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桂育7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七丝占为母本、桂引901为父本进行配组杂交,经过5年8代选育而成的高产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2011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11035号.该品种属软米型品种,具有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米质优、加工品质佳等特点,是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和广大种植户喜爱的优质常规稻新品种,截至2012年5月,已辐射推广种植面积超过3 333hm2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市场应用前景广阅.  相似文献   
22.
为了对水稻低镉积累基因进行精准检测和世代跟踪,提高低镉积累水稻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选育效率,基于籼稻品种9311及其低镉积累突变体lcd1材料7号染色体上OsNRAMP5基因第7外显子单核苷酸的突变,参照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PCR(Tetr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  相似文献   
23.
应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的不同组成比例对抗生物型Ⅱ品种IR36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孟加拉型密度比例占69.40%、生物型Ⅱ密度比例占30.04%~30.60%时会使IR36由抗虫变为感虫。  相似文献   
24.
我区优质常规稻栽培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因地制宜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是当前提高优质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而直接的途径。从栽培技术上分析了广西优质常规稻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质常规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5.
转基因作物对天敌昆虫的影响是转基因生态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黑肩绿盲蝽兼性取食褐飞虱蜜露和稻株伤流液可能带来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取食褐飞虱蜜露,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75.9和67.5 d,比蒸馏水对照组显著延长,雌成虫捕食褐飞虱卵的能力为23粒/日,比蒸馏水对照下降;取食稻株伤流液的雌成虫寿命(58.1 d)延长,捕食能力(24.9粒/日)下降;无论黑肩绿盲蝽取食褐飞虱蜜露或稻株伤流液,转基因水稻Bar68-1对黑肩绿盲蝽成虫寿命(雌67.6 d,雄61 d)和捕食能力(24.9粒/日)的影响,与非转基因亲本对照D68和非转基因感虫对照TN1的一致。研究表明,兼性取食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Bar68-1稻株伤流液和褐飞虱蜜露,没有给稻田重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增加新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6.
【目的】在"稻鸭共育"有机稻生产模式基础上,结合广西在优质稻生产优势,探索"猪—鸭—蚯蚓—优质稻"有机稻生产模式,并对该模式下的有机稻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丰富广西的有机稻生产模式,为广西有机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育4号"为参试品种,采用裂区设计,设3个施肥量(3750、4500、5250kg/ha)与3种种植密度(30.0、33.0、37.5万穴/ha),测定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等。【结果】各处理产量都在5.25t/ha以上,最高产量达到6972.0kg/ha。施肥量从3750.0~5250.0kg/ha,种植密度从30.0万~37.5万穴/ha,产量均逐渐增加,早、晚季施肥量为5250.0kg/ha、种植密度为37.5万穴/ha的产量最高。【结论】"猪—鸭—蚯蚓—优质稻"有机栽培模式及有机稻栽培技术能获得较高产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桂育2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感温型优质常规稻品种.2008年3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造种植,桂北稻作区作中、晚造种植,早稻生育期124d,晚稻全生育期103d。  相似文献   
28.
耐旱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自然干旱条件下,对从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引进的6个耐旱水稻品种在来宾市兴宾区、武宣县同时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耐旱性和抗病力有一定差异,其中P116在两个试验点的产量表现最稳定,各产量构成因素、耐旱性均表现较好,其穗颈瘟的感染率也较低,建议扩大试验示范并逐步在干旱地区推广种植;P175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耐旱性表现最强,在受旱程度较严重的兴宾区试验点产量表现最高,其穗颈瘟的感染率也较低,建议在干旱地区进一步试验示范,并逐步扩大推广种植;P117在武宣县试验点产量表现最高,在兴宾区试验点也比对照增产,但该品种对穗颈瘟抗性较差,是所有参试品种中穗颈瘟感染率最高的品种,建议在非稻瘟病区作进一步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29.
应用鈷伽玛射线对杂交籼稻组合特优63进行辐射诱变处理,经过多年的选择获得一个直链淀粉含量中等、产量较高、米质较特优63有所改善的稳定籼稻育种中间材料,丰富了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籼稻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30.
在人工低温(23.5℃)和自然条件下研究了香125S DH(Double haploid)群体的育性变化、异交特性和重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在23.5℃的人工低温条件下,DH群体各株系育性不一致,有11个DH株系(占36.7%)花粉不育度在99.5%以上,其中5个株系(占16.7%)花粉不育度达100%,自交结实率为0,是不育性稳定、不育临界温度低的DH系。各DH系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和异交结实率与对照香125S差异不显著,DH系保持了原品种的优良农艺性状。花药培养技术是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性进行遗传纯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