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对虾初始平均体重为(2.03±0.01)g]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GMCC No.3755,简称B.S.3755)对其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向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6、00和1 200 mg/kg的B.S.3755,另外,以植物蛋白替代基础饲料中3.5%鱼粉蛋白配制低鱼粉饲料,并向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600和1 200 mg/kg的B.S.3755,共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投喂期为8周。实验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对虾成活率在90%以上,且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B.S.3755的高鱼粉饲料组,对虾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基础饲料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基础饲料组(P<0.05),其中600 mg/kg B.S.3755添加组的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在添加600和1 200 mg/kg B.S.3755的低鱼粉饲料组与基础饲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B.S.3755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酸性磷酸酶(ACP)和酚氧化物酶(PO...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讨外界环境变化对牙鲆生理机制的影响,试验采用模拟国内正常等级公路上运输环境的方法,研究运输胁迫对牙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输胁迫会导致牙鲆血浆中总胆固醇、血糖与谷丙转氨酶的水平明显升高。说明运输胁迫会影响营养物质在其体内的分配及肝脏功能,并降低机体的免疫机能,对动物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3.
不同循环饥饿投喂模式对尼罗罗非鱼补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建  王琨  陈建春  叶继丹 《水产学报》2014,38(6):869-876
为了探讨尼罗罗非鱼对不同循环饥饿投喂模式的补偿生长效应,本实验分别采用每天投喂(S0)及饥饿1 d+投喂3 d(S1F3)、饥饿1 d+投喂5 d(S1F5)、饥饿1 d+投喂7 d(S1F7)、饥饿2 d+投喂3 d(S2F3)、饥饿2 d+投喂5 d(S2F5)和饥饿2 d+投喂7 d(S2F7)6种不同的循环投喂模式,用含33%蛋白质和8%脂肪的饲料饲养尼罗罗非鱼(均重13.50 g),饲喂期为43 d。结果显示,S0组的增重率(806.74%)最高,与S1F3、S1F5和S1F7组差异不显著,但分别比S2F3、S2F5和S2F7组显著提高40.3%、33.6%和10.4%;S0组的特定生长率最低(5.36%),显著低于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采用循环投喂模式没有改善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但却能明显提高日摄食率;各实验处理组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鱼体灰分含量、肌肉RNA/DNA比值及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S1F3、S1F5和S1F7组鱼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与S0组差异不显著,但S2F3、S2F5和S2F7组鱼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及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S0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S0组。研究表明,尼罗罗非鱼在S1F3、S1F5和S1F7模式下获得了完全补偿生长,而在S2F3、S2F5和S2F7模式下仅获得了部分补偿生长,且均是通过提高恢复投喂期间的摄食量来实现补偿生长。在获得完全补偿生长的3组中,S1F3组的实际投喂天数最短,仅为33 d,比每天投喂模式缩短了23.3%,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饥饿1 d+投喂3 d是最佳的循环饥饿投喂模式。  相似文献   
34.
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牛蛙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皇康康  张春晓  王玲  宋凯  黄飞 《水产学报》2014,38(6):877-887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牛蛙生长、体组成和肝脏健康的影响,以红鱼粉、豆粕和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主要脂肪源,α-淀粉为主要糖源,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并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等配制实验饲料。实验设3个蛋白水平(35%、40%和45%),每个蛋白水平下设4个脂肪水平(4%、7%、10%和13%),共12种饲料,饲料可利用能变化范围为12.4~17.8 kJ/g,蛋白能量比变化范围为21.9~32.0 mg/kJ。每种饲料设置3个重复,每个水族缸放养12只牛蛙[初始平均体质量为(91.5±1.1)g],每日饱食投喂2次,实验周期56 d。结果发现,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牛蛙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而13%脂肪组的牛蛙肝脏出现颜色不均一和肝体脆化无韧性的现象。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显著影响牛蛙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其中,40%蛋白组牛蛙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35%蛋白组,与45%蛋白组无显著差异。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升高,饲料效率显著升高,而摄食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升高,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保留率无显著差异。饲料脂肪水平与牛蛙全体的脂肪含量和总能水平正相关,但不影响牛蛙全体的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牛蛙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和脂蛋白酯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表明,牛蛙饲料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0%和7%,适宜蛋白能量比为27.7 mg/kJ。  相似文献   
35.
利用芽孢杆菌SE5和DE5单独及联合强化桡足类,研究SE5和DE5对斜带石斑鱼稚鱼生长、存活率、水质及水体和稚鱼体内细菌总数和弧菌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养14d时,SE5组和DE5组体长显著高于对照组,混合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饲养28d时,SE5组和DE5组体长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混合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饲养28d时,SE5组和DE5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4d时SE5组和混合组水体NH3-N显著低于对照组,28d时各组NH3-N均低于对照组。14d时,混合组水体NO2-N显著高于对照组,28d时各试验组NO2-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束时(28d),各试验组水体细菌总数均高于对照组,SE5组和DE5组水体弧菌数量高于对照组;DE5组和混合组活饵细菌总数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活饵弧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其中混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稚鱼体内细菌总数高于对照组,其中DE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DE5组稚鱼体内弧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SE5组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6.
鱼源乳酸菌的抑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试验研究了3株从斜带石斑鱼仔鱼体内分离的乳酸菌其产酸能力及抑菌特性.结果表明:菌株EA-1和Y1B-3产乳酸的速度和pH值下降速度较快,培养后期乳酸含量显著高于Y4-2(P<0.05).3株乳酸菌对致病性哈维氏弧菌和溶藻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乳酸对三株乳酸菌的抑菌活性没有影响,提示3株乳酸菌均能产生乳酸以外的抑菌物质.三株乳酸菌的抑菌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经60℃和80℃热处理后保留70%以上的抑菌活性,但经100℃高温处理失去抑菌活性.3株乳酸菌产生的抑菌物质对胰蛋白酶敏感,在偏中性条件下抑菌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37.
在饲料中单独或联合添加果寡糖(FOS)、甘露寡糖(MOS)和克劳氏芽孢杆菌Bacillus clausii,共配制8种试验饲料,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寡糖和芽孢杆菌)、5 g/kg FOS(F组)、5 g/kg MOS(M组)、2.5 g/kg FOS+2.5 g/kg MOS(FM组)、107CFU/gB.clausii(B组)、5 g/kg FOS+107CFU/gB.clausii(FB组)、5 g/kg MOS+107CFU/gB.clausii(MB组)和2.5 g/kg FOS+2.5 g/kg MOS+107CFU/gB.clausii(FMB组)。用8种饲料饲喂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56 d后,取牙鲆肠道用2216E琼脂培养基培养肠道细菌,并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结果表明:从各组牙鲆肠道中共检出细菌11种,其中共有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弗尼斯弧菌Vibrio furnissii、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溶酪大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铅黄肠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和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各试验组(除B组外)肠道可培养细菌总数低于对照组,且FMB组最低;各试验组(B组除外)的表皮葡萄球菌、弗尼斯弧菌数、鲍氏不动杆菌和溶酪大球菌数明显低于对照组;F组、M组和FM组肠道优势菌与对照组基本相似,B组、FB组和FMB组的优势菌与对照组差异较大;各试验组的铅黄肠球菌和施氏假单胞菌比例均大幅度高于对照组。在试验饲料中添加FOS、MOS和B.clausii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牙鲆肠道病原菌,有利于改善牙鲆肠道健康,且寡糖与B.clausii联合使用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8.
本试验以斜带石斑鱼原代培养肝细胞为研究对象,以过氧化氢为刺激源,以肝细胞存活率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为判断指标,旨在建立稳定的斜带石斑鱼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在原代肝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对照)、100、200、400、600、800和1 000μmol/L过氧化氢,使之分别作用2、4、6、8、12和24 h,共42组,每组10个重复,测定肝细胞存活率。在得出适宜过氧化氢作用时间的基础上,使每个浓度的过氧化氢(每个过氧化氢浓度设6个重复)作用于肝细胞适宜时间后,收集肝细胞和培养液测定抗氧化指标,筛选使肝细胞发生氧化损伤的适宜过氧化氢作用浓度。结果显示:800μmol/L过氧化氢作用肝细胞8 h,斜带石斑鱼肝细胞的存活率降低至61.98%;800和1 000μmol/L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肝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600μmol/L组除外)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800和1 000μmol/L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过氧化氢作用浓度为800μmol/L、作用时间为8 h,可作为建立斜带石斑鱼肝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39.
通过2组试验分别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蜕壳间期及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一:将100尾均重为(0.61±0.02)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尾虾),即饲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以及饲喂分别添加0.2%、0.4%和0.6%胆固醇与1.0%、2.0%和3.0%卵磷脂的试验饲料的9个试验组,试验期为35 d,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的影响。试验二:将90尾均重为(0.48±0.03)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尾虾),对照组饲喂试验一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的试验饲料,5个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分别饲喂在对照组饲料基础上添加10、20、40、80和160 mg/kg表面活性素的试验饲料,研究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及肝胰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饲料中胆固醇水平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P0.05),卵磷脂水平对蜕壳间期的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对蜕壳间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1.0%组、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组以及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6%和2.0%组的蜕壳间期显著短于其他组(P0.05),其中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组蜕壳间期最短。与对照组相比,仅1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显著缩短(P0.05),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各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10和2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P0.05),其他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则显著降低(P0.05);除1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外,各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仅10和2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组的肝胰腺丙二醛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胆固醇水平及其与卵磷脂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蜕壳间期,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时蜕壳间期最短;在胆固醇和卵磷脂水平分别为0.4%和2.0%的饲料中添加10 mg/kg表面活性素可缩短凡纳滨对虾的蜕壳间期,提高肝胰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饲料牛磺酸含量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TauT mRNA表达量及牛磺酸合成关键酶(CSD和CDO)活性的影响,实验在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0DT)中分别添加0.5%(0.5DT)、1.0%(1.0DT)、1.5%(1.5DT)的牛磺酸,配制成4种不同牛磺酸含量的饲料。将平均体质量为(13.85±0.25) g的320尾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循环水族箱,每箱放养20尾鱼,每组分别投喂一种相同实验饲料,每天定时投喂实验饲料至表观饱食状态,实验为期84 d。结果显示,在0DT饲料中补充外源牛磺酸能显著提高饲料效率、摄食率、增重率和全鱼粗蛋白含量,而显著降低肝体比和全鱼粗脂肪含量。组织中肝脏、肌肉、肠道TauT mRNA表达量在1.0DT组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当饲料牛磺酸含量继续增加至1.5DT组时明显降低,但仍显著高于0DT和1.0DT组。斜带石斑鱼幼鱼血浆、肝脏、肠道和肌肉中牛磺酸含量与饲料牛磺酸含量之间呈正相关。饲料中补充外源牛磺酸能够显著降低肝脏、肌肉中CSD活性,同时降低血浆、肝脏、肠道和肌肉中CDO活性,但对血浆CSD活性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饲料中补充外源牛磺酸能够明显促进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增加鱼体蛋白沉积,同时降低鱼体脂肪沉积,上调组织中TauT mRNA表达水平及提高牛磺酸蓄积,降低牛磺酸合成关键酶活性。研究表明,以增重率为目标,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饲料中牛磺酸的适宜含量为0.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