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8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54篇
  292篇
综合类   411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4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在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网格(5 m×5 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洼地典型区域(150 m×50 m)表层土壤水分(0~5 cm和5~10 cm)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在采样区内呈比较简单的斑块状分布,相同性质斑块与土被连续分布区和石丛集中分布区范围相当;半变异函数在不同性质斑块内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变异特征,在整个采样区内表现出各向异性;旱季洼地表层土壤水分主要受石丛和地形两个不同尺度的环境因素影响;土壤水分具有一定的尺度效应,半变异函数的变程随着最小采样间隔增大而增大;当研究区域存在多重尺度的变异结构时,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精度确定合理的采样尺度。  相似文献   
32.
非干旱造林困难地区植被恢复的科学检讨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黄土高原、华南花岗岩丘陵、南方岩溶山地和西南干热河谷既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也是非干旱气候区的造林困难地区。以上 4区的大部分地区可以依靠生态修复恢复植被 ,但C层大面积裸露的华南花岗岩丘陵、严重石漠化的岩溶山地和侵蚀强烈的干热河谷泥岩坡地 ,通过生态修复恢复植被难度较大 ,应辅以工程整地、引进外来树种和种植植物篱、藤本植物等人工措施 ,促进植被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33.
浅谈岩溶地区公路建筑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岩溶地区公路建设过程中,必然对岩溶地区脆弱的处于一种准平衡状态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西部公路建设必须对环境进行严格考察和论证。就西部岩溶地区公路建设对环境保护中的水、植被和土壤的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技术和综合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34.
云贵高原岩溶地区生态气候类型区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动态逐步聚类方法进行气候类型区划,较好地综合了多种气候,地理和生态因素,避免了只考虑了几个经验性气候要素作为区划指标的某些弊端,使区划结果更客观定量,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岩溶山区贵州修文县2年的土壤水分定点观测,系统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坡度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坡度之间,土壤水分的变化差异极为显著;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蔬菜地的土壤水分变化与其他两种用地的差异极为显著,而裸地与小麦—玉米轮作地之间却没有显著差异。同一时间径流深虽然16°坡地>9.5°坡地>6.5°坡地,但土壤水分却存在9.5°坡地>16°坡地>6.5°坡地的关系,初步分析这是由土壤剖面质地差异所致,从剖面分布来看,土壤水分含量都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坡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主要集中在BC层以上,而在C层这种影响较弱,坡度因素的影响深度比土地利用方式小。  相似文献   
36.
济南泉域岩溶水质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路洪海  章程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242-244,249
地下水是岩溶地区水资源的重要赋存形式,也是岩溶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由于岩溶含水层的本质脆弱性,岩溶水资源在人类活动胁迫下极易蜕变。以20世纪50年代末的地下水化学状况为背景值,结合近2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济南泉域岩溶水质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近20年来,地下水质总体呈恶化趋势,水质的区域性、阶段性变化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东郊岩溶水质最差,且无污染物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市区和西郊。伴随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变化,地下水质从间接补给区、直接补给区到泉水排泄区,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依次升高;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泉域东部大辛河流域,从上游、中游到下游,地下水污染物的浓度也渐次升高,且愈往下游污染物浓度增幅愈大,显示出与土地利用方式和人类活动的密切相关性。因此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减少人类活动对下水的污染,对岩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济南“泉城”景观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隋桂荣 《土壤》1996,28(6):304-306
本文研究了山东禹城辛店洼新建台在耕种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新建台田土壤的容重,pH,含盐量等随耕种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养分,交换量及中,微量元素含量随耕种时间的延续而上升,各台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崮人为调控的条件不同呈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8.
在GIS支持下,利用云南小江流域两期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叠加分析,得到土地利用变化图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结果发现,1982—2003年全流域610.12km2的土地利用面积发生变化,占流域总面积的59%。土地利用的类型主要是由未利用地向耕地和林地以及林地向耕地的转化,流域综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达2.95%。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基本构型由以大斑块为主体,散布型斑块镶嵌其中转变为以中等斑块为主体,散布型斑块镶嵌其中的构型;区域土地利用的斑块数由1014个增加到1889个,平均斑块面积由1.02km2/个减少到0.55km2/个;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指数中多样性指数增长4.14%,均匀度指数增长4.14%,破碎度指数增长84.6%,优势度指数降低1.6%;未利用地、林地的分离度分别增加114.58%和69.64%,而耕地的分离度减少45.86%;流域耕地、建设用地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而未利用地、林地重心向南东、南西方向偏移。引入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是流域耕地增加进而导致系列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力,而生态环境保护等宏观政策是流域林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9.
岩溶区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重庆南川岩溶区为例,用137C s法研究了岩溶区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坡面上部侵蚀速率较小,平均侵蚀速率为400.8 t/(km2.a),最大侵蚀速率为1 138.4 t/(km2.a);坡面中部侵蚀加剧,平均侵蚀速率2 264.8 t/(km2.a),最大侵蚀速率可达3 760 t/(km2.a);坡面下部侵蚀减弱甚至堆积。土壤表层有机质、表层粘粒及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坡面上的变化与土壤侵蚀速率具有负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40.
重庆岩溶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地利用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重庆岩溶地区为例,探讨岩溶地区土壤类型的多样性与不同土壤类型上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结果表明重庆市岩溶区黄壤、石灰土和黄棕壤是本区主要土壤类型,土壤景观的多样化和空间异质化程度不高,但各类景观分布比例不均匀,土壤景观嵌块体呈现出复杂的几何形状。除了山地草甸土以林地和草地、棕壤以林地为主要景观外,另外的9种土壤类型上都是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要的景观,农、林用地在景观空间格局的结构和功能中起主导作用。由于各类土壤性质和分布特点的不同,耕地和林地在各类土壤上的分配比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及人类活动使得耕地的嵌块体数急剧增多和居民工矿用地、林地、未利用地的嵌块体数目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