代谢、肠道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益生菌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如何从肠道菌群角度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安全供给,促进畜禽产业高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肠道屏障是抵御感染的重要防线。由肠道内微生物失调,屏障功能受损引起的仔猪腹泻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在多种与肠道菌群相关的肠道疾病中显示出独特优势,被引入到操控仔猪肠道微生物以改善屏障功能的探索性研究中。本文介绍了肠道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归纳了粪便微生物移植对仔猪肠道屏障的作用,并就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体中的肠道菌群是细菌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从动物出生时起,这些微生物就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功能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微生物对宿主细胞代谢的影响上。短链脂肪酸(SCFA)作为肠道菌群的一种代谢产物,对肠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SCFA是肠道上皮细胞的重要燃料,能增强肠屏障功能。作为信号分子,SCFA可以通过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GPCR)发出信号,从而激活控制免疫功能的信号级联反应;还可以通过底物转运蛋白进入细胞,抑制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最终达到降低肠道炎症反应。本文综述了微生物SCFA的产生及其对肠道黏膜的影响,并通过激活细胞表面GPCR以及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来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付域泽  焦帅  张乃锋 《畜牧兽医学报》2022,53(12):4148-4158
复杂和多样化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对宿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产丁酸菌代表了宿主肠道微生态一个重要的功能性群体,多数为革兰阳性厌氧菌。人们发现,该类菌和微生物失调引发的消化道炎症等现象息息相关,因此产丁酸菌成为行业研究热点。产丁酸菌能够利用食物(饲料)中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合成丁酸,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结构、为肠道上皮细胞供能、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等维护肠道健康,发挥对宿主健康的有益作用。本文从产丁酸菌的生物学分类、消化道产酸机制、肠道炎症调控作用及应用进展等方面做了系统综述,旨在阐明产丁酸菌与宿主健康的互作机制,并提出产丁酸菌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猪肠道菌群由800余种细菌组成,这些细菌是其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肠道微生物则是以维持仔猪断奶时肠道微生物平衡和稳定为目的的日粮干预策略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当肠上皮防御屏障结构被破坏后,细胞外基质暴露,一些细菌利用表面成分黏附素与细胞外基质结合而进行黏附;同时可溶性细胞外基质结合到细菌表面形成伪装层,使宿主免疫系统不能识别而逃避免疫杀灭,细菌得以定植而感染。一、肠道的黏膜屏障功能胃肠道为机体抵御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肠道固有的防御屏障包括微生物屏障、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物理屏障中肠道的完整性可阻止大的饲料颗粒、微生物和微生物毒素从内腔渗透入黏膜固有层,肠道完整性为主要由连续的上  相似文献   

11.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非生物环境变量,能够驱动动物谱系的适应轨迹和动物群落的组成。环境温度作为影响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的众多因素之一,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丰度,进而调控宿主生长、发育、繁殖、免疫等生物学过程及功能。动物肠道核心菌群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在不同温度下存在显著差异,在单胃动物、反刍动物等中都有相应的报道。极端温度主要通过诱导肠道微生物菌群产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进而对宿主表型产生影响。目前,对于温度如何影响动物肠道菌群的了解仍非常有限。本文针对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及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及综述。探讨由环境温度引起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宿主适应机制之间的关系,包括对宿主产热机制、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并开展研究,将为肠道微生物对宿主健康的调节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摘要]肠上皮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消化摄入的饲料,吸收营养,同时上皮细胞为病原体、毒素和变应原从腔体扩散到黏膜组织提供了生化-物理屏障。屏障完整性的缺陷会强烈激活免疫细胞,导致肠道组织慢性炎症,而当屏障受损时,内毒素等炎症分子可通过循环到达不同器官,在非肠道疾病如酒糖尿病、肥胖、慢性肾病等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紧密连接在肠道屏障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肠上皮细胞中的紧密连接由不同的连接分子组成,它们调控相邻细胞中水、离子和大分子的细胞旁通透性。为了进一步了解肠道屏障的作用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本文综述了饲料中营养物质因素对肠道功能和健康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营养物质|肠道功能|肠道健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微生物网,宿主和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胃肠道环境。同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生物多样性通过对宿主胃肠道环境及其功能作用从而影响宿主的健康和生长。总结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如何控制共生菌群组成、病原菌入侵和肠道屏障功能等新的概念,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形成和维持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因素,以期更好的促进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的组成对宿主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与宿主肠道内营养物质相互作用,参与动物体生长、发育及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等全过程。文章通过综述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因素(年龄、饲养环境、日粮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等方面)及肠道菌群与物质能量代谢,肠道菌群与脂类、矿物质、纤维素相关关系综合解析肠道菌群对宿主代谢的作用,为人们了解、认识肠道菌群与宿主的代谢相互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粪肠球菌是人类和动物体内的正常菌群之一,也是仔猪生产中常用的益生菌之一,有维持猪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益生功效。本文主要对粪肠球菌作用机制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1粪肠球菌的作用机制1.1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对稳定的微生态体系。若肠道菌群平衡受到破坏,导致乳酸菌等有益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等有害菌数量增加,进而导致出现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16.
短链脂肪酸介导的宿主肠道免疫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是营养素、微生物群和宿主进行免疫反应的共享场所。肠道稳态失衡、免疫功能失调、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引发疾病,肠道微生物群是控制机体健康肠道内环境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短链脂肪酸(SCFAs)主要由细菌发酵产生,是肠道微生物群及宿主肠上皮细胞(IECs)的重要能量来源,能够维持肠道酸碱平衡,抑制有害病原菌生长,调节宿主肠道免疫,降低炎症反应。SCFAs不仅在共生细菌聚居的肠道内起局部作用,而且还影响肠道免疫细胞,调节免疫反应。本文主要概述了SCFAs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激活途径、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抑制作用改变代谢状态,并将代谢途径与表观遗传修饰联系起来引起宿主免疫应答,降低肠道炎症反应并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脊椎动物的肠道内,存在着数量庞大、结构多样、动态变化的微生物群,它们对肠道的生理、代谢、免疫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自然条件下,这些微生物和真核生物(如蠕虫、原生动物、真菌等)共同存在于脊椎动物肠道内。寄生虫与微生物群均可显著改变机体肠道生理与免疫环境,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创造了机会。肠道微生物与寄生虫之间的相互作用会极大地影响感染的结果,进而对宿主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如寄生虫感染会影响宿主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促使或保护宿主免受细菌的侵害。另一方面,菌群又会影响寄生虫的定植、繁殖和毒性,使其沿着与宿主寄生性-互惠共生性的生存模式发展。这些相互作用的机理与结果是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之间交叉研究的前沿课题。笔者对近年来有关肠道寄生虫与肠道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可能未考虑到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为肠道寄生虫病防控及肠道菌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公娟 《畜牧兽医杂志》2024,43(3):101-103
益生菌是一类有益于宿主健康的活性微生物,可以通过调节家兔肠道菌群的平衡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来发挥作用,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提高消化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维持肠道健康。本文从益生菌对家兔肠道菌群的影响,益生菌治疗机制的探索等方面探讨益生菌在恢复家兔肠道菌群平衡和解决腹泻中的作用,分析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有助于推动益生菌在家兔腹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为家兔肠道健康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猪只日粮中添加纤维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但是饲粮纤维可在猪只肠道后端进行一定程度的发酵,并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具备了一定的营养作用。同时,也因此而降低猪只肠道pH,影响肠道菌群丰度及菌群结构。通过改变纤维日粮的组成来影响肠道中的菌群,发挥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并且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来维持肠道微生物生态的稳定,是猪只肠道健康的关键控制点。肠道菌群与宿主相互协同,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能够促进猪只对营养物质吸收利用。文章综述了不同纤维源日粮对猪只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养猪生产实践中应用不同纤维源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定植于宿主肠道的复杂菌群结构对宿主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培养分子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深入了解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在分析相关文献和生物信息数据基础上,本文旨在概述不同日龄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多样性、肠道菌群作用、饲粮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并总结饲喂抗生素对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讨论益生菌对鸡肠道菌群以及使用抗生素所造成的微生物生态失衡的调节潜能,为鸡肠道菌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