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为评价玉米植株上不同放蜂位置对两种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的影响,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分别设置玉米心叶内、盆栽土壤表面及玉米叶片背部3个接蜂点,每点分别单独、混合释放两种赤眼蜂,研究同一蜂种不同释放方式对玉米螟的控害效果。结果表明,在同一位置接蜂,单独接玉米螟赤眼蜂和混合接蜂在卵块寄生率、卵粒寄生率、玉米螟卵中的总出蜂数等指标均高于单独接松毛虫赤眼蜂。当接入蜂种相同而位置不同时,在心叶内接蜂玉米螟卵粒寄生率最高,玉米螟赤眼蜂在心叶内接蜂的蜂卡羽化率高于土壤表面和叶片背部接蜂;松毛虫赤眼蜂在3个位置上差异不显著。在玉米心叶内单独释放玉米螟赤眼蜂或者混合释放赤眼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2.
针对性诱剂在吉林省玉米螟田间应用上的问题,发明了一种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为性诱剂技术在田间的大范围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该文在介绍该装置的外形结构的基础上,在玉米螟的发生盛期,将其与传统的水盆诱捕器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监测期的比较上,2对装置均呈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消长动态基本吻合。在监测的数量上,传统的水盆诱捕器捕捉得到的玉米螟成虫的数量在0.0263~0.1587,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捕捉得到的玉米螟成虫的数量在0.0341~0.4441,总体上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诱集到的玉米螟的数量要高于传统的水盆诱捕器。研究结果表明,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克服了性诱剂在田间应用上的缺点,并改善了在其应用上的不足之处,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2012年三代黏虫大发生原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黏虫是我国粮食作物重要迁飞性害虫之一,2012年8月上旬三代黏虫在我国华北北部和东北部分地区突然暴发,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为近十年罕见.本文通过探照灯的多年连续监测,结合气象因素、迁飞高峰期的天气背景分析和迁飞路线的轨迹模拟,探讨了2012年三代黏虫大发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在二代已积累较高虫源量的基础上,7月中下旬华北和东北地区适宜温度和频繁降雨为二代成虫迁飞、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适宜的寄主为三代幼虫取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以上是导致华北和东北地区三代黏虫大发生的两个主要因素.虫源分析显示华北北部和辽宁中西部重灾区虫源主要来自本地,部分虫源来自重灾区的周边地区,受降雨和下沉气流影响大部分集中降落华北北部和辽宁中西部地区,一部分继续迁飞进入东北地区.东北重灾区虫源大部分来自本地,受偏西气流和降雨的影响,东北地区二代成虫未形成有效迁出,黑龙江北部二代成虫在气流运载下向南迁飞,受锋面天气影响降落在黑龙江、吉林交界处,与华北地区迁入的成虫汇集后,不断进行短距离迁飞扩散,聚集为害,造成东北地区大面积发生,局部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24.
2015年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2015年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 为其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基于扫描昆虫雷达观测、常规监测、轨迹模拟及天气背景学分析等研究方法, 对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因虫源基数及增殖倍数较高, 二代黏虫蛾种群数量较高; (2)二代黏虫蛾迁飞以不利其回迁的西南风、南风为主; (3)观测初期未见黏虫聚集成层迁飞的现象, 直至后期才见黏虫向西南方向迁飞; (4)气流和降雨是二代黏虫蛾未能有效回迁的主要原因, 三代黏虫发生的虫源, 是北迁的种群和本地种群共同繁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
大豆食心虫预测预报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了国内大豆食心虫预测预报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分别描述了大豆食心虫发生程度的短期、中长期预测、防治适期预测、不同生态因子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和在中长期预测模式建立过程中预测因子的选择和预测模式的应用效果。提出了大豆食心虫的预测预报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26.
为了给昆虫行为学的研究者提供可靠的统计资料,提出了一种从视频流中提取运动目标物的坐标值的方法,并设计实现了该算法。视频文件经过预处理后,提取静止背景,再确定每张图像中试验昆虫的区域,随后选取恰当的阈值,经过维纳滤波和中值滤波,从中提取运动目标物的特征。最后算出运动目标物在图像中的坐标值。通过对提取效果和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证明该方法有较高的提取率和可靠性,是实现视频资料数据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由于玉米蚜虫的为害正逐年加重,已对玉米产业造成较大影响,为预防玉米蚜虫的发生,本试验选用5种不同种衣剂利用不同剂量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针对玉米田不同蚜虫进行防治,结果表明:5种种衣剂在播种后65d对玉米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对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的防效为76.71%~97.93%、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innaeus)的防效为60.86%~98.51%、玉米蚜虫的防效为70.80%~96.77%;5种药剂均表现出较好的田间实用性,对玉米蚜虫后期蚜量也起到抑制效果,不同剂量种衣剂防效差别不大,推荐使用低剂量种衣剂包衣防治玉米前期蚜虫。  相似文献   
28.
通过比较3种测报工具(诱蛾器、虫情测报灯、高空探照灯)对吉林省粘虫成虫的诱捕效果,结合卵巢解剖技术确定粘虫虫源类型,探讨适用于吉林省各虫源类型粘虫的监测工具。结果表明,吉林省的粘虫成虫可分为迁入型、混合型、迁出型3种虫源类型。3种测报工具均能有效监测粘虫成虫发生的相对高峰期。以诱集数量为标准,针对迁入型虫源,选择诱蛾器、高空探照灯为测报工具;针对混合型虫源,虫情测报灯诱捕效果较好;针对迁出型虫源,选择虫情测报灯、诱蛾器为适宜的测报工具。  相似文献   
29.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重要的林业害虫,对吉林省中西部农林业生产造成威胁。目前尚无美国白蛾在此区域种群动态的系统研究。2017—2019年,选用虫情测报灯、高空探照灯对美国白蛾的成虫动态进行监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两灯在监测美国白蛾消长动态上一致,6月上中旬是成虫始见期,终见期为9月中旬。发生趋势曲线显示两个高峰期,6月下旬—7月上旬是1代成虫高峰期,8月是2代成虫高峰期。虫情测报灯、高空探照灯逐日诱蛾量具相关性。但两灯在诱集数量上未见一致性,对不同世代成虫的诱集效果也未体现规律性,这可能与此区域美国白蛾的虫源组成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美国白蛾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吉林省三代玉米粘虫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嵬  程志加  陈晓  苏前富  周佳春  高月波 《玉米科学》2017,25(3):148-151,156
通过综合使用诱蛾器、探照灯、风场及降雨分析、扫描昆虫雷达观测、田间调查等监测手段及方法,探讨适用于吉林省三代粘虫的预测预报方法。结果表明,2015年度二代粘虫成虫数量较高,且有一定比例二代成虫滞留在当地并已产卵,气象条件不适宜于粘虫的向南回迁,扫描昆虫雷达直到7月29日始见粘虫向南聚集成层迁飞,田间调查发现较高密度的低龄期幼虫发生。2015年度三代粘虫在吉林省偏重发生,三代粘虫的实际发生情况验证了预报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