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9篇
农学   3篇
  6篇
综合类   104篇
水产渔业   201篇
畜牧兽医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91.
杜仲叶提取物对鲫鱼出血性病原菌抑菌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测定了杜仲叶主要提取物绿原酸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及其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内和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绿原酸对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均为250mg/l,哈维氏弧菌、苏伯利产气单胞菌的MIC与MBC均为500mg/l,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的MIC与MBC分别为500、1000mg/l。药敏试验结果发现,绿原酸对嗜水气单胞菌抑菌圈的直径为(19.4±1.2)mm,氟哌酸的抑菌圈直径为(30.3±1.3)mm,土霉素为(28.5±2.5)mm。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在攻毒7d后,对照组死亡率为45%,饲料中添加0.5%绿原酸的试验组死亡率为10%,添加4%的试验组的死亡率为20%,添加1%和2%的试验组没有鱼死亡,表明饲料中添加1%的绿原酸能有效增强鱼体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能力。试验结果说明,绿原酸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与抗生素类抗菌药物相当,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对细菌性疾病具有较强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92.
曝气增氧微气泡-水界面和水体表面的氧传质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水产养殖池塘中微孔曝气充氧系统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探究微气泡-水界面与水表面湍动对氧传质的贡献,在不同曝气流量、不同淹没水深条件下进行了水体底部微孔曝气增氧试验。基于氧体积传质理论,采用美国土木工程协会推荐的计算模型和两区氧传质模型进行耦合求解,计算得到了水体底部微孔曝气增氧过程中气泡-水界面和水表面湍动扩散氧体积传质速率。对温度修正后的体积传质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淹没水深下,气泡-水界面和水表面湍动扩散氧体积传质速率均与曝气流量成正比;而在一定的流量下,气泡-水界面和水表面湍动扩散氧体积传质速率与水深成反比。针对于浅型养殖池塘,随着曝气管淹没水深的增加,虽然水表面传质的贡献率有所下降,但是其贡献仍然很大,占到了80%以上。结合微孔曝气式增氧系统具有能耗较低、安装简单等优点,采用微孔曝气式增氧系统对浅型水域增氧和湍动混合具有较大优势,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293.
为了评价生物絮团作为滤食性鱼类饲料的营养价值,以鳙为研究对象,以配合饲料为对照,养殖后56 d测定鳙的生长指标、肌肉氨基酸组成与含量.结果显示:生物絮团组鳙平均尾末质量和增重率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分别提高了8.67% (P<0.05)和141.49% (P <0.05);生物絮团组鳙终末总重和肥满度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生物絮团组与配合饲料组的平均尾末体长、内脏比、肝脏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物絮团组和配合饲料组的鳙肌肉中水解氨基酸组成均含有16种氨基酸,其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15.249 ±0.557)%、(15.175±0.780)%,差异不显著(P>0.05);生物絮团组鳙肌肉中4种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质量分数为(6.215±0.136)%,与配合饲料组相比提高了1.57%.说明生物絮团可以作为滤食性鱼类鳙的一种新型饵料,促进其生长,且氨基酸组成及其总量可满足鳙鱼养殖所需的各种氨基酸成分,还可以提高鲜味.  相似文献   
294.
为研究不同沉水植物盖度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为水域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在白洋淀选取了4个盖度水平区域,分别为25%、50%、75%和90%(C-25、C-50、C-75、C-90),对照区域(C-0)结合水体理化参数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评价出沉水植物的最佳盖度。结果表明,沉水植物组均可有效降低水体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固体总量(TDS)和电导率(SPC),而C-50组的TN和TP浓度最低。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1)沉水植物组浮游植物种类数高于对照组,各组绿藻门比例最高且均在50%以上;2)C-50组蓝藻门优势种最少且比例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随沉水植物盖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占比最大的分别是蓝藻门和绿藻门;4)Margalef指数随盖度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而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指数随盖度的增加而增大;5)RDA表明,C-90、C-75和C-0组的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受TDS、SPC、pH、叶绿素a、高锰酸钾指数和透明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C-50和C-25组浮游植物群落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说明水生态系统较稳定且受环境的影响小。鉴于盖度为50%时,TDS、SPC、TN和TP浓度最低;蓝藻门比例和优势种较低,Margalef指数最高,在水生态保护或修复时,建议沉水植物盖度以50%为宜。  相似文献   
295.
苏永腾  谢骏  徐跑  王恬 《淡水渔业》2005,35(6):61-63
虾类的营养需求、血液代谢与免疫系统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协同关系。饵料中蛋白水平的高低、蛋 白能量比值的大小,免疫调节活性因子的有无均对虾类的非特异性免疫表达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营养平 衡、饵料蛋白质含量对虾类免疫系统的影响,着重讨论了饵料中免疫活性物质如聚糖类、维生素、抗菌肽等对虾 类非特异性免疫表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96.
军曹鱼饲料中用豆粕代替鱼粉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饲料中用豆粕替代部分鱼粉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生长的影响。将初始体长为(12.77±1.03)cm、初始体重为(7.95±2.12)g的试验鱼随机分配在15个网箱中,每箱放30尾鱼。试验分5组进行,每组设3个平行,分别投喂用豆粕替代鱼粉的基础饲料,替代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5%、10%、20%和30%,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3%~5%。试验历时60 d,结果表明,当基础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不超过10%时,对军曹鱼的相对增重率、饲料系数、成活率以及肥满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替代比例为20%、30%时,则对军曹鱼的生长、增重率、饲料系数、成活率以及肥满度有显著影响(P<0.05);当替代比例为30%时,对内脏比才有显著影响(P<0.05)。考虑到基础饲料中已经含有20%的豆粕,建议军曹鱼饲料中豆粕与鱼粉的比例为1∶1.8。  相似文献   
297.
珠江三角洲近几年的甲鱼养殖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较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晚,技术措施未能及时跟上,致使普遍成活率较低,由稚甲鱼到成甲鱼的成活率为40-70%。为此我们通过调查近年来本地甲鱼的主要疾病,制定了几项生态防病措施,并分析其机理和效果。  相似文献   
298.
在近期的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调研过程中,我们对广东中山市的脆肉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养殖方式和产品,脆肉鲩的模式为大宗淡水鱼类模式的提升提供了较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299.
耐高温酶制剂对奥尼罗非鱼免疫和肠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耐高温酶制剂的使用效果,试验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的耐高温饲用酶,饲养奥尼罗非鱼60d,测定罗非鱼血清中非特异免疫指标,并电镜观察小肠细胞微绒毛排列情况;同时测定饲料厂制粒前后蛋白酶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添加耐高温酶制剂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水平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同时,试验组罗非鱼小肠细胞微绒毛排列整齐、细而长,吸收面积增大;对照组的小肠细胞的微绒毛稀疏、短,排列不均匀。结果证实,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耐高温酶可以显著增强其免疫力,增加其对饲料的吸收率。制粒冷却包装后酶活力仍可保持90%以上,而普通酶只有25%左右。  相似文献   
300.
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鱼生长对水环境因子的响应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鱼类生长对水环境的响应,预测鱼类在养殖水环境多因子协同作用下的生长速度,进行了室内曝气推流循环水养殖罗非鱼试验,试验持续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溶解氧质量浓度的增加,鱼的食物转化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所提高;随着非离子氨质量浓度的增加,鱼的食物转化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所降低;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由于变化不大且均处于安全质量浓度范围,该试验中对鱼的食物转化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未产生显著影响。基于这一系列试验结果对罗非鱼特定生长率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建立了鱼的生长预测模型,R2为0.82,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普适性。预测模型表明,养殖初始鱼质量、养殖密度、非离子氨以及亚硝酸盐质量浓度的增加,均会导致鱼生长速度减缓,而提高溶解氧质量浓度则可以提高鱼生长速度。该预测模型虽然是在曝气推流循环养殖模式下获得的,但对其他养殖模式同样适用,使鱼生长对水环境因子的响应变得可测,为促进养殖鱼类的健康发展、养殖系统的优化和养殖效益的提高提供了便利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