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46篇
水产渔业   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稻蟹共作系统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稻的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对稻蟹共作水环境的浮游甲壳动物群落进行研究。本实验设置了4个处理:单株/穴养蟹田(T1),双株/穴养蟹田(T2),四株/穴养蟹田(T4)和双株/穴不养蟹田(CK)。各处理均设3个平行。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验田的浮游甲壳动物,经鉴定:枝角类有13种、桡足类有5种,共18种,其中4种为优势种。枝角类平均密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分蘖期升至峰值,不养蟹田灌浆期下降至较低水平,养蟹田扬花期下降至较低水平随后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返青期和分蘖期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养蟹田和不养蟹田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桡足类平均密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返青期平均密度极低,仅为0.48 ind/L,平均生物量变化趋势与密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水稻的不同栽培模式对浮游甲壳动物有一定的影响。从生产的角度分析T1的栽培模式综合收益最大,因此,T1更有益于稻蟹共作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2.
鲇鱼 (SilurusasotusL .)隶属鲇形目 ,鲇科 ,鲇属 ,为凶猛肉食性鱼类。肉质细嫩 ,营养价值高 ,在北方地区常被作为产妇的补品。鲇鱼原被作为池塘养殖的敌害加以清除 ,近年来随着名特优鱼类养殖的发展 ,鲇鱼已成为池塘养殖的配养鱼 (潘伟志等 ,1 992 ) ,在有些地区甚至已成为池塘养殖的主养鱼。鲇鱼作为凶猛肉食性鱼类 ,其养殖方式与常规养殖鱼类养殖方式有许多不同之处 ,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这些问题不解决 ,将会影响鲇鱼养殖的发展。笔者根据从事鲇鱼养殖的实践 ,认为以下几个因素是影响鲇鱼人工养殖的技术关键 ,以…  相似文献   
23.
湖鲱夏花鱼种池塘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鲱(CoregomusactediiLesneus)英文名Cisco,又称鲱形白鲑,隶属鲑形目,鲑科,白鲑亚科,白鲑属,原分布于美国北部偏东北地区及加拿大的大部分天然水域中。食性以浮游动物为主,在成鱼阶段也摄食水生昆虫幼体和小鱼。该鱼生活于水体中上层,生存水温0~26℃,适合在大中型水库、湖泊中自然生长,能与大眼狮鲈、湖白鲑等几种冷水鱼类组成合理的生态群体,在渔业中具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为了增加北方地区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的种类,1997~2001年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连续5年将湖鲱发眼鱼卵引进哈尔滨市,孵化为鱼苗,进行池…  相似文献   
24.
用颗粒饲料驯化养殖瓦氏黄颡鱼鱼种,夏花鱼种的放养密度为10450尾/667m2,其中瓦氏黄颡鱼、鲢、鳙和鲫的鱼种分别放养10000、200、200和50尾。经132d饲养,平均单产为691.9kg/667m2,其中瓦氏黄颡鱼589.1kg,平均规格60.3g,成活率97.7%;鲢39.3kg,平均规格213.1g,成活率92.3%;鳙49.3kg,平均规格257.5g,成活率95.8%;鲫14.2kg,平均规格316.5g,成活率90.0%。平均每667m2池塘投喂颗粒饲料1400kg,平均饲料系数2.32(其中瓦氏黄颡鱼饲料系数为2.38)。  相似文献   
25.
稻蟹共作模式稻田水质水平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田为试验对象,设置了稻田养蟹与不养蟹两种模式,并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分别于水稻的4个生长时期(分蘖期、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在环沟、边际和田间各随机选取3个点采集水样,测定两种模式稻田水质的水平变化.所测的水环境指标包括溶解氧(DO)、水温(T)、pH值、氨氮(NH3-N)、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和磷酸盐(PO4-P).结果表明,养蟹田在水稻生长的4个时期,环沟、边际和田间之间的DO、pH值和T均无显著差异;但不养蟹田DO在拔节和灌浆期存在显著差异.在扬花期与灌浆期,养蟹田与不养蟹田的环沟、边际、田间的DO和NO3-N分别存在显著差异.前期因为施基肥的缘故,所测各项指标均较高,养蟹田在灌浆期,环沟与田间的NH3-N、NO2-N、PO4-p含量差异显著;扬花期和灌浆期,养蟹田与不养蟹田环沟、边际和田间NH3-N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整体来看,养蟹田较不养蟹田的DO低,环沟中氮磷指标也较田间稍高.  相似文献   
26.
光照强度和初始放养密度对大薸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猛  马旭洲  王武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0):162-165
在网箱内栽培大薸,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55 535、13 328、2 220 lx)和初始放养密度(0.5、1.0、1.5、2.0 kg/m2)对大薸的株高、根长、叶片数、叶面积、分株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55 535 lx的光照有利于大薸的生长,在此光照条件下,大薸的株高、根长、叶面积、分株速率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光照情况;大薸的株高、根长、叶片数、叶面积、分株速率和生物量的大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大薸在密度为2.3 kg/m2左右时,生长速度最快;密度达到5.6 kg/m2左右后,生物量几乎不再继续增加。试验表明,55 535 lx的光照有利于大薸的生长,大薸的适宜栽培密度为2.3 kg/m2,5.6 kg/m2可能是大薸生长的上限密度。  相似文献   
27.
河蟹生态养殖池塘PVC管底层微孔增氧机的使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河蟹生态养殖池塘底层增氧机的使用规律,分别测定了12:00~14:00和0:00~6:00增氧时,距增氧机输出口1、3、5、7、10 m各点的溶解氧含量。结果表明,功率为2.2 kW的PVC管底层微孔增氧机持续开机2 h后,可以显著增加10 m内水域溶解氧含量;且试验组溶解氧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根据河蟹生态养殖模式的特点,总结PVC管底层微孔增氧机的使用规律为:晴天中午开,日出前夕勤开;阴雨天夜晚长开;闷热天气延长开,大风天气可少开。  相似文献   
28.
为了减少网箱养殖对水体的污染,在网箱内种植漂浮性水生植物大薸(Pistia stratiotes),并设置试验网箱和对照网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网箱内的大薸及其附着物对养殖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显著。养殖30 d内,大薸共去除氮201.26 g,去除磷71.53 g,附着物共去除氮5.91 g,去除磷3.01 g,附着物氮、磷去除分别占大薸氮、磷去除的2.94%和4.21%。试验网箱和传统网箱,氮的回收率分别为(41.27±1.28)%和(37.15±1.26)%,两组网箱间差异显著(P0.05);磷的回收率分别为(31.26±1.27)%和(27.87±1.13)%,差异显著(P0.05);氮的利用率分别为(26.32±2.32)%和(23.15±1.75)%,两组网箱间差异显著(P0.05);磷的利用率分别为(17.21±0.51)%和(14.63±0.43)%,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大薸及其附着物通过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可以降低网箱养殖对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29.
施肥对幼蟹池塘养殖水质影响的初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施肥对河蟹幼蟹养殖水质的影响,于2016年6—10月在上海崇明幼蟹培育基地选择6口池塘进行研究。实验设置不施肥处理组和施肥处理组,并对以上处理组和水源的水温(T)、溶解氧(DO)、pH、化学需氧量(CODMn)、总磷(TP)、磷酸盐(PO_4~(3-)-P)、总氮(TN)、铵态氮(NH_4~+-N)、硝酸盐(NO_3~--N)、亚硝酸盐(NO-2-N)、钙镁总硬度和叶绿素a(Chl. a)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幼蟹池塘水质变化具有明显季节特征,其中6月和9月两组池塘水质因子较为平稳,7—8月两组池塘CODMn、Chl. a出现显著升高而DO显著下降,养殖末期(10月)两组池塘除总硬度和DO大幅下降,剩余水质因子显著升高。实验中水源和两组池塘的水温和pH差异不显著(P 0. 05)。水源DO和NO_3~--N显著高于施肥与不施肥池塘(P 0. 05),不施肥池塘的TP、PO_4~(3-)-P、Chl. a和总硬度均显著低于施肥池塘(P 0. 05)。幼蟹池塘施肥后会引起TN、NH_4~+-N、NO_2~--N、NO_3~--N和CODMn短暂性显著升高(P 0. 05)。研究发现,对比两组池塘的综合效益,得出两者差异不显著。池塘施肥会因N、P营养元素积累过多,造成施肥池塘水质劣于不施肥池塘。因此,池塘养蟹采用不施肥的策略更符合生态养殖的理念。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池塘溶氧收支概况,于2019年7 —10月测定了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6口幼蟹养殖池塘的光合作用产氧量、喜旱莲子草呼吸耗氧量、幼蟹呼吸耗氧量、底质呼吸耗氧量和水呼吸耗氧量,并通过公式计算出机械增氧量及用差减法计算出大气交换溶氧量。实验期间,幼蟹塘光合作用产氧量始终小于水呼吸耗氧量,仅幼蟹塘表层水体光合作用产氧量显著大于水呼吸耗氧量(P<0.05),中层和底层水体光合作用产氧量几乎为零。幼蟹塘各层水呼吸耗氧量无显著差异(P>0.05)。机械增氧为池塘溶氧收入的主要因子,占溶氧总收入的72.32%;光合作用产氧仅占3.66%;大气交换溶氧量占溶氧总收入的24.02%,整个实验期间均通过大气溶解获得氧。喜旱莲子草呼吸耗氧量约为光合作用产氧量的21倍,是池塘溶氧支出的主要因子,占溶氧总支出的80.51%;底质呼吸、幼蟹呼吸和水呼吸耗氧量分别占总耗氧量的4.19%、4.81%和10.49%。结果表明,幼蟹养殖池塘定期清理喜旱莲子草和合理掌握增氧机开机时间是有效维持池塘溶氧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