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77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51篇
水产渔业   254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低湿度表面的海洋附着细菌对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低湿度表面形成自然微生物被膜中分离和纯化出9株海洋附着细菌,并进行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的鉴定以确定其菌名;在18℃、黑暗条件下培养48h后形成单一菌株的微生物被膜,研究了细菌不同初始密度条件下形成微生物被膜的终密度变化及其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附着的影响。同时,将获得的序列与有亲缘关系的序列用Mega软件的CLUSTALW程序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测试海洋附着细菌形成微生物被膜的最终密度随初始密度的增加而增加;9株海洋细菌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其中Bacillus sp.2诱导活性最高,其诱导稚贝的附着率为68%;除Pseudoalteromonas sp.3微生物被膜终密度与稚贝附着无显著相关性外(P0.05),其余8株海洋细菌所形成的微生物被膜终密度与稚贝附着均呈显著相关性(P0.05);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微生物被膜终密度对稚贝附着的诱导活性与细菌种属无关。研究表明,低湿度表面的海洋附着细菌对厚壳贻贝的附着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于今后开展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盐度对脊尾白虾存活、生长和蜕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盐度突变对脊尾白虾成活的影响,以及水体盐度(0、6‰、12‰、18‰)对单个体养殖条件下脊尾白虾生长、成活和蜕壳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度由6‰到0的突变组,脊尾白虾的成活率最低,96 h成活率仅为6.67%;而盐度由6‰至12‰、18‰的突变组,96 h的成活率均在93%以上.(2)单个体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体盐度提高(盐度0~12‰条件下),脊尾白虾最终体长、总体长增长率和成活率均有增加趋势;盐度超过12‰时,总体长增长率显著下降,但成活率变化不大.(3)盐度对脊尾白虾的蜕壳周期有一定影响,盐度12‰组虾的第1次、第5次、第8次和第9次蜕壳周期最长;整体上,盐度12‰组平均蜕壳周期最长(9.57 d),盐度0组平均蜕壳周期相对较短(8.47 d).因此,脊尾白虾对盐度低于6‰的水体适应性较差,盐度12‰有利于提高该虾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高邮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采用三层刺网和单目地笼网鱼类采样工具,于2019-2020年在该湖泊设置的5个点位进行4次调查,鉴定了渔获物种类,分析了鱼类生态类型和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结果显示:高邮湖鱼类24种,隶属20属7科6目。淡水性、肉食性和中上层鱼类为优势生态型。鲫(Carassius auratus)、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刀鲚(Coilia nasus)和鲢(H.molitrix)为高邮湖优势种。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45,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1,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6,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为1.91。与历史资料相比,鱼类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有所提高,但群落结构受干扰程度较高。Cluster聚类和nMDS平面图显示,高邮湖不同空间的鱼类多样性差异较小;而与其北部入湖口河流水域相比,鱼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过水性高邮湖的鱼类多样性高于河道,但总体上鱼类物种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5.
长江刀鲚繁殖群体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刀鲚(Coilia nasus)是一种具有多种生活史类型的中小型鱼类,溯江洄游中的刀鲚也是目前长江下游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评估刀鲚渔业生物学特征的变化趋势,分析了2012年5月采自长江靖江段的458尾刀鲚繁殖群体样本。结果显示,刀鲚繁殖群体由1~4龄组成,其中2~3龄个体占85.81%;体长14.2~38.9 cm,平均(25.72±4.08)cm;体重9.2~208.4 g,平均(69.59±33.73)g;体长与体重关系式W=0.0028L3.0866(R2=0.915 3);平均丰满度为0.38±0.08。依据生长方程Lt=40.82[1–e-0.31(t+0.55)]和Wt=262.59[1–e-0.31(t+0.55)]3,求得渐近体长L∞为40.82 cm,渐近体重W∞为262.59 g,体重生长的拐点出现在2.99龄的Wt=77.66 g。与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结果相比,长江刀鲚繁殖群体中补充群体和低龄剩余群体的比例显著增加,低龄化和小型化趋势明显,丰满度下降,资源衰退严重,但生长潜力依然存在。应采取降低对繁殖群体的捕捞强度、保护产卵场等积极措施来保护这一珍贵的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36.
蓝藻水华可产生大量藻毒素,其中以微囊藻毒素危害最大。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可影响包括虾类在内的多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亦可导致虾类免疫系统受损。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在微囊藻毒素MC-LR作用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液免疫中3种主要的抗菌肽基因(Penaeidin 3、Crustin和ALF)的表达量变化情况,发现Penaeidin 3和ALF受到MC-LR影响较大,Crustin基因表达量虽有所上调,但变化不大。同时,通过再次注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对3种抗菌肽在MC-LR影响下抗菌能力的检测,发现3种抗菌肽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变化,即表达量均在前期下调,4 h后逐渐上调,在MC-LR处理组中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的趋势。结果表明MC-LR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对虾3种抗菌肽基因的表达,对免疫系统造成损伤,致使对虾抗病能力减弱;这一结果表明,长期发生铜绿微囊藻水华的虾池对虾存活率下降,可能与微囊藻毒素影响对虾抗菌肽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基因(HDAC1)在不同淡水生长特性家系凡纳滨对虾中的表达情况,明确HDAC1基因在对虾淡水养殖过程中的功能作用,为揭示凡纳滨对虾生长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RACE克隆凡纳滨对虾HADC1基因cDNA序列,利用DNAMAN、ProtParam、ProtScale、PSOR...  相似文献   
38.
为深入了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交配过程,利用急速冷冻、扫描电镜、组织学等技术,对其交配系统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交配系统具有短尾派蟹类的典型特征,即第一附肢(G1)比第二附肢(G2)长.G1整体粗壮光滑,由连接腹部的原肢和内肢组成.内肢长而挺直,呈三角柱状,两侧边缘融合...  相似文献   
39.
【目的】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探索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的原因,为分析和解决罗氏沼虾生长缓慢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合适浓度的siRNA抑制罗氏沼虾肝胰腺和肌肉中COX2基因的表达,分析肝胰腺和肌肉中线粒体呼吸链相关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以及ATP含量的变化;通过持续抑制罗氏沼虾COX2基因的表达,分析其对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结果】siRNA对罗氏沼虾线粒体编码的COX2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siRNA浓度的增加抑制的作用越明显,超过一定的浓度范围的siRNA抑制作用不明显,浓度为2.0μg/g的siRNA与0.8、1.5、3.0μg/g的siRNA的抑制作用相比效果最好。罗氏沼虾注射siRNA后,肝胰腺和肌肉中的COX2基因表达量下调,ND1和ATP6基因表达量随之下调,COX、ATP合酶、CCR和ND的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下同),ATP含量降低。连续注射siRNA能持续抑制罗氏沼虾肝胰腺和肌肉中COX2基因的表达,随着siRNA注射次数的增加,抑制COX2基因表达的作用时间也增加,在注射4次2.0μg/g siRNA虾的肝胰腺和肌肉中,COX2、ND1和ATP6的基因表达量持续下调的时间最长,COX、ATP合酶、CCR和ND的酶活性能长期保持在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水平,ATP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着肝胰腺和肌肉中COX2基因表达被抑制时间的增加,罗氏沼虾的体长与体重增加量越小,养殖28d后,注射1次siRNA和注射4次siRNA的虾的体重净增长分别为0.59和0.34g。【结论】当参与ATP合成的酶的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长时间受到抑制时,会抑制罗氏沼虾的生长。  相似文献   
40.
唐芳  温贝妮  刘红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4):1108-1115
【目的】明确不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群体间的遗传信息丰富度和遗传分化程度,为构建适应上海独特气候对虾品种繁育计划中的交配系谱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13对微卫星引物对来自厄瓜多尔恒兴对虾养殖公司2个养殖场(Pesquera和San Alfonso)共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究不同群体间的遗传信息丰富度和遗传分化程度。【结果】13个微卫星位点在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a)为2~6个,共有37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292~0.6799,平均为0.3326。在13个微卫星位点中,仅有1个微卫星位点(TUMXLV9.116)呈高度多态性,有4个微卫星位点(TUMXLV10.147、TUMXLV5.45c、TUMXLV10.191c和TUMXLV10.96)呈低度多态性,其余8个微卫星位点呈中度多态性。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为0.2225~0.3662,平均为0. 2915;期望杂合度(He)为0.3317~0.4539,平均为0. 3974;Hardy-Weinberg平衡指数(D)为0.0214~0.4214,其中San Alfonso P23群体和Pesquera P23群体的D相对更接近于0,其基因型分布接近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的Fst平均值为0.1259,说明有12.59%的遗传分化来源于群体间,而87.41%的遗传分化来自群体内部;群体间的平均基因流(Nm)为1.7356,表明遗传漂变未能主导种群遗传结构的变化。在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间,以Pesquera 29群体与Pesquera 15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0.2426),San Alfonso 23群体与Pesquera 23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0.0215);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可分为两大类,其中Pesquera 29群体和San Alfonso 12群体独立聚为一类。【结论】在9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中存在观测等位基因丢失现象,且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分化程度为中等水平。因此,可通过引进不同地区拥有不同遗传背景且亲缘关系较远的群体作为亲本,以丰富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