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31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48篇
  51篇
综合类   299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4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目的]为发掘利用CIMMYT牧草生长繁茂和抗逆能力强等优良遗传特性,改良普通玉米材料的抗逆性和创制新型饲草材料.[方法]以CIMMYT牧草和4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为遗传交配材料,比较研究了CIMMYT牧草和4个杂交(回交)后代材料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及其与普通玉米的差异.[结果]CIMMYT牧草能将其生长繁茂、分蘖力强、生物产量高的特性遗传给杂交后代材料,并有较强的世代传递能力;该牧草幼苗、植株及其生长习性、花器官、种子特征等与普通玉米差异明显,其与普通玉米的杂交后代基本保持了它的生长发育特性,但花器官和种子特征更偏向于普通玉米;回交后代除保持了一定的分蘖特性、明显的多穗和返祖现象外,其余特征特性与普通玉米基本没有区别.[结论] CIMMYT牧草生长繁茂和生物产量高的特性能遗传给杂交后代,世代传递能力较强,通过遗传改良途径,能将CIM-MYT牧草的优良特性转育到普通玉米中,培育出饲草玉米育种新材料.  相似文献   
32.
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借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一直是农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话题,结合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互动作用加以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33.
张芳 《中国水土保持》2021,(2):F0003-F0003
龙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所在的龙寺生态园,为国家AAA级景区、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20年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园区占地170 hm^2,山水相依,沟塘相连,植被茂盛,景观多样,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园区建设基于龙寺生态园自然条件,坚持园林景观理念,充分运用景观生态学、园林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多种水土保持措施,配套建设有展馆、现场演示教育、植物认知、水保知识长廊、人工降雨模拟展示等科普设施,探索具有太湖丘陵区特色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与治理模式,现已成为集水土保持治理和社会宣传、科学研究与普及、示范推广与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是无锡水土保持科普工作的重点基地。  相似文献   
34.
生物钟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细胞的内源节律性保持机制。生物钟机制的存在可以使生物体的代谢行为产生并维持以24h为周期的昼夜节律,从而更好地适应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环境条件昼夜间节律性变化。蓝藻是目前生物钟分子机制研究中的模式生物,其依赖于kai基因家族成员的核心生物钟调控模式已经被众多研究者详细阐明。蓝藻生物钟的核心振荡器是由蓝藻kaiA/B/C的编码产物来调控的,Kai蛋白的表达模式具有节律性。KaiC蛋白磷酸化状态的节律性循环及输入、输出途径相关组成蛋白的翻译后修饰状态节律性循环共同组成其反馈回路,负责维持生物钟节律性振荡的持续进行并与环境周期保持同步。传统的蓝藻生物钟分子机制模型认为,节律性表达基因翻译产物的转录/翻译负反馈抑制环是生物节律性维持和输出的关键。遗憾的是,在其它物种生物钟分子机制研究中未发现由ka/基因家族成员同源基因组成的节律性标签,这表明以kaiA/B/C为核心振荡器的生物钟系统并不是一种跨物种保守的生物钟系统。近期,人们发现非转录/翻译依赖的振荡器(NTO)也具有成为生物节律性产生和维持的“源动力”的可能。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Pax)氧化还原状态节律性是第一种被报道的跨物种保守的NTO节律性标签,这也日渐成为蓝藻生物钟分子机制研究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35.
当今的大学生被娱乐包围,电影、网游、各种选秀、各种综艺、明星八卦······发现我们离读书,学习,研究学问越来越远啦!我们被一切可以娱乐的形式娱乐着,并且渐渐的乐此不疲!事实上娱乐也可以致死,思想的死亡!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漂浮育苗新型基质配方在育苗和大田期的效果,及其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实验用的4个配方中,泥炭:炭化谷壳:珍珠岩:砂子分别为10∶40∶30∶20、20∶40∶10∶30、20∶40∶30∶10和20∶50∶10∶20,记为T1-T4。对照基质中泥炭:炭化谷壳:珍珠岩:砂子的比例为35∶40∶25∶0.[结果]跟对照相比,T1-T4中的泥炭用量减少了70.1%、41.5%、41.5%和41.5%,分别节约成本12.5%、23.1%、8.2%和12.8%,新型基质能有效提高烟苗的出苗率,烟苗素质和苗期与对照相当,产值分别比对照增加323.10、92.25、39.30和2 250.60元/hm2。上中等烟比例均高于对照。[结论]4个新型基质配方可以在烤烟集约化漂浮育苗中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尤其是T4可以作为首选配方。  相似文献   
37.
平邑县农村地区地下水中重金属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是农村地区的重要饮用水源之一,对其重金属的评价是水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山东省平邑县49个村庄的地下水中的重金属Cu、Fe、Pb、Zn、Cr和Cd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分布特征和主要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该研究区地下水中Cu、Fe、Pb、Zn、Cr和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127、0.01~0.532、0~0.006、0.025~8.459、0~0.035、0~0.001 mg·L-1.取样点的重金属浓度大多符合我国饮用水质量标准和EPA饮用水质量标准,只有2个样点Fe的含量和3个样点Zn的含量超出了我国饮用水质量标准和EPA饮用水质量标准.通过相关分析发现,该区地下水中6种重金属元素中Zn和Fe以及Cr和Pb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据此可以判断,Zn和Fe、Cr和Pb的来源或迁移路径可能相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的反距离权重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对该县地下水中重金属浓度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区地下水中Cu、Fe、Pb、Zn、Cr和Cd的浓度呈现斑块状分布,空间差异性大,这表明该地重金属的浓度差异与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8.
坡向和坡位对小流域梯田土壤有机碳、氮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向和坡位是影响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变化的两大重要地形因素。研究其对小流域梯田SOC和TN变化的影响,对预测黄土高原地区坡改梯条件下土壤碳汇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高泉沟小流域为例,区分东、西两种坡向,再根据海拔区分上(2220~2326 m)、中(2130~2220 m)、下(1938~2130 m)三种坡位,共采集213个土壤样品,研究坡向、坡位对梯田耕层(0~20 cm)SOC和TN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向坡SOC和TN含量分别比东向坡高22.8%和13.6%(p0.1),东西向坡的中、下坡位SOC和TN含量均大于上坡位。在西向坡,SOC含量下坡位(8.78 g/kg)最高,中坡位(7.82 g/kg)次之,上坡位(7.46 g/kg)最低;与上坡位相比,中坡位和下坡位的TN含量提高了12.1%,24.2%。在东向坡,SOC含量中坡位(7.15 g/kg)最高,下坡位(6.28 g/kg)次之,上坡位(5.37 g/kg)最低;与上坡位相比,中坡位和下坡位的TN含量提高了37.3%,29.4%。坡向与坡位的交互作用对流域SOC的空间分布影响显著(p0.1)。坡向、坡位对土壤碳氮比值(C/N)也有显著影响(p0.1)。这一结果对准确估算流域梯田SOC和TN的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9.
晋南夏玉米最佳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县位于山西省南部,是粮食作物主产区,总耕地面积4.2万hm2,每年小麦-玉米轮作面积2.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近年来,由于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下降,农民种植科技水平较低,出现管理粗放,只种不管,或施肥方法不当、施肥量过大等问题,不仅浪费资源,还会污染土壤.因此,有必要确定玉米最佳施肥量,指导农户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40.
通过实测的冬小麦整个生长阶段的叶片光谱与其SPAD值,分析了二者的变化规律,比较了15种高光谱指数与SPAD值的相关性,最后确定不同生长阶段估算小麦叶片SPAD值的最佳植被指数。结果表明:冬小麦叶片SPAD值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显示出先升高后迅速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灌浆期;通过15种植被指数与叶片SAPD值的相关性比较,在拔节期,优化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与冬小麦叶片SPAD值的相关性最高,其模型精度为0.74;在孕穗期和开花期,叶面叶绿素指数LCI与SPAD值的相关性最好,其模型精度为0.72和0.79;在灌浆期R700与SPAD值的相关性最佳,其模型精度为0.70;在乳熟期红边位置REP与SPAD值的相关性最好,其模型精度为0.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