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微生物被膜形成因子及其对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环境因子对微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以及在此条件下形成的微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壳长为1.81 mm±0.13 mm)附着的影响,通过显微共聚焦技术和荧光染色技术,探讨了在18℃条件下盐度为10、20、30时和盐度为30的条件下温度为8、18、28℃时,环境因子对希瓦氏细菌Shewanella loihica ECSMB14101形成微生物被膜产生的影响,调查了上述环境下形成微生物被膜的细菌密度、分布、膜厚等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S.loihica ECSMB14101形成微生物被膜的最终密度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密度的微生物被膜诱导活性不同,且与盐度呈线性关系;微生物被膜上细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在8℃和18℃时对稚贝的附着诱导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附着率分别为31%和68%,18℃与28℃时的微生物被膜诱导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盐度和温度的上升,微生物被膜上的细菌分布逐渐密集,膜厚显著增加,且在盐度为30、温度为28℃条件下微生物被膜的膜厚达到最大值(4.4μm±0.1μm);在温度为18℃、盐度为30条件下,膜厚的最大值为(4.3±0.1)μm。研究表明,盐度和温度改变微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并导致贻贝附着率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纤维素对假交替单胞菌属细菌等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生物量和胞外产物的影响,以及生物被膜等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选取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幼虫附着变态具有高诱导和中等程度诱导活性的海洋细菌Pseudoalteromonas atlantica、Shewanella loihica,分析了纤维素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和生物被膜形成后,对生物被膜特性,如细菌密度、膜厚、胞外产物等的影响,以及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纤维素对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纤维素与细菌共同形成的生物被膜及纤维素处理的生物被膜对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通过对生物被膜的特性分析发现,两种纤维素添加方式处理的生物被膜,与野生型单一生物被膜相比,细菌量均明显减少,膜厚降低,胞外多糖、胞外脂含量减少,而胞外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纤维素可通过调控细菌生物被膜的细菌密度、膜厚和胞外产物等特性,最终影响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脂肪酸对海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生物被膜形成及共同形成的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以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为对照,设置0.01、0.1、1、5 mg/L的棕榈酸(十六烷酸)、硬脂酸(十八烷酸)、油酸(十八烯酸)及3种脂肪酸混合物添加到菌液中共同形成生物被膜,并检测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同时选取诱导效果较好的3种脂肪酸混合物组对其生物被膜的密度、膜厚及胞外产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脂肪酸与细菌共同形成的生物被膜使幼虫的附着变态率显著上升(P<0.05),通过对混合脂肪酸组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随着混合脂肪酸物浓度的增加,相比海假交替单胞菌单一生物被膜,其细菌密度和膜厚度显著降低(P<0.05),细菌更加分散,胞外脂类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则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表明,脂肪酸是通过促进生物被膜胞外脂的产生影响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光照、温度和个体密度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oscus稚贝群聚性产生的影响,分别在光照强度为0、10、20、60、200μmol/(m~2·s),海水温度为13、18、23℃,厚壳贻贝稚贝密度为5、10、20、30、50个/培养皿(相当于0.28、1.64、3.27、4.91、8.18个/mL)条件下,进行3因素交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厚壳贻贝稚贝密度与群聚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6),密度越高稚贝的群聚率越高,群聚性越强;同样,光照对厚壳贻贝稚贝的群聚性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01),但光照强度与群聚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75),光照越强稚贝的群聚率越低,群聚性越差;海水温度对稚贝的群聚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光照、密度和水温三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厚壳贻贝稚贝的群聚性(P0.0001)。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厚壳贻贝稚贝附着机制的研究及水产养殖稚贝中间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从壳顶幼虫培育、匍匐幼虫培育、附着基选择及投放、稚贝培育等方面探讨了厚壳贻贝人工育苗中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厚壳贻贝的人工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顾忠旗  倪梦麟  范卫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13-18215
[目的]研究厚壳贻贝的胚胎发育情况。[方法]选择性腺成熟的厚壳贻贝亲贝,通过催产受精,对厚壳贻贝受精、卵裂、幼体发育等细胞生物学现象用显微镜进行连续观察,经显微摄影,详细记录了厚壳贻贝的胚胎发育全过程。[结果]厚壳贻贝亲贝经阴干刺激,排出精卵,获得成熟受精卵,直径约75μm,在水温13~20℃的条件下,受精卵分裂,经过桑椹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幼虫、匍匐幼虫等阶段,最后变成附着稚贝,其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历时35 d。[结论]厚壳贻贝亲贝暂养温度要适当,一般在10℃左右。厚壳贻贝胚胎发育的时间与水温密切相关,其适宜温度为13~20℃,并由受精卵开始发育时相对较低的温度逐步升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饵料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生长、存活及消化能力的影响,在温度为18℃、盐度为30的条件下,使用单一湛江等边金藻、青岛大扁藻及其二者的混合饵料(体积比为1∶1)分别投喂壳长为1.31 mm±0.05 mm的厚壳贻贝稚贝,并检测其21 d内的存活率、壳长、壳高、湿质量、特定生长率和淀粉酶活力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饵料条件下,稚贝的存活率均大于93%,不同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养14 d以上时,各饵料组稚贝的壳长、壳高、特定生长率、湿重和淀粉酶活力均为混合饵料组高于其他饵料组;试验结束时,混合饵料组稚贝的各项生长指标及淀粉酶活力均显著高于两个单一饵料组(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贻贝贝壳基质蛋白的分子多样性,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外套膜组织开展转录组文库构建及从头测序研究,总计产出6 970 102 920nt数据,共77 445 588条干净阅读子;经序列拼接与组装,获得厚壳贻贝外套膜转录组单一基因共计106 452个,总长55 222 289nt,平均长度519nt,N50达到754nt;并对上述单一基因进行了生物学功能注释和聚类分析。为进一步挖掘贻贝贝壳基质蛋白相关基因,通过对单一基因的序列注释以及利用已知贝壳基质蛋白序列进行本地搜索,共鉴定出与12种已知贝壳基质蛋白同源的厚壳贻贝外套膜单一基因124条。通过对厚壳贻贝贝壳基质蛋白单一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比较,发现厚壳贻贝与其他软体动物,如鲍属、牡蛎属和珠母贝属等在贝壳基质蛋白组成以及序列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暗示着贝壳基质蛋白可能具有共同的起源;同时,首次从贻贝属中发现了3种贝壳棱柱层特异的贝壳基质蛋白单一基因。这为后续贻贝贝壳基质蛋白的大规模鉴定以及对贝壳形成机制的探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试验在黄砂、海泥和不投附着基三种状态下,观察了青蛤幼虫在变态时期的附着量和成活率的变化,以及附着后稚贝的生长与成活情况。结果表明:海泥是青蛤工厂化育苗最适宜的附着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厚度海泥对不同大小稚贝生长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厚度的海泥对稚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我们认为在生产中应选用1mm厚度的海泥做为青蛤育苗的附着基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10.
试验在黄砂、海泥和不投附着基三种状态下,观察了青蛤幼虫在变态时期的附着量和成活率的变化,以及附着后稚贝的生长与成活情况。结果表明:海泥是青蛤工厂化育苗最适宜的附着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厚度海泥对不同大小稚贝生长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厚度的海泥对稚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我们认为在生产中应选用1mm厚度的海泥做为青蛤育苗的附着基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11.
几丁质固定化菊粉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自制的几丁质作载体,戊二醛作交联剂,用吸附交联法对菊粉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优化了固定化反应条件,在最适条件下,菊粉酶活力最大收率为32%。固定化菊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65℃,比游离酶提高5℃。最适pH保持不变。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和对酸碱稳定性都有较明显的改善,将固定化酶装柱进行菊芋汁连续水解试验,操作半衰期达22d。  相似文献   

12.
溶液化学对高岭土吸附腐植酸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溶液化学(pH值,离子强度和溶液组成)如何影响高岭土吸附腐殖物质(HS)的实验,结果表明,溶液化学显著影响有机物在矿物表面覆盖的形成和属性:随pH值的增加,腐植酸(HA)在高岭土上的吸附率降低;随离子强度增加,高岭土对HA的吸附率呈现增加趋势;由于溶液中高岭土的含量腐植酸含量,HA的吸附等温线显示出随HA的增加吸附量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应用臭氧降解农药百菌清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农药残留超标是目前影响我国果蔬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的一大问题。笔者以农药百菌清为研究对象 ,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 ,采用不同作用时间 ,进行了百菌清降解试验。试验中发现 ,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1.4 mg.L-1时 ,在 0~ 15 min内百菌清残留率快速下降 ,至 15 min时已降至原有量的 4 0 ,之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百菌清的降解程度并无明显增加 ;当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 7.0 mg.L-1时 ,5 min后百菌清降解率几乎为 10 0 ;臭氧与百菌清混合后适当的振荡 ,有利于百菌清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 ,臭氧有完全降解百菌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油菜素内酯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发芽期浸种试验和幼苗期喷施试验 ,研究了油菜素内酯 (BR)不同处理对黄瓜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 0 1mg/kg浓度浸种的效果最为显著。相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不同品种影响也有差异。 0 0 1mg/kg浓度喷施的效果最为显著 ,可促进幼苗的营养生长 ,提高幼苗的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 ,叶面积和壮苗指标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王艺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00-5001
归纳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水动力对藻类生长影响的相关研究报道,针对水动力对藻类的作用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碧护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在福建省漳州市香蕉主栽品种天宝高蕉的喷施试验,表明"碧护"能显著提高香蕉的抗叶斑病力和抗寒力,消除或减轻田间肥害或药害,促进香蕉平衡生长发育,还可明显提高香蕉果实的外观质量和商品性能,而对蕉株及其生长发育均无任何不良影响。"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使用是安全的,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应用,Internet已经成为包含各种信息形式,如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的巨大信息资源库。然而由于Web图像从主题、格式,到功能和来源都多种多样,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本研究首先从Web页面上图像的功能角度对图像进行初步分类,将其分为链接类、装饰类、广告类和内容类。初步分类可提高Web图像处理的效率和性能,并为它基于Web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放牧对人工草地植物群落演替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的各种变化特征,可以及时掌握草地在放牧利用下的演替方向;适度放牧不但能促进牧草生长发育,提高牧草再生能力及营养价值,保持草地较高的利用价值,而且保护了草地的植物多样性,是维持群落稳定防止草地退化,有利于草地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客观地评价乙醇汽油组分在环境中的迁移规律,并为其环境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静态吸附批量实验,研究了汽油组分甲苯在腐植酸上的吸附行为及乙醇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醇体积分数(fc)的增加,甲苯的溶解度呈线性增加。腐植酸对甲苯的吸附过程为快速吸附缓慢平衡,其吸附等温线均很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式。其中溶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对甲苯在腐植酸上的吸附行为影响显著,在pH为(5.9±0.2),温度为(25±1)℃的情况下,随着溶剂中乙醇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20%,甲苯在腐植酸上的吸附系数(K)从(0.143±0.021)降至(0.066±0.012)mgn+1·L-n·g-1,并且吸附参数(1/n)有接近1的趋势,表明乙醇不仅能降低腐植酸吸附甲苯的能力,而且能够使腐植酸表面变得更加均质,从而使其吸附甲苯的等温吸附线线性增加。最后,通过拟合数据可得出,在实验条件下通过吸附数据计算出来乙醇的共溶剂效力值3.45,小于通过溶解数据计算出来乙醇的共溶剂效力值3.87,表明在乙醇影响下腐植酸可能会发生一定的溶胀。  相似文献   

20.
试验表明,大蒜采用高效低毒27%,47%毒赛尔复硝钠乳油灌根,能有效杀灭蒜蛆,防效可达80.78%~99.56%,毒赛尔复硝钠乳油在较低的用药量下,防效要高于甲胺磷乳油;又能促进蒜头膨大,对大蒜株高、蒜头径围、蒜头重及植株鲜重等生物性状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提高大蒜的产量和品级,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