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目的】明确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 coioides)BAG-1基因(EcBAG-1)的结构特征、组织表达分布及在脂多糖(LPS)和聚肌胞苷酸(PolyI:C)刺激后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揭示鱼类BAG-1在病原感染中的作用机制,也为了解鱼类的抗病免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EcBAG-1基因EST序列设计特异...  相似文献   
32.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红笛鲷SR-BI基因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该基因胞外段序列,然后将该基因胞外段序列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进行IPTG诱导表达,并对重组表达菌株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R-BI,并能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50.0ku.融合蛋白的最佳诱导表达温度、IPTG浓度和时间分别为16℃、0.05mmol/L和8h.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R-BI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为揭示尼罗罗非鱼模式识别受体CD209的分子结构、组织表达特性并初步了解其免疫功能,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获得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体质量为100 g±5 g) CD209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片段 (open reading frame, ORF), 命名为OnCD209; 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采用RT-qPCR法对健康尼罗罗非鱼的各组织及无乳链球菌刺激后尼罗罗非鱼肝脏、脾脏、鳃和肠道的CD209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 并构建了CD209-pEGFP-N1及CD209-pcDNA3. 1载体, 研究了CD209基因在293T细胞中的定位及在细胞中过表达时对NF-κB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OnCD209的ORF区片段长度为1 383 bp, 可编码460个氨基酸, 预测该蛋白具有一个C型凝集素结构域; 多重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 CD209氨基酸序列在各物种间相对不保守, 尼罗罗非鱼与田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的CD209氨基酸序列聚为一支, 亲缘关系最近; RT-qPCR结果显示, 所有组织 (脑、血液、皮肤、肌肉、头肾、肠道、鳃、肝脏、脾脏和胸腺) 中均能检测到OnCD209的mRNA表达, 且在血液中表达量最高; 尼罗罗非鱼在受到无乳链球菌感染后, OnCD209的表达在各组织中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 大致呈先在6 h时上调, 后在12、 24 h时下调, 再在48 h后上调的表达模式; 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 OnCD209定位于细胞膜上;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发现, OnCD209对NF-κB通路的活性显著性激活.研究表明, On-CD209可能参与尼罗罗非鱼对细菌的免疫应答过程及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34.
[目的]获得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HSP30基因并探讨其组织表达.[方法]采用RACE的方法从卵形鲳鲹脾组织克隆HSP30基因的cDNA全序列,并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在健康鱼及哈维氏弧菌感染后HSP30基因的组织表达.[结果]HSP30基因cDNA序列全长913 bp,包含5′非编码区(5′UTR)89 bp、3′非编码区(3′UTR)188 bp,开放阅读框(ORF)636 bp,编码211个氨基酸.预测其氨基酸序列成熟肽的蛋白分子质量为24.1 kD,理论等电点为5.62.HSP30包括N-末端序列(NTS)、α-晶状体蛋白结构域(ACD)、C-末端序列(CTS)和C-末端延伸(CTE).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卵形鲳鲹HSP30与高体鰤(Seriola dumerili)HSP30聚为一支.卵形鲳鲹HSP30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肝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皮肤、肌肉、脾、心、肾,其他组织的表达量较低.哈维弧菌侵染卵形鲳鲹后,肝、脾和肾组织中HSP30基因mRNA表达量均升高,肝组织中变化最显著.[结论]成功克隆了卵形鲳鲹HSP30基因,为进一步揭示卵形鲳鲹HSP30的抗菌免疫应答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根据已发表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血红素结合蛋白(Periplasmic Hemin-Binding Protein,Hut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溶藻弧菌HY9901株的hut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870 bp,共编码289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0.59 ku,PI为6.45。细胞定位、SignalP4.0、TMHMM Server 2.0和SoftB erry-Psite预测结果显示,hutB位于外周质中,存在信号肽切割位点,没有跨膜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含有1个cA MP和cG MP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4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等多个活性位点。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溶藻弧菌hutB与坎氏弧菌(Vibrio campbellii)和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聚为一簇。qR T-PCR技术初步探究hutB在不同铁源下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溶藻弧菌hutB在含有FeC l3的富铁培养基中,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在含有血红素的条件下表达量上调;在同时含有2-2'二联吡啶和血红素时上调极显著(P0.01);在含2-2'二联吡啶的铁限制环境下,表达量下调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6.
石斑鱼不仅是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而且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但是,石斑鱼的分类、物种多样性、资源保护及其合理开发等需要对石斑鱼系统发育的分析与研究.线粒体基因是研究石斑鱼系统进化的理想分子标记,因此获得了青石斑鱼E.awoara长度为1 039bp的16S rDNA、tRNA-Leu和NA1部分序列,基于其及ND2、cyt b对石斑鱼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斑鱼遗传多样性与地域分布关系不大,不同系统树分析都表明同一石斑鱼物种的系统发生关系基本一致,石斑鱼种间亲缘关系较近.此外,也发现某些异种间亲缘关系比同种间亲缘关系近的现象.  相似文献   
37.
溶藻弧菌减毒活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verlap PCR和同源重组技术, 结合氯霉素(Cm)正向筛选和sacB基因蔗糖负向筛选, 构建了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Ⅲ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T3SS)注射装置蛋白vscO基因无标记框内缺失突变株ZJ03ΔvscO。在以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模型的感染实验中发现ZJ03ΔvscO的毒力较ZJ03下降约150倍。将ZJ03ΔvscO作为减毒活疫苗通过注射、浸泡的途径免疫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发现其对溶藻弧菌有很好的保护效应, 其中注射组的免疫保护率达84%, 浸泡组次之(68%)。血清效价分析显示, 免疫后第4周注射组和浸泡组的效价均达到最高值, 分别为1: 2 0481128。上述结果表明, 所构建的ZJ03ΔvscO减毒活疫苗可有效提高石斑鱼对溶藻弧菌的免疫力, 并且免疫和攻毒的途径可能是影响免疫保护效果的因子。本研究旨在为溶藻弧菌引起的鱼类疾病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8.
罗非鱼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近年来频繁暴发的链球菌病严重影响了我国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无乳链球菌是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阐明其感染机制和免疫逃避机制,对预防与治疗该病至关重要。对鱼源无乳链球菌的侵染途径、肠道的定植策略以及逃避宿主免疫监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无乳链球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为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是导致石斑鱼养殖严重经济损失的主要病原体。本研究构建了含有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ORF086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载体pET32a-ORF086,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进行融合表达,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证实重组大肠杆菌融合表达了SGIV ORF086蛋白。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hl-thio-β-D-galactopyranoside,IPTG)浓度、诱导温度、诱导时间等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确定在0.7 mmol/L IPTG、16℃诱导14 h时可溶性SGIV ORF086重组蛋白占重组蛋白的60%。经镍琼脂糖凝胶柱纯化重组蛋白,纯化度达95%以上。用纯化的SGIV ORF086蛋白免疫小鼠,获得了高效特异的SGIV ORF086抗血清。  相似文献   
40.
表面活性剂SDS与DBS对褐点石斑鱼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表面活性剂SDS和DBS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分析比较2类毒性数据处理方法的优劣。[方法]以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变态期仔鱼作为指示生物,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SDS和DBS的急性毒性。建立直线回归模型,并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技术构建非线性回归模型,预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效应。[结果]2种表面活性剂的直线方程F检验均为极显著;其剂量—效应曲线(DRC)均可用双参数模型Weibull与Logit函数有效表征。直线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对2种表面活性剂毒性效应估算表明,预测半致死浓度时,2种模型差异可忽略不计;预测极端效应浓度时,差异显著。直线回归模型估算的安全浓度SDS为0.4292mg/L,DBS为0.9543mg/L;双参数模型对48hLC50拟合预测值SDS为1.5033mg/L,DBS值为3.3416mg/L,两者预测结果一致,毒性均为SDS大于DBS。[结论]试验结果为研究表面活性剂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危害及评价提供参考资料,并为毒性数据的分析处理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