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25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2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对玉米青枯病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的研究 ,结果表明 :青枯病始发期一般在 8月下旬 ,盛期在 9月上中旬 ,不论何时播种 ,开始发病都是在玉米灌浆末至乳熟初期 ,高峰在乳熟后至蜡熟期。玉米灌浆乳熟期多雨高湿的条件有利发病 ;品种的抗病性与病害的发生流行关系密切 ;早播或早熟玉米发病重于晚播或中晚熟玉米 ;连作、密植、缺钾等条件下发病偏重。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导致青枯病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武忠  苏申有  解晓青  王世荣 《玉米科学》2005,13(Z1):026-026
针对目前生产上应用的VG187-4自交系混杂现象,利用选株测交提纯方法,进行了VG187-4提纯选系。结果表明,VG187-4-3表现最好,可以代替目前应用的VG187-4自交系。  相似文献   
33.
玉米杂交种晋单44的选育技术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单44是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早48为母本,853-1为父本,于1996年育成的玉米单交种,经多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晋单44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山西春播早熟区及黄淮海夏播区种植。  相似文献   
34.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小麦生产开始进行战略性调整,从单纯的产量型向优质高产高效型转变。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优质小麦产业得到  相似文献   
35.
自2008年入冬以来,中国大部分小麦主产省遭受干旱,我省冬小麦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减产已成定局。如何保证玉米增产,已成为我省2009年粮食总产不低于100亿千克目标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36.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许多育种工作者不但希望选育的新品种具备高产、优质、多抗等特性,更希望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普遍高产,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一个优良的品种不仅要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能够高产,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也应具有相对高产即稳产的性能。由于不  相似文献   
37.
就日本水稻湛水打入式穴直播栽培技术及栽培特点进行了阐述.该技术克服了其它直播技术部分种子外露、漂移、赶堆和分布不匀的缺点,具有行距、穴距及播种深浅可调的优点,使水稻生长处于类似于移植稻的栽培环境,产量较高.水稻湛水打入式穴直播技术的实施,降低了物资和劳动力的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稻米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8.
忻(毛)豆1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从日本一个优良高代种质材料中用系谱法于2001年秋选育而成。该品种鲜食香甜、味浓、口感好、风味佳,营养价值高。而且具有高产、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9.
晋薯十二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五寨试验站采用“75 -3 0 -7”做母本 ,“燕子”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1 992年培育实生苗入选单株“92 -2 -7”,1 993年参加株系圃试验 ,1 994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 ,经各级试验结果表明比现用品种增产 1 7%以上。是具有高产、抗病、耐退化、品质优、经济性状好的更新换代新品种。适宜在山西 ,内蒙、甘肃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40.
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与改良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影响玉米品种增产潜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品种及其使用年限、种子质量等,指出要持续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应走拓宽种质基础和改进育种方法的路子,即原有种质的种质创新与引进外来种质资源相结合,同时重视在高密度群体下的选择。提出了今后玉米品种的改良方向为中大穗、中大粒、中(高)矮杆、中高密、中晚熟和中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