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59篇
畜牧兽医   9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的】研究选取我国部分地方蛋鸭品种(攸县麻鸭、三穗鸭、金定鸭、麻旺鸭、绍兴鸭、荆江麻鸭、山麻鸭),对其5个微卫星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利用Microsatellite-Toolkit分析软件和Excel表格,实现对7个鸭品种的初步鉴别。【方法】以这7种鸭为试验对象,对所选取的5个微卫星DNA座位进行STR分型测序,统计品种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群体杂合度(He),辅以各品种共有的基因型对7个鸭品种进行初步鉴别。【结果】STR分型检测结果发现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62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29~0.622,其中,3个座位为高度多态位点(PIC0.50),2个座位为中度多态位点(0.25PIC0.50);7个鸭品种在微卫星座位的平均杂合度在0.27~0.61;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330~2.76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定鸭先与绍兴鸭聚为一类,再与荆江鸭聚为一类;山麻鸭与麻旺鸭聚为一类,攸县麻鸭与三穗鸭聚为一类;5个微卫星位点在7个鸭品种中均有共有基因型,统计不同位点共有基因型频率,绘制柱形图,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7个鸭品种的基因型频率各不相同。【结论】可以通过所选微卫星标记的有效等位基因数,辅以各品种共有的基因型,从而达到初步鉴别7个鸭品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
以GH基因多态性探讨中国南北黄牛及牦牛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了18头雷琼牛、19头巴音郭楞州蒙古牛和18头巴音郭楞州牦牛GH基因外显子654 bp核苷酸碱基序列,引用GenBank中牛属普通牛、瘤牛、牦牛以及亚洲水牛GH基因同源区资料,作外类群以最大简约(MP)法与邻接(NJ)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旨在为探讨牛亚科家畜GH基因变异特点、牦牛跟我国南北黄牛关系的亲疏,以及牛亚科物种进化特征提供部分客观依据,适应进化与分子进化之间的关系提供局部的原始试验根据。结果发现雷琼牛GH基因序列中存在3个变异位点,定义了5种单倍型。在巴音郭楞州蒙古牛GH基因序列中存在2个变异位点,定义了4种单倍型。在巴音郭楞州牦牛GH基因序列中存在2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种单倍型。确认GH基因的分化早于普通牛,瘤牛和牦牛的分化,就GH基因本身而言,牦牛与中国南北黄牛的关系无远近之分。  相似文献   
33.
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 RFI)是评价畜禽饲料利用率的重要指标。microRNA(miRNA)是一类通过转录后抑制基因表达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s,长度约为22 nt,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miRNA与动物机体的采食及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参与调控牛、猪、鸡等动物的RFI。针对近年来畜禽RFI的研究现状,特别是miRNA调控畜禽剩余采食量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有助于揭示畜禽RFI性状的分子调控机理,为畜禽饲料利用率的改良与高效生产提供新思路,为优质畜禽的分子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本文采用扩散系数C法、扩散指标I_δ法,Cassie指标C_A法、Taylo指数b法和Iwao的平均拥挤度x*与平均数x回归分析法,测定了梨圆蚧2龄固定若虫的空间分布属于聚集分布型。在观察初孵若虫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对种群聚集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也探讨了空间分布型在序贯抽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
以如皋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影响鸡肌内脂肪性状的3个候选基因(H-FABP,A-FABP和△9-FAD)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基因聚合效应分析.结果发现,在3个基因中分别检测到A2980G,A1763G和C197T的SNP突变及3种基因型.肌内脂肪最小二乘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H-FABP和△9-FAD基因中BB型与A-FABP基因中AB型为优势基因型,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类型(P<0.05);但聚合基因型(两基因和三基因)并未表现出其相应的优势,无明显遗传规律可循,可见简单的优势基因型聚合并不是最佳的聚合方案,应建立在单个候选标记遗传效应明确且一致的基础上,尤其是针对复杂的肉质性状如肌内脂肪等.  相似文献   
36.
肉鸡发酵床养殖优势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发酵床养鸡是指将鸡养在锯末、稻壳、秸秆等物料铺成的发酵床上,从而实现粪污零排放的养殖方法。发酵床养鸡技术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资源,即采集土壤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通过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培养、扩繁,形成有相当活力的微生物母种,再按一定配方将微生物母种、稻草以及一定量的辅助材料和活性剂混合,形成有机垫料。  相似文献   
37.
东亚近海大陆绵羊群体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济宁市抽取小尾寒羊60只,应用电泳技术检测了11个编码血液蛋白的结构基因座,引用东亚近海大陆的4个绵羊群体的相关资料进行遗传分析。研究表明:(1)5个群体哈拉和林绵羊、乌兰巴托绵羊、小尾寒羊、湖羊、占部落绵羊的基因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3742、0.3565、0.3184、0.3620和0.2473;(2)前人关于小尾寒羊和湖羊都是由蒙古羊分化而来的考证得到遗传学实验的进一步证明;(3)越南占部落绵羊与山东小尾寒羊关系最近;(4)小尾寒羊、湖羊和占部落绵羊受蒙古羊血统的影响递减。  相似文献   
38.
雷琼牛母系起源的遗传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测定雷琼牛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的基础上,引用其它牛种的序列资料,以探讨雷琼牛的起源演化。雷琼牛Cyt b基因全长1 140 bp,存在2个突变位点,碱基A+T的平均含量(56.8%)明显高于碱基G+C的平均含量(43.2%),第3密码子表现出较强的碱基组成偏倚。以Cyt b基因单倍型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雷琼牛3个地域群Cyt b基因所有的单倍型都与瘤牛聚为一类,从母系遗传的角度确认雷琼牛起源于瘤牛。Cyt b基因单倍型间的进化网络关系分析发现,雷琼牛与亚洲其它地区的瘤牛共享一条祖先序列,表明它们可能是在不同的地点由野生的瘤原牛独立驯化而来的,进一步推论中国南方某些地区在史前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瘤原牛驯化中心。  相似文献   
39.
中国牛亚科家畜G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产物直接双向测序法,分段扩增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和亚洲水牛共5个牛种的GH基因,并拼接成编码区全序列,分析中国牛亚科家畜不同牛种GH基因编码区序列变异及其分子进化特征。结果表明,牛GH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654bp,种间核苷酸突变率在0.1%~1.84%。5个牛种编码区序列定义了10种单倍型,瘤牛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大额牛和水牛均无单倍型多样性。G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密码子使用存在偏倚性,共发现了25个偏好性密码子。核苷酸的替代以转换为主,转换明显高于颠换,转换/颠换比为3.0。非同义突变位点远远少于同义突变位点,同义与非同义替代发生的速率比都小于或等于1,表明GH基因编码区序列不受达尔文正选择的影响。以GH基因单倍型序列为基础的分子进化树表明,水牛与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间分化很明显;普通牛、瘤牛、牦牛、大额牛间序列分化并不明显,并且它们共同拥有一条相同的祖先核苷酸序列。说明中国牛亚科家畜G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变异相当贫乏,并且由于功能的约束表现得相当保守,进化速率相当缓慢。  相似文献   
40.
应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对鹌鹑的脏器及肌肉中的9个中性结构基因座进行检测,计算多型座位等位基因频率。引用国外研究结果,通过座位多态性、平均基因杂合度、遗传分化系数及遗传距离对四个鹌鹑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家鹑与微山湖地区的野生鹌鹑遗传关系较近,与日本野生鹌鹑的遗传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