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21.
1998年至2001年就文蛤亲贝能肥促熟、诱导产卵、孵化、幼虫和稚贝培育、稚贝生态习性等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养殖文蛤可以通过室内控温强化培育促熟,比自然海区提早近2个月;通过阴干-充气的催产方法,能使亲贝集中大批排放精卵。在水温26-32℃,pH7.8-8.5,盐度15-30的条件下,幼虫生长及变态最快。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附着基质的方法进行采苗及稚贝培育是可行的;文蛤稚贝对干露、海水盐度、温度、pH、氨氮等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适应范围:海水盐度9.6-32,水温4-34℃,pH7.0-8.5,在pH=7.9时,能忍受10mg/L的总氨氮浓度。1999年至2001年,共育出1.02-1.75mm(壳长)的文蛤稚贝2.2亿颗,单位面积出苗28.01-44.60万颗/m^2,达到产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2.
对三门湾养殖缢蛏和野生缢蛏的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糖原和灰分)、氨基酸、脂肪酸、质构、色差等品质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门湾养殖缢蛏和野生缢蛏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养殖缢蛏和野生缢蛏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养殖缢蛏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排列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精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甘氨酸,而野生缢蛏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排列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养殖缢蛏和野生缢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呈现出比较一致的变化,但野生缢蛏的不饱和脂肪酸百分含量高于养殖缢蛏;不同部位的质构剖面分析结果显示养殖缢蛏内脏肌肉和足部肌肉的粘附性和弹性优于野生缢蛏(P0.05);野生缢蛏和养殖缢蛏肌肉的色差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总体上可以看出,三门湾养殖缢蛏在个体大小、出肉率和质构方面优于野生缢蛏。但三门湾养殖缢蛏的营养价值要低于野生缢蛏。  相似文献   
23.
温度对文蛤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为实验对象,采用实验室静水法和间歇式呼吸测量法,通过测定摄食率、耗氧率、排粪率、排氨率等生理参数,研究了不同水温下不同规格文蛤的生理代谢情况。结果显示:供试文蛤的摄食率、排氨率、排粪率、耗氧率分别在25~30、20~30、15~20、35 ℃存在最大值。随水温升高,文蛤摄食率和排氨率先增加后下降,而排粪率逐渐降低,耗氧率逐渐升高。实验条件下,大、中、小规格的文蛤(壳长范围30~46 mm)摄食率为0.015~0.043 mg·g-1·h-1,排氨率为1.26~135.25 μg·g-1·h-1,排粪率为2.173~15.908 μg·g-1·h-1,耗氧率为0.290~1.780 mg·g-1·h-1。研究结果可为探明文蛤在不同季节的生理代谢规律、指导文蛤养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4.
试验结果表明,文蛤苗种从平均壳长0.3 mm培育至3~5 mm,约50 d,成活率超过50%,平均出苗5万粒/m2。试验利用自然海水中的天然饵料,并采用生态控制等技术,生产成本低,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Mian状黄姑鱼行为习性及对水质因子耐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探讨了Mian状黄姑鱼的行为习性与对水质耐受性,初步得出Mian状黄姑鱼喜静、爱集群、多栖于泥沙底质,食性杂,11℃以下不摄食;适温范围8-34℃,最适15-30℃,低于8℃出现死亡;适盐2.5-50‰,最适15-30‰;溶解氧高于1.42mg/l均能正常生活,在水温15℃,空胃状况下,其正常活动耗氧率为65.73mlO2/(h·kg)。  相似文献   
26.
菲律宾蛤仔规模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于2004-2005年进行了菲律宾蛤仔规模化育苗试验和生产,解决了菲律宾蛤仔规模化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为菲律宾蛤仔的全人工养殖推广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主要技术研究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7.
三种蚶DNA含量和种间亲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流式细胞仪对泥蚶,毛蚶魁蚶血细胞测出的DNA相对含量(相对鳖血细胞)和前人对该三种蚶染色体核型的研究结果,分析和探讨了它们的种间亲缘关系,认为:三者在进化程度上虽然属相近的三个种,但相比之下泥蚶最高级,毛蚶与魁蚶之间更亲近,结果也从细胞生物学理论上验证了佩尔森纳贝类分类法将泥蚶归属为泥蚶科中的泥蚶属,毛蚶和魁蚶归属为泥蚶科中的毛蚶属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8.
为筛选出多态性EST-SSR位点,来评价乐清湾缢蛏养殖群体遗传的样性变化。采用40对EST-SSR引物对浙江省乐清湾缢蛏养殖群体进行全基因扫描,结果显示,有29对引物能获得稳定的特异性条带(占总数的72.5%),其中14个微卫星位点具有多态性(占总数35%)。14个位点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Na)61个,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变化从2~12个。各引物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分别为0.025~0.868、0.258~0.850、0.242~0.834;位点YC-1、YC-11、YC-12、YC-16、YC-27、YC-35(p<0.05)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说明缢蛏EST序列中有较丰富的SSR位点;乐清湾缢蛏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但有所下降,需加强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29.
文蛤不同群体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电泳技术(PAGE)对来自山东野生、江苏野生、浙江养殖、广西野生白色壳4个文蛤Meretrix meretrix群体两种组织(消化腺、闭壳肌)的EST、MDH、ME、ADH、SOD、CAT等6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文蛤不同组织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之间的同工酶酶谱均有较明显的差别;广西白壳群体的多种同工酶酶谱与其它几个群体相比有较大差异,说明该种群与另外3个群体种质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对山东野生、广西普通壳色和广西白色壳色3个群体的4种同工酶(EST、AMY、MDH、SOD)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普通壳色群体和山东群体的酶谱相似,而与广西白色壳群体差异明显,初步推测广西白色壳群体为文蛤属的其他种类;在文蛤各群体中均找到了特征性酶带,可以作为区别于文蛤不同群体的蛋白标记,用于文蛤种质资源的分析鉴定,并可为选育优良品种文蛤提供遗传依据。  相似文献   
30.
以毛蚶、泥蚶、橄榄蚶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热滴片法,进行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毛蚶、泥蚶、橄榄蚶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都为2N=38,核型公式分别为20m+12sm+6st,22m+12sm+4st,18m+18sm+2st,染色体臂数(NF)分别为70,72,74,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从三种蚶核型不对称性的比较推测泥蚶进化程度最高,类平均法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橄榄蚶的进化程度在泥蚶和毛蚶之间,并在亲缘关系上更接近于毛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