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3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
运用DTOPSIS法对17份甘蔗创新种质及两份对照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野07-58、云野06-34、云野06-28、云野07-129、云野06-464、云野07-99、云野06-141、云野07-133八份材料的综合性状优于双对照,云野07-124、云野06-185、云野07-98、云野07-114、云野07-10、云野06-216、云野07-100、云野06-168优于ROC10,次于ROC22,该组材料可作进一步试验观察,云野06-207次于双对照种,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22.
为优化桑树外植体组织培养体系,以添加质量浓度0~4.0 mg/L的6-BA为条件,调查印度桑品种K2(Morus indica cv.K2)在B5、DKW、MS和WPM培养基中外植体继代培养的增殖形态、生理指标与外植体内6-BA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外植体在WPM培养基添加0.2 mg/L IBA和2.0 mg/L 6-BA时增殖效果最好,30 d时质量增殖倍数最大值为9.32,芽净增殖数最大值为24.67;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为3.146 %(mf),叶绿素质量分数为0.359 mg/g(mf);外植体内6-BA质量浓度最大值达到46.053 ng/L,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中外植体内的浓度.由此表明,WPM培养基促进桑树外植体对外源6-BA的吸收,进而使外植体内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维持相对较高水平,促进了生长发育.本研究为探索桑树组织培养的生长调控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3.
由于受到农村区域条件影响,我所员工文化素质、业务技能、思想观念、工作态度参差不齐,缺乏制度约束。对此,我按照南方电网公司相关规章制度规定,梳理和健全了水口供电所相关管理考核办法,在各班组中严格执行,实行每月考核制。通过健全制度、并刚性执行,全所员工在工作上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各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24.
通过到美国农业部甘蔗研究所学习,全面了解了美国农业部甘蔗研究所的杂交育种工作及路易斯安那州的甘蔗生产情况,并结合云南甘蔗科研实际,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5.
柔鱼是大洋洄游性头足类种类,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经济价值,目前是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在西北太平洋捕捞的主要对象。柔鱼属于短生命周期生物,其栖息地适宜性受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的显著影响。本文根据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2006—2015年9—11月中国鱿钓捕捞数据和海表面温度(SST)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两个关键环境因子,构建基于捕捞努力量和算术平均算法的柔鱼综合栖息地热点预测模型,并对比分析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在超强厄尔尼诺和强拉尼娜条件下的变动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基于SST和PAR的栖息地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西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热点海域;9—11月柔鱼各月适宜的SST和PAR范围具有显著月间变化且逐渐减小;柔鱼产量、捕捞努力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随栖息地指数值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趋势。对比2007年强拉尼娜年份和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年份,研究发现,2007年柔鱼CPUE和栖息地适宜性显著高于2015年,其主要原因可能是2007年强拉尼娜现象导致柔鱼渔场内适宜的SST和PAR面积显著增加,而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两者适宜面积急剧下降,从而导致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变差,柔鱼CPUE降低。  相似文献   
26.
[目的]有效评价和利用斑茅种质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方法]以162份斑茅(云南74份,福建15份,贵州19份,海南18份,四川14份,江西10份,广东4份,广西4份,浙江4份)为研究材料,通过5个数量性状和21个质量性状对其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①斑茅种质资源质量性状的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整体偏低,其中,福建斑茅的多样性指数(0.7624)最高,广西斑茅的多样性指数(0.2942)最低;②数量性状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云南地区的变异系数(32.15%)最大,广西地区的(14.95%)最小;③海拔高度与锤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纬度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结果显示,斑茅种质资源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采集地内部,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基因交流,遗传结构分化不明显。 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采集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该研究可为资源采集、杂交利用和优异基因挖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50份国外甘蔗杂交种质经过3年(1新2宿)的产量数据收集,从中筛选评价出3年平均产量高于120t/hm^2的高产种质12个,占总数的24%;平均产量在90-120t/hm^2之间的中产种质14个,占总数的28%;平均产量在90t/hm^2以下的低产种质24个,占总数的48%。其中表现高产的12个种质可以做为高产亲本杂交或回交利用,从而达到甘蔗产量遗传改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
地衣芽孢杆菌对尖吻鲈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初始体重为(17.47±0.19)g的尖吻鲈(Lates calarifer)为试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1.0、2.0、3.0、4.0、5.0和6.0 g·kg-1饲料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粉状制剂,研究地衣芽孢杆菌对尖吻鲈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摄食不同地衣芽孢杆菌含量的尖吻鲈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和无机盐离子等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降低了尖吻鲈的血糖和尿素氮水平(P<0.05),血糖在2.0 g·kg-1饲料组达到最小值,尿素氮在1.0 g·kg-1饲料组达到最小值.血清总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并在4.0 g·kg-1饲料组显著升高(P<0.05);胆固醇除了3.0 g·kg-1饲料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其他各试验组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地衣芽孢杆菌也降低了血清谷丙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的活性,谷丙转氨酶在1.0、4.0、5.0和6.0 g·kg-1饲料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乳酸脱氢酶只在1.0 g·kg-1饲料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9.
国家第3轮甘蔗品种区试结果及高稳系数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稳系数法对全国第3套甘蔗联合区试种在我所的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与甘蔗表现一致,高稳系数大的品种,变异系数小,公顷蔗、糖产量高;试验中云蔗92/19、粤糖93/159和云蔗89/351表现优良,川糖89/103和桂糖92/262表现较好;川宁85/78高稳系数较低,但水肥条件好时有不错的表现;闽糖86/2121、粤农91/854、福农91/4710、闽糖93/246、C25、粤糖92/126、桂糖93/103、福农93/3608和粤糖92/373等品种在性状表现上有缺陷。  相似文献   
30.
甘蔗杂交品种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中1 202份甘蔗杂交品种为材料,根据23个数量和质量性状,从分组原则、组内取样比例、组内取样方法3个层次探讨构建甘蔗杂交品种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共形成26种取样策略;同时设10个总体取样量梯度,确定最佳的总体取样量。分组原则以原产地、种植区域、总体聚类进行分组及不分组的大随机;组内取样比例按组内个体数量的简单比例(P)、平方根比例(S)、对数比例(L)和多样性比例(G)确定;组内取样方法采用聚类(C)和随机(R) 2种方法;10个总体取样量梯度为5%、10%、15%、20%、25%、30%、35%、40%、45%和50%。应用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表型保留比例、表型频率方差、表型方差等5个参数来检验各取样策略的优劣。结果表明,聚类取样优于随机取样;总体聚类分组优于其他分组;在聚类取样中,平方根比例最好,在随机取样中,多样性比例最好;根据取样策略及总体取样量的分析结果最终确认按10%总体取样量,以总体聚类分组、按对数比例在组内聚类取样为构建甘蔗杂交品种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组合,其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总资源库。在此初级核心种质的基础上,加入极值材料和取样极易丢失表型性状的材料共计136份组成最终初级核心种质,占总资源的11.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