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白菜黑斑病空间分布型研究及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白菜黑斑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发病初期,白菜黑斑病空间分布型为随机分布;在病害发生1代以后白菜黑斑病多为聚集分布;在病害发生后期,单株病斑数大于1 000的地块,白菜黑斑病可能成为均匀分布.通过室内杀菌剂的筛选,结果表明:退菌特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毒力最强,福美双、代森锰锌(新万生)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毒力也很强,杀毒矾、速克灵、百菌清对白菜黑斑病菌也有较好的毒力.  相似文献   
22.
对玉米小斑病的重要流行环节—孢子萌发侵入、病斑潜育显症扩展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叶面渗出物和花粉对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叶面保湿时间(x)和附着胞形成率(y)的关系大体呈一“S”型曲线,两者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exp〔-4.497exp(-0.098x)〕描述。温度(x)和附着胞形成率(y)的关系呈单峰曲线,两者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sin(-3.371x 0.376x2-0.004x3)描述。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玉米对小斑病侵染的抵抗力增强。增施磷、钾肥可降低小斑病的侵染率。小斑病在玉米上的潜育期为4~6 d,显症期约为7 d;病斑日龄(x)与病斑长度(y)的关系呈倒“J”型曲线,两者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sin(42.645x-10.940x2 0.950x3)描述。  相似文献   
23.
为确定模型中的重要参数,研究了玉米生育期、肥力和品种对大斑病的主要抗性组分——侵染机率、潜育期和病斑产孢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生育期对侵染机率和潜育期有显著影响,每增长1个叶片,玉米抗侵染力约提高0.5倍,潜育期约延长0.5d;约在10~20叶期病斑产孢量达到高峰。肥力水平与侵染机率呈显著负相关,对潜育期无明显影响;肥力水平与病斑产孢量的关系:产量水平在6000kg/ha以下时为正相关,在6000kg/ha以上时为负相关,不同品种之间在病斑产孢量、侵染机率和潜育期上均可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4.
崔欣  马海霞  郑义  杨信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5,(11):101-103,110
[目的]对百日草白粉病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为指导百日草白粉病的化学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空间分布型指标确定病害的空间分布型;利用Iwao公式确定理论抽样数,制作百日草白粉病的序贯抽样检索表。[结果]百日草白粉病的空间分布型在发病初期(平均病级数小于2.0)为聚集分布;随着病害发生程度增加,病害的聚集程度逐渐变小,当植株的平均病级数为2.5~4.0时,病害的分布型会转变为随机分布;当植株的平均病级数大于4.5时,病害的分布型会转变为均匀分布。计算出不同发病程度及不同精确度要求下的理论抽样数,得到序贯抽样检索表。[结论]该研究给出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检索表是科学实用的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25.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弯孢菌叶斑病的潜育期为4-5d,持续显症时间为8d。品种与生育期对潜育期影响较小。温度是影响潜育期的重要因子。影响病斑在田间产孢的首要因子是叶片内渗入水分的多少,其交介病斑表面水膜的有无。幼龄斑(7-9d)和老龄斑(约20d)均可产孢,且产孢能力无明显差异。在直射光与散射光照射下,病斑都能产孢。产孢量与病斑大小无关系。病斑大小随玉米品种而变化,病斑大小在0.9-2.75mm。  相似文献   
26.
从吉林省图们市地区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Waker)有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研究其拮抗性表明,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多种病源真菌都有拮抗作用。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等方面的多项分类研究,确定其属于链霉菌属,并被命名为StreptomycestumenensisBPS2。该菌株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基内菌丝无横隔,不断裂,气生菌丝体形成孢子链,孢子丝呈波曲或直形。  相似文献   
27.
28.
本文研究了降雨对空气中浮游孢子携落率的计算问题,提出了根据降雨量,持续降雨时间来计算降雨对空气中浮游孢子携落的公式:令D=1.24(M/H)^0.182,则Y=1-EXP(-1.5M/D)。根据部分资料估计了真菌气传病害的空中游孢子与植物叶表附着孢子的比率约为1-5:1,由此可推算因降雨对空气中浮游孢子的携落作用和对植物表面附着孢子的冲刷作用(冲刷率为W)的综合结果,使植物表面附着孢子数变为原来的  相似文献   
29.
在植病流行学研究和测报中,尤其是在病害流行的模拟研究中,叶面结露时间是个相当重要的因子。它的长短直接决定叶面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和侵入的数量多少,从而决定真菌性叶斑病侵染概率值的高低;对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准确掌握叶面结露时间长短对病害预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0.
植物病害疫情控制效果计算公式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针对传统的疫情控制效果计算公式EF=A-(T-T0)/(ck-ck0)和EF=1-(T*ck0)/ck0*T0的缺欠,提出适应于多循环病害的新的疫情控制效果计算公式EF=1-「(T-T0(1-ck)ck0『/」(ck-ck0)(1-TT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