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39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能力本位教学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能力、较宽泛的群集职业能力以及较强的岗位专项能力为专业教育目标,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充实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22.
基于无锡市118份农户调研数据,建立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相关因素对被征地农民利用闲置地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列联分析法,定性研究闲置土地的种植模式。分析了被征地农民的闲置土地利用行为特征,包括闲置土地的利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闲置土地的种植模式等。结果表明:被征地农民利用闲置土地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户距离县镇最小的距离、负责农业生产活动农民的年龄、性别以及人均耕地面积和家庭中老年人年龄等级是影响农户对闲置地利用意愿的主要因素。在种植作物的选择上,农户会选择易种、种植环境要求低、人工耗时少、生长周期短和投入成本低的季节性作物和蔬菜。因此,建议不反对不鼓励征而未用土地的农业利用行为,且给种植偏好农户留农地安置。  相似文献   
23.
城市是地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深刻的区域,城市系统碳循环在全球和区域碳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城市“自然-社会”二元碳循环的概念,探讨了城市系统碳循环的一般特征;分析了城市系统碳循环的内部机理,主要包括:城市系统碳储量和碳输入/输出通量的主要过程和途径、城市系统碳储量、碳通量和碳流通的生命周期分析、城市系统碳输入和碳输出的类型划分等;提出了基于系统层次划分和碳流通过程的城市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框架,分析了城市自然系统和城市经济系统的主要碳流通过程和环节,构建了城市系统碳循环研究的思路和理论框架;最后提出了城市系统碳循环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4.
灌区农业节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灌区农业节水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了主要的农业节水措施及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比较了美国、日本在农业节水和灌区土地利用方面的经验并讨论了其对我国的启示。从土壤质地、土壤生态、农田水循环、土壤环境、灌溉面积、土地经营规模等方面就灌区农业节水对土地利用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应充分重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深化灌区管理制度改革,明晰农业水权,科学制定农业水资源规划以及加强灌区技术进步等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25.
农村承包地流转:特征、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了我国农地流转的主要特征,即土地流转的加速性、土地流转规模的地域差异性、土地流转主体的多元性、土地流转中介的成长性、土地流转的政府引导性以及流转地块的分散性,并分析了土地流转中政府与市场、收益与风险、固定租金与土地增值等方面的矛盾,从完善中介、强化政府管理、科学用地、协调收益关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6.
国家农业政策的宏观调控,使得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发生较大的调整。从而使得农地流转呈现出新的现象,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阶段所呈现出的新的特征,在对江苏省宝应县2个村庄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农地流转方向模型并与2000年的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家庭非农收入比例、农户单位面积农业纯收入对于农地流转方向的影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农地流转方向从流出为主转变为流入为主的新局面,同时人均承包地面积、家庭受教育水平因子的影响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反映出宝应县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宝应县农地市场的发育成熟。通过分析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农地市场流转的变化情况,以期得到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的农地市场响应机理,进而提出一些规范农地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论质量农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国际农业大市场建设,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4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发展质量农业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质量农业所具有的产品品质的主导性,市场环境的适应性,质量保证的全程性,生产活动的精确性等特点。据此,提出了发展我国质量农业的几点措施,即积极建立质量家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深化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改革,推进农业生产企业化经营: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拉动质量农业  相似文献   
28.
刘杨  黄贤金  方鹏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490-490
国家农业政策的宏观调控,使得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发生较大的调整。从而使得农地流转呈现出新的现象,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阶段所呈现出的新的特征,在对江苏省宝应县2个村庄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农地流转方向模型并与2000年的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家庭非农收入比例、农户单位面积农业纯收入对于农地流转方向的影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农地流转方向从流出为主转变为流入为主的新局面,同时人均承包地面积、家庭受教育水平因子的影响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反映出宝应县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宝应县农地市场的发育成熟。通过分析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农地市场流转的变化情况,以期得到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的农地市场响应机理,进而提出一些规范农地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9.
农用地估价必须遵循先定级,再估价,先分区,再估价的技术路线,其程序为:农用地分等定级价格区划→农用地基准地价测算→农用地宗地价格测算→农用地估价成果分析,整理。农用地估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估价目的及资料信息,地类等加以确定。以南京市为例,测处了该市耕地资源价值量。  相似文献   
30.
图1科教兴村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村作为我国农村的社区集体,既是农村的政民结合体,又是现阶段最适度的农业和农村的规模经营单元。因此,我国农村科教兴国战略若得以有效实施,必须以村为切入点,强力推进。基于这一战略认识,国务院农科教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和农业部于1995年起实施“农科教结合百县千乡万村工程”导向战略。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中国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这更加明确了科教兴村战略对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