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9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东海南部的头足类稚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头足类稚仔的种类与分布是头足类资源调查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报道并描述采自东海南部的6种头足类稚仔,其中鸢乌贼、柔鱼和剑尖枪乌贼均为西太平洋开发利用中的资源种类。  相似文献   
32.
利用角质颚研究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年龄与生长是渔业基础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体长频度法估算头足类的年龄并不可靠,然而利用硬组织来研究头足类的年龄和生长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角质颚作为头足类少数硬组织之一,具有结构稳定、耐腐蚀以及信息储存良好等特点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角质颚的长度、角质颚生长纹的观察、初始纹的形成、生长纹周期性的证实以及日龄鉴定等方面综述了角质颚在头足类年龄和生长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尽管角质颚在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的研究中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利用生长纹鉴定年龄的方面还有所欠缺,较为成功仅为真蛸(Octopus vulgaris)和玛雅蛸(O.maya),缺乏对其他头足类种类的研究,需要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33.
东海区头足类群聚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2000年东海区(27°00′~34°00′N、127°00′E以西海域)150 m等深线以浅4个季节的底拖网监测调查资料,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的方法分析东海区头足类群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探讨各个群聚类型的指示种类以及头足类群聚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头足类主要种类为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等。多元分析结果显示,各季节头足类群聚类型不同。根据各群聚类型分布的海域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黄海南部-东海外海-东海中南部群聚、长江口外海域群聚和东海北部海域群聚3种群聚类型。它们的空间分布区域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群聚类型的分布区域也会相互交错。各季节不同群聚类型的种类组成不同,多数种类一般同时出现于不同的类群中,有的种类在所有群聚类型中都有分布。它们的空间分布也是交错的,只是相对集中的区域有所不同,在不同群聚类型中的渔获率和出现频率不同。头足类各群聚类型种类组成的季节差异较明显,各群聚类型中相对稳定的主要特征种类较少。调查海域中影响头足类种类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而水深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4.
根据2002年11月和2006年11月对廉江龙头沙人工鱼礁区进行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的结果,初步评估人工鱼礁建设对礁区及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的养护效果.结果显示:投礁后,礁区内资源种类(特别是鱼类)增加明显,由投礁前的9种增加到23种,增加了1.56倍,而对照海区资源种类(特别是鱼类)明显减少,由投礁前的26种减少至15种,减少了42.31%;投礁后各类资源的资源密度明显比投礁前高,礁区内和对照海区总资源密度分别比投礁前增加了9.25倍和1.06倍;投礁一年多来,礁区内已初步形成新型的人工生境,头足类成为礁区内的新增优势类群,杜氏枪乌贼成为对照海区的第一优势种,初步显示出人工鱼礁对游泳生物(特别是鱼类和头足类)的诱集效果,并且这种效果已波及到礁区邻近海域.  相似文献   
35.
东海中北部海区头足类资源量的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天明 《水产学报》2001,25(3):215-221
根据1994年6月至1996年6月二年整6艘单拖调查船的调查资料,采用资源密度法,评估了26°00'-31°00'N、120°30'-127°30'E约40-200m水深范围87个渔区头足类及其主要种类的资源量,阐明了头足类及主要种类资源密度的季节变化和时空分布,提出可捕量,为今后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印度洋可开发的外洋性头足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头足类产量超过100万t,三分之一捕自大西洋、三分之二捕自太平洋。与此相比,印度洋的头足类产量很低.自60年代中叶,世界头足类渔业开始瞄准外洋性种类。而在印度洋栖息的头足类中,引人关注的是热带性的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亚热带性的巴氏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南方带性的T.angolensis 等3个种类。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前者是不久的将来最有开发希望的渔业对象。  相似文献   
37.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的研究人员警告称,海洋酸化将给全球鱿鱼带来严重影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Plos One》杂志上。鉴于头足类资源重要的生态和商业地位,这种影响可能对海洋环境和沿海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相似文献   
38.
应用资源密度面积法估算东海区头足类资源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1年、2002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网海区站监测调查资料,采用资源密度面积法,对东海区大陆架海域头足类及其主要种类的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1)东海区头足类资源密度2001年、2002年都以夏季为最高,分别为463.70 kg/km2和237.43 kg/km2;2001年春季和2002年冬季最低,分别为98.24kg/km2和125.43 kg/km2。(2)两年中太平洋褶柔鱼的年平均资源密度在所有头足类种类中都为最高,分别为145.07 kg/km2和101.85 kg/km2;而蛸类的资源密度为最低,分别为4.69 kg/km2和2.53 kg/km2。(3)2001年、2002年东海区大陆架海域的头足类资源量分别为375384.90 t和172692.90 t,以年平均资源量算出的MSY分别为238 553.56 t和144277.31 t。  相似文献   
39.
头足类动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头足类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头足类软体动物都具有生殖洄游的现象,繁殖季节雌雄交配后,成熟精子暂时储存在雌体输卵管腺的纳精囊中,成熟卵子产出经过输卵管腺时完成受精作用,雌体在排卵后具有特殊的护卵行为.精子具有特殊的顶体和精核,分别呈螺旋锥体和细长圆筒状,阐述了它们的生物进化和系统分类中的作用;根据卵巢的形态变化,将其发育周期划分为4个时相.性腺既是生殖器官,又具有内分泌的功能,分泌的各种甾类激素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例如:孕酮、睾酮和17β-雌二醇.精巢中存在大分子精蛋白,并且不同种类的组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0.
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潜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头足类是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且有生命周期短(通常为一年)生长快等特点,资源极为丰富.近几十年来,世界头足类渔业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