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37篇
  2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40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巢式群体的5个组合的F2家系的荚果性状进行了遗传模式解析,以期了解巢式杂交群体的荚果性状遗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巢式杂交群体具有丰富的荚果性状的变异类型,荚果长、宽和百果重在5个组合中的最小值至最大值变异幅度分别为(14.30~22.09)mm~(38.36~45.12)mm、(7.06~10.47)mm~(17.13~22.74)mm和(62.41~94.38)g~(266.75~364.00)g。荚果长与荚果宽、荚果表面积、荚果表面周长、百果重的相关性均极显著,与荚果长宽比的相关性较小;荚果宽与荚果表面积、荚果表面周长、百果重存在正相关,与荚果长宽比存在负相关。不同杂交组合的不同果型性状的遗传模式均有差异,最佳遗传模型为两对主基因加性-显性模型和两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主基因遗传力22.79%~91.62%,不同群体中的基因效应值各不相同,表明多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的不同遗传效应以及遗传背景差异对荚果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为利用NAM群体开展荚果性状QTL定位及分子标记开发、为专用型花生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甜味是与花生口感及风味高度相关的遗传性状,花生的甜味主要来源于花生籽仁中的蔗糖,蔗糖含量达到6%以上时,其口感及风味较好。因此,提高花生籽仁的蔗糖含量是改善花生口感及风味的关键因素之一。但迄今为止,对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遗传分析未见报道。本研究以2组高、低花生籽仁蔗糖含量正反交组合,4个世代(P1、P2、F1和F2)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花生籽仁蔗糖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花生籽仁蔗糖含量受2对加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结合两组最优遗传模型均是E-0模型(MX2-ADI-AD)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是最优遗传模型。该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在以高花生籽仁蔗糖含量为母本的正交组合中表现较高(84.96%和83.00%),在以低花生籽仁蔗糖含量为母本的反交组合中主基因遗传率偏低(69.52%和60.32%);相反,多基因遗传率在正交组合中表现较低(14.87%和16.75%),在反交组合中表现较高(30.23%和39.25%),说明该性状有明显的母体效应。通过对花生F2 群体籽仁蔗糖含量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确定最适遗传模型并掌握其遗传规律,为高蔗糖含量花生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信息,为进一步进行QTL定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3.
为了提高花生品质性状优势组合的选育效率,以5个花生材料为亲本,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0个组合,分析花生籽仁中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蔗糖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等10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豫花132(W191)的粗脂肪、硬脂酸、亚油酸、花生酸和山嵛酸含量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冀花甜1号(JT1)的蔗糖和粗蛋白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大,而高油酸品种WT08-0937(DF15)的油酸和花生一烯酸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大。遗传协方差Wr对阵列方差Vr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和山嵛酸这7个性状基本适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它们的遗传主要是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较小且表现部分显性。对所有子代的1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2个主成分Dim1和Dim2的累计贡献率达88.6%,结果显示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和蔗糖含量呈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花生一烯酸含量相关性较弱。本研究为花生育种中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以珍珠豆小果型花生远杂6号为材料,研究了夏直播花生在1.8×105~2.25×105穴/hm2密度及不同配置方式下叶片功能、光合特性及产量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了合理密植对花生群体生殖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8×105穴/hm2密度相比,2.25×105穴/hm2种植会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抗氧化能力和群体间中下部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提高群体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上部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提高饱果率和出仁率。2.25×105穴/hm2产量比1.8×105穴/hm2处理产量高12.44%,双粒播种产量比单粒播种高12.47%,等行距种植和宽窄行种植产量基本一致。远杂6号为耐密品种,夏直播种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有效提高产量,改善荚果商品性。  相似文献   
25.
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白沙1016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珠豆型花生白沙1016是重要的花生种质资源.利用高度保守的重复序列5S和45SrDNA作探针对白沙1016根尖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发现两探针在白沙1016的12条染色体上能产生杂交信号,其中1对染色体长臂与短臂、2对染色体短臂、3对染色体长臂具有杂交信号.综合DAPI+染色带纹和染色体长度、臂比、面积等特征,可以将白沙1016大部分染色体区分开,为白沙1016的育种利用提供了染色体遗传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不同花生品种低温胁迫下的萌发差异成因,为花生耐低温种植及抗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耐低温品种豫花22号和中间耐性品种漯花16号以及低温敏感型品种泉花6号、鲁花11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萌发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显示,与CK相比,低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各花生品种的露白率、发芽率、相对发芽率,不同抗性品种存...  相似文献   
27.
巢式群体可以利用多个亲本解析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本研究利用1个共同亲本与6个基础亲本所配置巢式组合F2:3家系的种子脂肪含量数据,分析了花生脂肪含量的遗传模型,旨在探明不同的基础亲本组合中脂肪含量性状的遗传差异,为制定脂肪含量遗传改良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提供依据。6个组合的共同亲本为高脂肪含量的普通型大果品种豫花15号,其他6个基础亲本为不同脂肪含量和不同植物学类型的品种。结果表明,在不同杂交组合中脂肪含量的遗传模式有所不同,6个组合分别符合无主基因模型、1对主基因加性显性模型和2对主基因等显性模型3种遗传模式。各种遗传效应的估计值也各不相同,主基因遗传力从32%到80%,说明不同杂交组合中,控制脂肪含量的基因位点差异及其重组和分离方式不同。高脂肪含量双亲杂交后代的高脂肪含量个体较多,但主基因遗传力较低,不宜在早代实施表型选择;双亲脂肪含量差异较大的后代脂肪含量变异幅度更大,能够选择到不同脂肪含量的类型。本研究也表明,巢式组合具有较丰富的脂肪含量变异类型,揭示出脂肪含量性状遗传的复杂性和多基因调控的特点,为较全面地了解脂肪含量的遗传提供了基础。该巢式群体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脂肪含量的QTL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28.
花生是最易受黄曲霉菌侵染的作物之一。为进一步阐述花生籽仁抗黄曲霉侵染的生理生化机制,前人已从受黄曲霉侵染的花生籽仁中分离提取出多种能直接抑制黄曲霉生长或分生孢子形成的物质。本文综述了花生籽仁中发现的抗黄曲霉物质及花生籽仁受黄曲霉侵染后酶活性的变化。目前花生籽仁中发现的抗黄曲霉物质从成分上可以分为多酚类物质和抗菌蛋白。同时,研究指出苯丙烷类代谢通路及活性氧代谢通路可能参与花生抵抗黄曲霉侵染、定殖及产毒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多组学技术的发展,更多具有抗黄曲霉活性的物质将被发现和验证,以发掘更多抗黄曲霉花生种质资源及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29.
30.
花生连作障碍与根系分泌物自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花生主产区的连作面积较大,连作障碍已成为影响花生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化感作用研究已成为揭示连作障碍机制的热点。本研究系统综述了连作对花生生育、产量、品质、营养吸收、生理特性和病害的影响;介绍了植物化感自毒作用与根系分泌物的概念,以及根系分泌物对花生生育的影响;总结了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措施包括合理轮作、土壤灭菌、添加有益微生物或营养元素以及采用综合措施等。并对花生连作障碍相关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指导中国花生生产,实现花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